根腐病會引起荷蘭豆葉片萎蔫、發黃,甚至枯死,如何防治?

農友問:種了7個大棚的荷蘭豆,現在株高已接近1米了。最近發現地裡有的植株出現葉片萎蔫、發黃,繼而植株枯死。懷疑是枯萎病,或者是根腐病。希望專家能說一下到底是什麼病?如何防治?

一、症狀識別

根腐病是為害豆類作物的主要病害之一,該病主要為害植株的根系和靠近地面的莖基部。植株發病初期,病部出現紅褐色病斑,後病株根部的根皮鏽腐,極易脫落;側根少,植株矮化,很容易拔出;剖開病部,可見維管束變褐,溼度大時,其上略帶有粉紅色病原物。病株地上部分表現為頂部嫩葉先發黃、變褐,白天萎蔫,早晚恢復,反覆一週後,整個植株萎蔫枯死。

根腐病的發病特點是僅為害荷蘭豆的根、根莖部和地表以下的莖基部,感病部位的維管束變褐。但由於該病不向上發展,因而病株地上部主莖的維管束不變色,這是根腐病與枯萎病最主要的區別之一。另外,從植株地上部葉片的發黃情況來看,根腐病是先從植株的頂部嫩葉開始變黃、變褐;而枯萎病是先從植株下部的葉片開始發黃、變褐,並逐漸向上發展。根據這兩點就很容易區分荷蘭豆的根腐病和枯萎病了。

根腐病會引起荷蘭豆葉片萎蔫、發黃,甚至枯死,如何防治?

二、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根據以往對我省豆類根腐病的調查,該病主要是以鐮刀菌為主而引起的一種真菌性土傳病害。病原菌主要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併成為田間主要的初侵染源,其次是帶菌的未腐熟農家肥。病原菌可通過傷口、根毛氣孔或直接侵入根系而引發根腐病,並藉助雨水、灌溉水在田間進行傳播擴散。

病原菌的發病適宜溫度是在25℃左右,土壤相對溼度在80%以上。一般連茬地、土質黏重、地下害蟲發生量大,根系易被咬傷和根系積水過多的地塊發病重。

三、防治方法

1、農業防治 實施輪作倒茬,切忌連茬連作;在肥料的施用上一定要施用充分腐熟的農家肥或有機肥;注意合理灌水,既防止乾旱引起根系受傷,又要防止大水漫灌而引起漚根。

2、高溫悶棚 當荷蘭豆收穫後,利用7-8月份的高溫天氣進行高溫悶棚。方法是將切碎的麥草和50公斤左右的石灰氮(氰氨化鈣)混勻撒在地裡,耕翻後鋪上廢舊地膜,灌水悶棚15-20天,可使棚內5-10釐米土層溫度達到40℃以上,可有效殺滅土中的多種病原菌。

3、土壤消毒 管好育苗床,選用無病健苗移栽定植。移栽時,先在定植穴內施藥土。藥土的配製是畝用50%多菌靈1千克與50千克細沙土混勻,每穴放上10克左右即可。

4、藥劑防治 如棚內發現病株,應及早進行藥劑防治。可選用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或50%甲基硫菌靈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2.5%咯菌腈懸浮劑1000倍液,或14%絡氨銅水劑300倍液等,噴施植株的莖基部;也可用20%甲基立枯磷乳油1200倍液,或30%惡黴靈水劑1000倍液,或50%氯溴異氰尿酸可溶性粉劑1000倍液,或50% DT可溼性粉劑400倍液等進行灌根。

注意:無論是噴霧還是灌根,一定要把藥液施入土內,溼潤莖基部土壤。每隔7~10天1次,2-3次即能收到較好的防治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