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望手机APP查征信?别傻了,那样只能泄露更多隐私

指望手机APP查征信?别傻了,那样只能泄露更多隐私

申请信用卡、房贷或是车贷,个人征信报告是重要的参照之一,如今已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通常情况下,个人征信报告需要去中国人民银行各地分支机构的征信中心查询。然而很多人却发现,自己的手机APP应用商店里有不少征信查询软件,这些软件均号称对接央行征信中心,可快速免费查询。通过这种方式得到的个人征信报告可信吗?

看起来很“方便” 实则隐藏风险

有专家表示,多数征信代理APP跟央行征信中心并无合作关系,而用户又大多未认真阅读APP征信代理查询协议。更重要的是,个人征信信息具有特殊重要价值,相当于“经济身份证”,这种代查行为很可能会导致个人信息泄露以及被商家非法利用,所以对于普通用户而言,一定要选择通过官方渠道进行个人征信查询。

央行喊话“禁止” 手机查询需谨慎

用户自觉“排斥” 监管治理跟上

一直以来,对于个人征信行业,相关监管机构从一开始就对其采取“高门槛、严要求”。在这次下发的《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加强征信信息安全管理的通知》中,央行要求运行机构和接入机构应分级建立征信用户查询操作日核查机制,完善异常查询监控、处置与报告机制。央行将严厉处罚征信信息泄露情况,对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的接入机构实行考核、评级管理,依据考核计分情况,将接入机构评为A、B、C、D四个等级。

除了强化非现场监管、加大现场执法检查力度以外,违法违规成本也会加大。央行表示,对接入机构的考核评级结果,将作为实施征信现场执法检查、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内部评级、对征信查询服务费用实行优惠、调整对征信系统的查询权限、确定金融机构存款保险评级结果和核定金融机构存款保险费率等的重要依据。对于问题严重的机构,央行将责成其调整其用户管理权限,直至暂停为其提供征信查询服务。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用户信息安全已经成为关注焦点。专家建议央行对数据平台进行加密升级,增加信息反抓取功能,从技术角度杜绝第三方APP的违规操作。其次要尽快制定一部专门的信息安全法,保护用户个人隐私,让违法行为得到惩处。对用户而言,银行业内人士均提醒说,不可依赖手机APP上所提供的一些征信查询,要小心个人信息被“出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