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在襄陽種田,為何卻說躬耕南陽?

彭時堅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得把襄陽和南陽這兩個城市的歷史沿革搞清楚。諸葛亮寫《出師表》之時,南陽和現在的南陽市不是一個地理概念。諸葛亮所指的南陽其實是當時的南陽郡。全國才多少個郡,所以當時的南陽郡面積還是挺大的。除了現在的南陽市,它還管轄著如今屬於湖北省的一些地區。據考證,襄陽市大力宣傳的隆中在當時就是屬於南陽郡的一個叫鄧縣的縣城管轄。所以諸葛亮說“躬耕於南陽”,事實上也沒有錯誤,只是範圍沒那麼精確罷了。當然這一點點的依據也有點不能服眾,那貓哥就再說幾點理由供大家參考吧。

先來點歷史乾貨。當時南陽郡的市區叫做宛,東漢末年時期,宛這一片區域常年有戰事發生,所以當地的老百姓(中原人士)就紛紛南下荊州(即現在的襄陽)避難。若諸葛亮當時真的就住在宛城的臥龍崗,那他也同樣得逃難。至於往哪逃,我想還是荊州的可能性大。為什麼這樣說呢?讀過三國的人都知道,劉備三顧茅廬之時,荊州正好是劉表的地盤,而宛城是曹操的地盤。而劉表恰恰就是諸葛亮叔父諸葛玄的老朋友,當時兩諸葛住在一起,所以他兩去投靠劉表的機率比較大。

同樣諸葛亮在荊州廣泛的人際關係也可以證明諸葛亮在荊州躬耕的可能性比較大。像龐士元和徐元直等好友以及他的一些親戚都是住在荊州,還有後來追隨西蜀政權的一些文臣武將也是襄陽人,比如馬良。如果諸葛亮不在荊州,他上哪去結交這些人呢?

針對全國各地爭搶名人的現象,貓哥認為大家更應該關心名人的“文化歸屬”,而不僅僅是“地域歸屬”!


有智商的人才看得懂。喜歡貓哥文章的,請移步貓哥問答主頁!


百曉生貓哥

襄陽說小嘍囉又開始鳴鑼找捶維持熱度了。

‘’諸葛亮在襄陽種田‘’是個什麼梗?諸葛亮《出師表》裡‘’躬耕於南陽‘’是襄陽?南陽不能是宛城只能是襄陽?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如果‘’躬耕於南陽‘’不是南陽只能是襄陽,那麼硯山墮淚碑就必須以韓國襄陽郡搶注的為真了,湖北襄陽人以為如何?

且看看襄陽人在諸葛亮躬耕地爭議中的精彩表演:1、襄樊市改名襄陽市,泥嘴鎮改名臥龍鎮;2、‘’躬耕於南陽‘’——南陽,今襄陽一帶,必須是隆中;3、現在的南陽不是《出師表》裡的南陽,當時叫宛城;4、臥龍崗岳飛手書石刻跋文是假的,襄陽隆中從臥龍崗盜拓來的岳飛手書石刻才是真的,因為岳飛從末到過南陽!(……哥竟然無言以對:難道只要小偷聲稱偷到了假貨,法官就可以不懲罰他偷竊?為小偷喊冤的又會是什麼人?)

(圖片來自網絡)



筆者請襄陽說們回答:1、自古南陽即稱宛,宛城即南陽城。 《史記》裡記載秦昭王二十七羊,宛兼南陽之名是假的?2、《漢晉春秋》收錄的諸葛亮《後出師表》裡‘’操困於南陽‘’不是宛城是古隆中?3、習鑿齒記述的‘’樂宅戍,南陽城南九十里‘’不是宛城是古隆中?

‘’襄陽說‘’們腦洞鑿穿,也不能自圓其說;生拉硬扯,更難杜悠悠之口。
(圖片來自網絡)

宇宙第一苦逼的襄陽說們,硬是被諸葛亮一句‘’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搞成了失心瘋。
(圖片來自網絡/‘’襄陽說‘’
墓誌銘:初從文,三年不中;後習武,校場發矢,中鼓吏,逐之出;遂學醫,有所成,自撰一良方,服之,卒。)


洗洗睡吧,醒來後你們繼續表演!腦筋急轉彎,娛樂無極限。

謝謝大家。


望峰鳶

諸葛亮“躬耕於南陽”,這是確定無疑的歷史事實!但這個“南陽”並非指今日的南陽市,而是指1800年前的南陽郡。這也是確定無疑的歷史事實!因為當時並無南陽市,這是基本常識。 但當今一些南陽人不管這些蠻橫把歷史上一切叫“南陽”全部理所當然的劃歸今日之南陽市!只要是叫"南陽"都是南陽市!這種無知、霸道的行徑十分搞笑!難道中國所有叫“王思聰”的人都是王健林的兒子? 事實上,不僅諸葛亮“躬耕於南陽”無可否認,而且諸葛亮躬耕於南陽郡隆中(即今襄陽隆中)而不是躬耕於南陽市臥龍崗也是寫入正史的史實! 1600年前,南朝劉宋著名歷史學家裴松之注《三國志》時寫到:“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呤。《漢晉春秋》雲:“亮家於南陽之鄧縣,在襄陽城西二十里,號曰隆中。”這是最早明確諸葛亮躬耕地的歷史記載! 裴松之的注和《三國志》一起被後世收入《二十四史》!可見諸葛亮躬耕於南陽隆中即今天的襄陽隆中,早在1600年前就被寫入了正史! 在我的頭條系列文章《歷史中的諸葛亮躬耕地》中已對上述史實作了清晰的闡述,這裡不再重複。下面我只通過對比各個時期提到隆中和臥龍崗的史料,從側面證明南陽隆中(即今襄陽隆中)才是真躬耕地,南陽市臥龍崗只是個假貨! 晉代: 提到隆中的有:王隱《蜀記》、習鑿齒《漢晉春秋》 提到臥龍崗的有:無 南北朝: 提到隆中的有:裴注《三國志》、酈道元《水經注》、鮑至《南雍州記》 提到臥龍崗的有:無。《水經注》提到宛城周邊的各大名勝,唯獨不提臥龍崗不提還有什麼所謂“始建於魏晉的武侯祠”,你說為什麼? 唐代: 提到隆中的有:吳從政《襄沔記》、李善等注《六臣註文選》、李瀚《蒙求集註》 提到臥龍崗的有:無。 宋代: 提到隆中的有:樂史《太平寰宇記》、王欽若等輯《冊府元龜》、司馬光《資治通鑑》、朱熹撰《御批資治通鑑綱目》、袁樞《通鑑紀事本末》、鄭樵《諸葛亮傳》、張栻《漢丞相諸葛忠武侯傳》、蕭常《續後漢書.諸葛亮傳》、王象之《輿地記勝》、沈樞《通鑑總類》、錢時撰《兩漢筆記》 提到臥龍崗的有:無。 金朝: 提到隆中的有:李俊民撰《莊靖集》 提到臥龍崗的有:無。 元代: 提到隆中的有:郝經《續後漢書》、胡一桂撰《史纂通要》、宗儀撰《說郛》 提到臥龍崗的有:《元一統志》 明代 提到隆中的有:謝陛《季漢書》、魏顯國《歷代相臣傳》、楊時偉《諸葛忠武書》、王士騏《諸葛亮考》


後工業時代

首先,根據陳壽《三國志》等史料的記載,建安二年(197年),在叔父諸葛玄去世後,諸葛亮就在襄陽隆中隱居,平日好念《梁父吟》,又常以管仲、樂毅比擬自己,時人對他都是不屑一顧,只有好友徐庶、崔州平等人相信他的才幹。直到公元207年前後,也即劉備三顧茅廬後,孔明出山輔佐劉備,其自此離開了襄陽隆中。對此,在筆者看來,諸葛亮之所以稱自己躬耕於南陽,而不是襄陽,第一個原因就是東漢時期的南陽郡地域遼闊,包含了襄陽等地。

東漢時,南陽郡仍屬荊州,和南郡以漢江為界。南陽郡郡治宛,領縣37,人口240萬,為天下第一大郡。南陽郡轄境在漢代相當於今河南熊耳山以南葉縣、內鄉之間和湖北大洪山以北應山、鄖縣之間的大部分地區。由此,對於南陽郡來說,既包括今河南省南陽市一帶,也包括今湖北省襄陽市等地。打個比方,當時的南陽郡就相當於現在的一個省。在諸葛亮來到巴蜀之地,再提到自己曾經的躬耕之地後,就用南陽來進行概括,這也是很正常的。比如你是河南洛陽人,到河南省以外的地方,一般就直接稱自己是河南人。

再者,說到南陽郡,很多人自然會提到襄陽郡了。根據史料記載,襄陽縣建縣於西漢初年,以縣治位於襄水之陽而得名。公元207年,也即東漢末年,曹操取荊州,分南陽郡南部和南郡北部設立襄陽郡,治襄陽縣(今湖北襄陽)。在諸葛亮離開襄陽之際,曹操已經在該地區設立和南陽郡相對應的襄陽郡。對此,諸葛亮也可以說自己是襄陽郡人。而諸葛亮之所以沒這麼說,直接原因就是表達自己擁護漢朝、反對曹操的立場。

最後,進一步來說,東漢時期的南陽郡,是漢朝朝廷所設立的。而襄陽郡則是曹操設立的。諸葛亮在蜀漢建立後稱自己躬耕於南陽,無疑表達了自己對漢室的支持態度,也即不認可曹操所設立的襄陽郡。此外,諸葛亮表示自己躬耕於南陽,而不是襄陽,也是因為南陽在兩漢時期的名氣實在太大了。東漢時期,南陽被封南都,被尊為帝鄉,為天下經濟之首,而云臺二十八將中亦有十一人出自南陽郡。

文/情懷歷史


情懷歷史



看了“諸葛亮在襄陽種田″這幾個字,忍不住想笑。一笑這幾個字竟如此土氣,不象史書記述。二笑襄陽論者,竟如此下作,不知在哪裡搞一張現代簡體中文字體的陳舊圖片曬出來,為襄陽論撐腰。

我要說的是襄陽論者,什麼時候能改掉造假的壞習慣?一個無知的提問,外加一張假得不能再假的描述,就能把襄陽變成躬耕地了嗎?把黑的美化成白的嗎?

晉代的習鑿齒把沔之陽的南陽隆山隆中,改成沔之陰的隆中。並改南郡襄陽縣為南陽郡鄧縣。但在大自然的傑作→沔水(漢水)面前顯得無能為力,被一條無法移動的沔水打回原形,搞得灰頭土臉。

今天某些人,又搞出個“諸葛亮在襄陽種田”論。試問襄陽論者,能否指出這句話來自哪朝哪代哪位史學家的傑作?“躬耕於南陽"是諸葛亮自己所說,從來沒有任何人改動過。


千萬千千萬

諸葛亮在襄陽隆中躬耕苦讀十年,為什麼在《出師表》中要說“躬耕於南陽”?對於這個問題我曾多次發文章列舉史料表述我的觀點。

諸葛亮說“躬耕於南陽”表現出他嚴謹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就是《出師表》中的這一句話,讓不少南陽人迷失了自我,罔顧歷史事實,企圖把諸葛亮“搶走”。事實勝於雄辯,各種歷史文獻和文物均已表明諸葛亮躬耕苦讀是在現在的襄陽隆中,但為什麼諸葛亮自己要說“躬耕於南陽”? 難道是諸葛亮自己說錯了?其實非也,諸葛亮說“躬耕於南陽”正是他嚴謹的表現。

原因一:表明諸葛亮反曹擁漢的立場

公元197年,諸葛亮開始在襄陽隆中躬耕苦讀,一直到207年冬至208年春諸葛亮出山。諸葛亮在襄陽隆中整整躬耕苦讀十年,躬耕當時,隆中屬於南陽郡鄧縣管轄。時過境遷,戰亂不斷,當諸葛亮在公元227年寫《出師表》的時候, 曹操已經佔領了現在的南陽市和襄陽市絕大部分地區,曹魏設立了襄陽郡, 並且下轄鄧縣(隆中被鄧縣管轄)。諸葛亮一心一意輔助劉備匡扶漢室,一直奉劉漢為正統,當然絕不會承認曹魏所立的郡治,正是諸葛亮的嚴謹,表明自己反曹擁漢的立場,才在寫《出師表》的時候稱躬耕於南陽郡, 如果諸葛亮寫躬耕於襄陽,那豈不是承認了曹操對郡縣的劃分?如果真寫成襄陽,那諸葛亮聲稱自己討伐漢賊而六出祁山,豈不是自相矛盾嗎?連一個正常人都不會犯的錯誤,諸葛亮怎麼會犯呢?



原因二:諸葛亮身在外地,不得不說“躬耕於南陽”

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如果你在外省,別人問你是哪裡的,你肯定會說以省級為單位的地方。比如諸葛亮自己,躬耕的時候是在南陽郡鄧縣隆中。如果諸葛亮在鄧縣,別人問他是哪裡的,他肯定會說我是隆中的;如果他去了南陽郡管轄的其他縣(非鄧縣),別人問他哪裡的?他肯定會說自己是鄧縣的;如果諸葛亮去了其他郡縣(和南陽郡行政級別一樣),別人再問他是哪裡的,諸葛亮肯定會說自己是南陽郡的。這是一個很明白的道理,諸葛亮當時在蜀地,遠離南陽郡,寫《出師表》肯定要寫一個較大的區域,寫的太細反而沒人知道。所以最後諸葛亮寫《出師表》說“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

原因三:南陽郡管轄鄧縣,鄧縣管轄隆中

諸葛亮之所以會說“躬耕於南陽”,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南陽郡管轄鄧縣,鄧縣管轄隆中。隆中歸根到底還是受當時的南陽郡管轄,如果當時不是南陽郡管轄,諸葛亮肯定也不會說這話。這裡還要說明的是:南陽郡不是現在的南陽市。當時的南陽郡指的是包括現在的南陽市(當時叫宛)在內的河南湖北較大的一片區域。而現在的南陽市當時叫做宛,還是當時非常繁華的大都市。現在的南陽市什麼時候叫南陽?那是隋朝的事情了,隋文帝楊堅基本統一天下後,鑑於從東漢末年州、郡的區劃已經混亂不堪,故廢除天下郡置,改為州縣二級制,也就在這個時候,為了紀念南陽郡,才把南陽郡當時所管轄的一座城“宛”改名為“南陽縣”,就從這時候,所謂的南陽才指宛城(現在的南陽市)。這也是後人為什麼會誤以為歷史文獻上的“南陽”就指現在的“南陽市”的原因了。


諸葛亮躬耕苦讀於襄陽隆中是史學界共識

當然,諸葛亮躬耕地在現在的襄陽隆中是史學界的共識,絕不會因為南陽水軍多就能改變的!部分南陽人裝糊塗甚至把責任推給諸葛亮,說諸葛亮自己搞不清楚自己在哪裡躬耕苦讀,實在可笑。諸葛亮說的是南陽郡你非要說是南陽縣,你自己沒讀過書連點歷史常識都沒有,好喜歡噴別人。我就問問你,是不是王建國和李建國都是一個人?是不是現在韓國就是我國曆史上的韓國?是不是每一和你父親名字一樣的人都睡在你媽床上?


歡迎大家關注、評論!


襄陽甜

這是典型的混淆古今行政區劃的提問!誰說“諸葛亮躬耕襄陽了”?除了耍無賴的南陽人!準確的講諸葛亮躬耕地隆中,在東漢屬南陽郡,所以諸葛亮自稱“躬耕於南陽!”今天隆中屬襄陽市!



最早明確諸葛亮躬耕具體地點的是成書於1600年前的裴松之注《三國志》說“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注漢晉春秋曰:亮家於南陽鄧縣,距襄陽西二十里,號曰隆中!

隆中做為躬耕地早在1600年前就寫入正史!這也是正史中關於躬耕地具體地點的唯一記載。其他說法都是野史!



其實對這個問題讓南陽人來現身說法最有說服力。

《光緒南陽縣誌》“然漢荊州八郡南陽居首襄陽(隆中)四為鄧縣實隸南陽,故侯自稱躬耕於南陽。漢晉春秋亦謂亮家南陽之鄧縣在襄陽城西二十里,以此推之,南陽祀侯固宜歷代,迄今築居以像之,與隆中並稱”

《明嘉靖南陽府志校注》說“漢荊州刺史治襄陽,所領有南陽郡。亮家於襄陽城西二十里屬南陽郡鄧縣,故亮自稱躬耕南陽。”



南陽市黨委編撰的《諸葛亮小傳》“隆中在襄陽城西北二十里,當時屬南陽郡鄧城管轄。”“諸葛亮在這裡度過了十個寒暑,小小隆中實際上成了他第二故鄉,所以他自稱躬耕於南陽。”



綜上南陽先祖編的地方誌告訴我們:諸葛亮自稱“躬耕於南陽”的原因就是因為躬耕地隆中東漢時屬南陽郡管轄!

可見諸葛亮躬耕於南陽郡鄧縣隆中就是南陽祖先都鄭重記入地方史的史實!有人現在要篡改歷史那不是等於刨南陽人的祖墳嗎?


飄逸的歷史

要是改名能有出息,我早就改叫諸葛亮啦!😄😄😄!襄樊 沒有笑話你的意思。

因為南陽名字好,自古又是農業大市,所以躬耕於南陽! 襄樊或者襄陽名字一般般啦!不然改來改去的做什麼! 襄農業又不發達,無地可躬耕! 我還想問一下樊城是現在的哪裡?


泰國芭提雅海景公寓

諸葛亮躬耕於南陽,我們來說說這個南陽,南陽在三國時期說的是南陽郡,這裡的南陽郡不僅包括而今河南的南陽,還包括湖北部分地區。


而我們正觀歷史,諸葛亮故居是在襄陽城西隆中,怎麼說呢?

東漢末年,南陽多戰事,多有中原人士均逃避荊州,也就是襄陽。諸葛亮的叔父諸葛玄在荊州襄陽,他也就去投奔,在那裡結實了很多荊州名仕,龐士元,徐元直等等。他在這裡學習,交友,拜師等等取得一系列的要好社會關係。試問這麼優秀關係,不出大門能知曉天下事,在這裡不呆個大幾年能走這樣的關係成就,那麼為什麼說躬耕於南陽呢?



出師表自述躬耕於南陽,陳壽三國志也是信用諸葛亮原話,可見這是最有力的證據,諸葛亮躬耕就在南陽。那麼為什麼會出現在襄陽的說法呢?這是他在襄陽遊學,並不是躬耕。《魏略》也記載了,諸葛亮在荊州建安初,諸葛亮在襄陽隆中住過,乃遊學之歷,並非躬耕。


我是人間三月花

就這個問題,我們先來看看關於諸葛亮在哪裡種田的歷史記載吧。

三國志說,諸葛亮躬耕隴畝,漢晉春秋裡面解釋到,諸葛亮的家在南陽的鄧縣,在襄陽城西二十里,也叫隆中。這個問題就變成了隆中是屬於南陽,還是襄陽了。

然後,在出師表裡,諸葛亮講到自己原本是個老百姓,躬耕於南陽。

那我們得先來區分一下,當時的南陽與襄陽都是什麼樣的概念。

在漢時期,在諸葛亮的那個時代,包括之前,荊州是七個郡,分別是南陽,南郡,江夏,武陵,長沙,零陵,桂陽。

而我們從上面的地圖可以看得出,襄陽就在南陽郡與南郡的邊界,而前面在漢晉春秋也提到,諸葛亮的隆中是在南陽的鄧縣,離襄陽城是二十里餘遠。

也就是說,諸葛亮是在當時的南陽郡,這是沒有疑問的,所以諸葛亮說,他躬耕於南陽,這個一點問題都沒有。

現在為什麼會有南陽,襄陽之爭呢,原因很簡單,地理概念發生變化了,現在的襄陽城要比原來的襄陽城的地域更大,把隆中也包括進去了,而現在的南陽城,要比原來的南陽郡的概念更小。

也就是說,諸葛亮當時,是屬於南陽郡,這個完全沒有問題。

而現在的隆中,是屬於襄陽城。

這下很清楚了吧。諸葛亮躬耕的地方,在以前的南陽郡,在現在的襄陽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