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谁能真正做到“文可提笔安天下,武可上马定乾坤”?

梅霜傲雪



曹操

曹操在武治方面的能力,勿需质疑的。他征吕布,把天下第一悍将打入孤城围困;征袁术,策反孙策;官渡灭袁绍;亲统精锐大军奇袭乌巢等。虽然赤壁之战战败,但是天气占了很大因素!

在文治方面,曹操可谓是天才!他不能出口成章,文字方面也很有才干,比如,破黄巾之战,像皇埔嵩,朱携这种大将,也束手无策,曹操却一眼就看出问题来了,对这些无业游民,给他们一碗饭,一份职业,安置掉就好,这也就成了后来的青州军。又在黄巾军里选拔青壮从军,老弱妇孺则安置后方从事生产,国家统购统销。这便是说他是治世能臣的主因!



于谦

于谦,可以说是士大夫的典范,儒生的偶像,更是,修身齐家治国安天下奇人异士,谁说书生不能救国?他用儒家的至高理想在短短几十年里全部的得以实现,顺便还拯救了一下大明王朝。

于谦曾力挽狂澜于即倒,举扶大厦之将倾。尤其是在土木堡一战以后,几十万大军死得起伤的伤跑的跑,北京城内仅余老弱病残,英宗被俘,也先部队兵围北京城。这时都开始打算往南京跑了,要不是于谦,明朝立国81年就成南明了。



康熙帝

大清朝到第二任皇帝康熙。在统治国家的在位61年中,打了多次具有历史性改变意义的战役比如,平定吴三桂等三藩之乱,粉碎企图割据台湾的明郑政权,遏制沙皇俄国在亚太的扩张,三次征讨企图取代清王朝的蒙古准葛尔部落,逼杀其首领噶尔丹等。

在内政方面,康熙为了笼络汉族人士,推行博学鸿儒科,吸纳汉族人才。但为了抑制汉族士人的坐大,又推行文字狱等制度,国家因此逐渐强盛。晚年,九王夺嫡,康熙帝以大局为重,废黜了皇太子,直到临终前方才确立继承人,避免了大的动乱。



伟大领袖毛主席

在文治武略方面,毛主席可谓是最杰出的人。

他进行了五次反围剿;在解放战争中,打过三大战役中;在抗美援朝等战争中,靠一张老地图就能指挥干军万马。

文治方面,毛主席在抗日战争最艰苦阶段写的论持久战:使抗日坚持下去,用了八年时间,彻底打败了日本法西斯。毛主席的论新民主义革命;为人民服务等一系列毛主席著作,都是文可提笔安天下的见证


超能古博士



有个俗话,“文能安邦,武能定国。”达到这一条,那么这个人就是文武双全了。

纵观中国历史,像这样文武双全的杰出人物也有不少,毕竟我们是有5000千年文明史的泱泱大国,如果不出几个这样的人物,那才叫奇怪呢。但是在这两方面都非常杰出,还结合非常好的,那只有我们新中国的开国领袖毛主席了。他老人家在这两方面,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



先说说文采。主席是一个伟大的诗人,一首《沁园春·雪》横空出世,让世人赞叹至今!一首《西江月·娄山关》其中“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把革命的浪漫主义和战争艺术总结的淋漓尽致。

他不光是诗人,还是思想家,哲学家。《矛盾论》,《实践论》中体现的对客观世界的认知,至今还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他又是一个书法大家,其书法挥洒自如,大气磅礴,让人看了,叹为观止。

下面再说说武功。理论著作《论持久战》,对战争走向的分析,鞭辟入里,精确独到。最后战争的经过就是按他的预测来发展的。所以,后来美国的西点军校把他的这部著作作为教材来学习,可见其影响力。



军事实践就更经典了。“四渡赤水”,简直就是画龙点睛之作。还有后来领导我们的军队经历的一系列战役,战斗,最终取得伟大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这些无一不是在其政治、军事思想的正确指导下的产物。



结论:毛主席是5000年来,将文韬和武略两方面都发挥到极致的典型代表。是一个把“文”和“武”结合得最完美的历史巨人。


老衲侃春秋

从古至今,我认为有五个:李世民、赵匡胤、朱元璋、康熙帝、毛泽东

1、李世民,庙号唐太宗,唐朝第二任皇帝。16岁起开始带兵打仗,18岁跟随父亲起兵反抗隋王朝,然后挂帅东征西讨四方草头王,灭薛举、平刘武周、战窦建德、定王世充。打下了大唐一多半的江山,纵横天下,所向无敌!!即位后第一战就是反击悬挂在汉民族头上百年之久的达摩克里斯之剑——东突厥汗国,一战将其灭掉!而后又陆续消灭企图叛乱的薛延陀部族,采取怀柔政策稳定和部族,赢得了天可汗的美称!

剽悍的武功扬于外时,英明的文治立于内。李世民在位23年,虚怀纳谏,体察民情。彻底摆脱了前后数百年中原战乱不休的局面,国势于是蒸蒸日上,开创了盛唐第一个高峰。

2、赵匡胤,庙号宋太祖,宋朝开国皇帝。原是后周王朝禁军统帅,后来发动兵变去帝位而代之。前后十三年东征西讨,先后灭掉自唐朝灭亡后割据自立于华夏大地的各个王国,重新统一中原。

内政方面,剥夺大将兵权,改派文官管理地方,形成了重文轻武的局面。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军事力量,但是终宋一代,从无武将造反的事情发生,国家也可以保持持续的经理繁荣。

3、朱元璋

明朝开国皇帝,庙号明太祖。从一个放牛娃到做到皇帝,这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第一个。

朱元璋即位前即扫灭了割据江南的各路草头王,然后挥师北伐,攻灭统治中国将近100年的蒙元王朝,建立明朝,重新确立了汉族对中国的统治政权。

内政方面,朱元璋严惩贪腐,对于腐败分子零容忍,在位三十年间,因贪腐而被处以死刑的官员数以万计。虽然手段严酷,却深得民心,国家也从数十年战乱中彻底摆脱出来,为日后的繁荣盛世奠定了基础。

4、康熙帝

满清王朝统一中国大陆后的第二任皇帝,年号康熙。在位61年,创古今帝王在位时间第一位。期间平定吴三桂等三藩之乱,粉碎企图割据台湾的明郑政权,遏制沙皇俄国在亚太的扩张,亲率大军三次征讨企图取代清王朝的蒙古准葛尔部落,予以沉重打击,逼杀其首领噶尔丹。

内政方面,为了笼络汉族人士,推行博学鸿儒科,吸纳汉族人才。同时为了抑制汉族士人的坐大,在一定程度上又推行文字狱,起到了平衡的作用。国家因此逐渐强盛。康熙晚年,九王夺嫡,康熙帝以大局为重,果断废黜了皇太子,直到临终前方才确立继承人,避免了大的动乱。

5、毛泽东

集中国共产党建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于一身荣誉的伟大领袖。

在长达22年的武装革命斗争中,提出并实践游击战、运动战、持久战、追歼战理论,领导人民军队打垮日本法西斯侵略军、国民党反动派、美帝国主义侵略军,结束了中华民族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战乱不休长达100年之久的局面。

建国后又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世纪战争大揭秘

遥远的历史还是让有关专家学者去研究探讨并定酌,我们老百姓还是谈自己所知道所了解的历史最有亲切感,也有说服力。

历史上唯有开国领袖毛泽东主席是真正做到"文可提笔安天下,武可上马定乾坤",同时他当之无愧是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战略家、理论家和一代诗人。



过雪山草地,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过黄河,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快马加鞭未下鞍",赶走了日本鬼子,又打过长江天险去,"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代领劳苦大众"敢叫日月换新天",率领我们建设新中国,一心一意为人民谋幸福,从此国家和人民走向繁荣富强。


毛主席的《论持久战》"试问天下谁能敌?"……


老伙计49547

曹操!大家都知道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但却因为史学儒家因为他专权汉室而给了他不好不公正的评价!

曹操在武治方面的能力大家都知道了,征吕布,面对面排兵布阵,把天下第一悍将打入孤城围困,并溢杀枭首;征袁术,策反孙策,使袁术失去江东钱粮补给基地,最终粮尽哗变;官渡灭袁绍,亲统精锐大军奇袭乌巢,袁军溃败,追击至辽东平乌恒。虽然赤壁之战战败,但是天气占了很大因素!

曹操在文治方面可谓是天才!比如,破黄巾之战,像皇埔嵩,朱携这种大将也束手无策,倒不是说黄巾军怎么个不可战胜,而是这些人打不尽杀不绝!曹操一眼就看出问题来了,这些人都是无业游民,给他们一碗饭,一份职业,安置掉就好!这也就成了后来的青州军。曹操在黄巾军里选拔青壮从军,老弱妇孺则安置后方从事生产,国家统购统销。既平匪患又给国家增产增收!这便是说他治世能臣的主因!


优己

“文能提笔安天下,武可上马定乾坤”包含两层意思,第一层是文治和文化,能让天下安定,教化万民,让人民生活幸福、安居乐业。同时,自身要有较高的文学水平,若只会用人治天下,并不能提现“能”字。第二层意思是能打仗且能纵横天下,要求武功上有自己的亲身实践且战绩卓越。

明白这两层意思,中国历史上可以达到的就那么几个人,按时间顺序如下:

1、魏武帝曹操。建安三子之一,龟虽寿等诗词流传至今,为魏国的强大和统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武功就不必说了,魏国的疆土都是他带兵打下来的。

2、隋文帝杨坚。开科举、革新政体,人口达到当时的顶峰,且善为文。武功是亲率士兵结束乱世,消灭诸国!

3、明太祖朱元璋。“百官已睡朕未睡”等等也算不错的诗词,惩贪官,安百姓,开一代盛世。武则亲自带兵结束元朝的恶劣统治。

4、毛泽东。还用说理由吗?还有人不知道吗?要排序的话应该是第一。

其他人要么文化不行,要么武功不行,符合“文能提笔安天下,武可上马定乾坤”可能就这四位。


追梦丨先锋

每个人心里都有着一份英雄情结,都渴望着在最危急最艰难的时刻,自己能站出来匡扶天下于危难之际。现在的许多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都是从这种心理出发来满足大众的口味。但是当真正把这份千钧重担挑在肩上的时候,只有很少的人可以把它挑好,而这些能挑好担子的人,是当之无愧的英雄,是真正的无双国士。

于谦就是这样一位无双国士。他七岁的时候,就被一位僧人惊呼为“这是他日的救时宰相”。在他科场中第、进入官场以后,于谦成为了一位专门负责监察弹劾的御史。在御史任上,他就凭借他高尚的情操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得到了同事和领导的肯定。在平息朱高煦的叛乱之后,于谦作为皇帝的代表去斥责朱高煦。一般人在面对这位战功赫赫、还曾经险些就夺取太子之位成为国君的亲王都有所忌惮,只有于谦字正腔圆、义正言辞地将这位不久前还跋扈不已的过气王爷骂的狗血淋头、惭愧不已,这也让于谦更加受到皇帝的青睐。

明宣宗朱瞻基

不久以后,于谦出任地方官。在地方任上,于谦处处修行善政,在处理赈济灾民、安排劳役等事务方面都让官民满意,其作风又极其廉洁,在河南、陕西等地也都留下了极好的官声。

明初著名的“三杨内阁”在位的时候,于谦就非常受赏识,算是官场里的一位红人。但于谦在出入宫中的时候,从来都是两手空空,只谈政务不谈其他。于谦重返京城的时候,正是大太监王振气焰最为嚣张的时候。王振也想和这位于大人套套近乎,就暗示于谦给自己塞点好处,于谦听了只是冷笑:“我只有两袖清风!”

碰了一鼻子灰的王振想要找补回来,不久一位与于谦名字相似的官员犯了事,于谦因此被“误抓”,甚至被判了死罪。入狱的于谦神态自若,一点慌乱也没有,反而是各地百姓得知此事后群情激奋,伸冤信不绝如缕,就连几位亲王也为于谦说情,王振只能让于谦官复原职,连级别都没有敢降下来。在地方上干了十几年后,于谦被调回中央担任兵部侍郎,算是正式进入帝国的权力中心。

大太监王振

于谦回京不久,著名的“土木之变爆发了。这场本来认为应该是明帝国炫耀武力的战争带去了当时明朝政府的几乎所有主要官员,兵部也不例外,尽管两位主官极力劝阻皇帝不要御驾亲征。本来应该同去的官场之星于谦在最后一刻被兵部尚书邝埜换了下来,似乎已经预感到此行凶多吉少的老尚书决定以身赴险,而将守卫国家的责任交给了于谦。

于谦

土木堡一败,明朝所有上层精英人士和主力部队损失殆尽,皇帝也被俘虏,蒙古大军就在京郊不远。这是比三百年前靖康之耻更加危急的时候,稍有不慎明朝可能就会比北宋更惨。实际上,这时候朝堂上也出现了去陪都南京避难的声音,提出这一观点的就是对星象学颇有研究的御史徐珵。此言一出,立刻人心惶惶,南迁之声逐渐大了起来。

而这个时候,暂时主持兵部事务的于谦站了出来,他大声斥责道:“妄议迁都南京的人,该被押到菜市口砍脑袋!首都是天下的根本,一旦迁都就等于向天下人宣布大明气数要尽了!诸位还记得靖康二年开封的事情吗!”这铿锵有力的话语立刻让叽叽喳喳的朝堂安静下来,他也迅速得到了四朝元老胡濙等人的支持,监国的郕王朱祁钰也终于同意死守京城。于谦随即被升为兵部尚书,全权负责北京城的守备。

此时国家没有君主,明英宗朱祁镇被蒙古人拿来作为摇钱树,在边关四处勒索钱财。于谦命令各处守将,无论蒙古人怎么威逼利诱,怎么拿朱祁镇来招摇撞骗,都绝对不予理睬。于谦又与诸大臣商定,为了尽快稳定人心,也为了断绝蒙古人的念想,立监国郕王为皇帝。郕王起初不愿意接受,于谦表示:“我们这是为了国计民生考虑,绝不是为了自己升官发财。”郕王才同意做皇帝。

明代宗朱祁钰

让一个从来没有打过仗的书生在这样危急存亡的关头守卫国都,这对于于谦来说是真正的考验。于谦立刻命令各地的后备军队迅速向北京集结,进京时将京师附近的粮仓的粮草顺便运进首都,一举两得地解决了京城粮食和军粮的问题。大军入京后,于谦马上命令以京城内剩余部队为主力,对这批战斗力不足的预备役加紧训练,随时严阵以待。

不久,四处勒索却始终没捞到好处的蒙古骑兵终于决定向北京发动进攻。从土木堡逃回来的大将石亨建议坚壁清野,只是一味死耗,于谦严肃地批评了这种右倾保守主义的想法。而后,作为明朝武装力量总负责人的于谦分派了北京九门的镇守任务,并且作为总指挥亲自指挥了蒙古军队的主攻方向德胜门。除此以外,于谦还命令巡城御史加紧对城内的治安巡逻,锦衣卫全员出动,一旦有逃兵回城立刻格杀勿论。大军开出城门以后,城门立刻关闭,战事没有结束前任何人不得打开。于谦还下令:长官脱离部队擅自离开的就诛杀长官,整编制逃跑的就后队斩前队。此令一出,所有人都知道只有誓死保卫首都,再没有别的出路。(借用苏联卫国战争的一句话:“大明虽大,但已无路可退,因为我们的身后就是伟大的北京!”)

蒙古人一到北京城下,看见九门内外旌旗招展,气势就退了一分。汉奸喜宁带话要于谦等主政大臣去谈判,没有任何人理睬,气势就又丢了一分。战事一起,明军就利用地形优势以及装备优势将蒙古人死死地按在了城外。由于是守城战,火器得以广泛使用,而此刻的明军在国仇家恨的驱使下战斗力得以成倍的增长,激战数日后,蒙古军队败退,连首领也先的弟弟都被打死。此后,蒙古再不敢向明朝政府挑衅。

北京保卫战

北京保卫战中,于谦是当之无愧的首功之臣,但他拒绝封赏:“在京城周围四处筑垒,是士大夫的耻辱,怎么敢接受赏赐!”他只接受了蟒袍、宝剑等荣誉性赏赐以及太子少保的头衔,其他的钱财官爵一概谢绝。石亨想要保荐于谦的儿子,反倒被于谦批评是只会搞关系。他这样的操守令皇帝朱祁钰更加欣赏,大小事更加信赖于谦。

于谦被处决的那一天,北京数十万民众为他送行。天空阴云密布,雷声大作,伴随着雨滴落下的还有人们的泪水。就连曹吉祥等人的部下也为于谦鸣冤,即使被领导大骂也不收手。一向欣赏于谦的太后被瞒着不知道此事,在她知道于谦去世后也痛哭失声。朱祁镇在杀掉于谦后不久也后悔了,提到于谦总是默然无语。几年以后,陷害于谦的几位佞臣纷纷下马,于谦的冤案也终于得以昭雪。

在国家蒙受危难的时候,于谦挺身而出,拯救黎民于水火之中。很多人在平安无事的时候会把牛吹得很响,会把自己摆的非常伟光正,但是能做到于谦这样真正只手补天的,屈指可数。平心而论,于谦虽然方正,但也绝对不傻,他在立朱祁钰和迎回朱祁镇的时候的所作所为,他自己不可能不知道可能带来的后果,但他还是义无反顾的做了。他得罪徐珵、石亨等人的时候,他也应该知道得罪小人的后果是什么。但是他依然做了,因为他心中从来没有放过他自己的个人安危,只有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于谦的坟墓,和西湖畔的岳王庙相距不远。他的历史功绩,并不比岳飞逊色多少,甚至可以说比岳飞功劳更大。对于这样一位真正的民族英雄,再多的褒奖也都不为过,就用他临上刑场之前的最后一首诗为本文结尾吧:

于谦之墓

成之与败久相依,岂肯容人辨是非。

奸党只知谗得计,忠臣却视死如归。

先天预定皆由数,突地加来尽是机。

忍过一时三刻苦,芳名包管古今稀。


青言论史

历史上能真正做到“文可提笔安天下,武可上马定乾坤”的人,首先他的文章能够起到安定天下的启蒙作用,其次他的统帅才能能够平定天下。历史上这样两全其美的人不多,从古至今首推明朝第一牛人王阳明。

一、王阳明

(1文可提笔安天下

王阳明与孔子、孟子、朱熹并称为孔、孟、朱、王。王阳明的思想学说,是在中国明代影响力最大的哲学思想,流传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地区。作品有《王阳明全集》、《传习录》、《大学问》等。

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再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

王守仁于54岁时辞官创建书院,宣讲“王学”。嘉靖六年复被派总督两广军事,临行前,在天泉桥留心学书院四句教法: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2)武可上马定乾坤

明正德十二年,王守仁亲统领将士以出敌不意的进攻,连破敌兵四十余寨,斩杀、俘获七千多人。王守仁率领书生和偏裨,荡平为患数十年的盗贼,附近的人都惊呼守仁是神仙下凡。

正德十四年宁王朱宸濠发动叛乱。王守仁平定盗贼后兵符已上交兵部,手中无兵。万分紧急的情况下,王守仁在江西境内的征集各府县士兵,征调军粮、制造兵械船只。假装传檄各地至江西勤王,王阳明先以以声东击西,暗度陈仓的计策迷惑敌人,争得时间后调齐大军,已集结完毕的王阳明,最终双方在鄱阳湖决战,经过三天的激战,宁王战败被俘,宁王叛乱被王阳明击溃,这场有惊无险的战争宣告结束。


林哥漫谈

毛主席!

以其宏图大略开创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战略。

以统一战线策略打开了抗日战争大局。

以论持久战战略取得抗日战争胜利。

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取得新民主义胜利。

以十六字方针打破三次围剿!

以诱敌深入歼灭敌有生力量歼灭敌军!

以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方略取得胜利。

以打击弱敌扩大战果从而取得全面胜利。

以集中优势兵力务求全歼。

以六项注意加强军纪树立红军良好形象。

以支部建在连队上加强党的领导。

以向放薄弱处发展以求生存。

以大无畏的精神连续作战敢打强敌取得胜利。

以根据地建设建立政权夺取全国胜利。

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取得民心。

以解放全人类为目标实现共产主义深耕非洲。

以全局意识统筹全局。

以反腐败反浪费反贪污清除队伍中的败类。

以工业为主导农业为基础全面发展关心群众生活来协调社会主义建设。

以大力度持续不断地力量支持高精尖军防建设。

以人民为宗旨解放人民思想。

以牵牛鼻子方针重视和加快水利建设来改变农业面貌。

以重视植树造林方法改变环境生态。

以军民一体,兵民乃胜利之夲唤醒全国人民保卫祖国。

以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为国策应对各种困难局面。

以大无畏的精神贯彻,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信念克服任何困难取得胜利。

毛泽东是是我国伟大的战略家,革命家,诗人,军事家。毛泽东思想的创始人,在世界上也有巨大的影响,用文能安邦,武能定国评价不为过!


狼烟一九三一

就中国古代史这个范围来看,笔者认为曹操是当之无愧的“文可提笔安天下,武可上马定乾坤”的英雄。

今天关于曹操的印象,大度出自戏曲和小说之中的白脸奸臣形象。但事实上,历史上的曹操不仅是一位大文豪,更是一位安邦定国的奇才。曹操的“污名化”形象可谓是两宋之后政治争取的牺牲品。

文可提笔安天下

历史上曹操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他不仅多才多艺,精通诗词、书法、音乐、棋类,更是乐府诗的代表人物,是建安文学的风云领袖,是东汉末年的文坛娇子。曹操现存诗词20多首,其中《短歌行》、《龟虽寿》等都是传唱两千年脍炙人口的名作。他的《请追增郭嘉封邑表》、《让县自明本志令》、《与王修书》、《祀故太尉桥玄文》等文章也显示了他在政论文等方面有着非凡的成就。

除了文学方面,曹操在军事方面也有着非常大的贡献,他曾根据自己多年的从军经验撰写了《孟德新书》、《司马法注》、《续孙子兵法》、《兵书接要》等军事类书籍。

由此可见在文学造诣方面曹操是一个才华与才略并存的伟大英雄。

武可上马定乾坤

曹操除了具备一位文学家的品质,他还是一位卓略的军事家。在两千年前的东汉末年,交通落后、技术条件落后,但是曹操却能够在短短的十多年里先后消灭了董卓残余势力,平定了黄巾起义,击败了张绣、吕布、刘备、袁绍、袁术、马腾、张鲁等势力,彻底结束了汉末中原地区混战的局面,初步实现了当时中国主要人口聚居区的统一和稳定。

可以说没有曹操,东汉末年的乱世恐怕还要持续很久。正是因为曹操正确的战略部署和决策,才使得整个中原地区的战乱在短时间内结束。

除了亲手结束了汉朝中原地区的军事割据,曹操还大兴水利,大搞建设,很快恢复了民生。同时,他亲手结束了朝廷内部的分裂势力,彻底扫清了反对派。为后代进一步掌握政局奠定了基础。

最后,曹操对内实现了北方中原地区的初步统一,对外彻底解决了北方少数民族的骚乱。北定乌丸,西平羌戎。为今天中国疆域的开拓以及多民族的融合立下了不朽的贡献。

英雄也曾有遗憾

曹操一生中最大的遗憾恐怕是当时除了他,这个世界上还存在刘备、孙权两个英雄。这两个英雄让他止步于长江以北,无法完成天下一统。但是,历史总归不是完美的,英雄也不是完美的。

今天我们重新审视曹操的伟大功绩,是否能够认识到他的伟大之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