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決戰奔小康」孟河回民村展開新畫卷

從4月11日夜間開始,一場春雨降臨孟河村,淅淅瀝瀝地下了兩天。由於地處林緣區,這場連陰雨給村子帶來縷縷寒意。然而,居住在孟河村新農村點的90多戶群眾卻心中坦然並透著安逸,除了不便下地幹活、去林場做工,降雨對他們的生活幾乎沒有什麼影響。待雨過地幹,他們繼續覆膜、播種。

「三年决战奔小康」孟河回民村展开新画卷

位於正寧縣五頃塬回族鄉的孟河村,是一個回族群眾聚居的村子。全村共有4個村民小組,在154戶490口人中,回族群眾就有118戶405人。總土地面積12450畝的孟河村是2013年省定的貧困村,有建檔立卡貧困戶54戶214人,經過脫貧攻堅的精準施策,全村在2015年已經實現整村脫貧。在孟河村5天的蹲點採訪,一幅回民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美麗畫卷徐徐展開。

新農村新生活

孟河村的新農村點就坐落在公路旁邊,一排排磚瓦結構房屋院落整齊地排成6列,家家戶戶都在屋頂安裝了太陽能熱水器。“出門就是硬化路,水龍頭裝進院,用電方便不用愁,手機能連無線網”已經成為群眾的生活常態。

“現在的新農村,經過了2次規劃建設。”孟河村黨支部書記馬明憲介紹說,2006年,結合當時的整村推進扶貧項目,村上開始在地處塬區的五頃塬組規劃建設集中居住點,將孟河組、張安子組的20多戶居住在川區的群眾搬遷到了塬上。

「三年决战奔小康」孟河回民村展开新画卷

馬東平是當年最早從川區搬上塬的人,在感受到生活條件與之前“天壤之別”的同時,最讓他刻骨銘心的是——有了新房就有了新娘。馬東平原來居住在川區的窯洞裡,家裡託人說的幾個對象都嫌他家條件差而不願意。搬到塬上的新房後,他很快就和妻子楊紅梅認識並結婚,一家人的生活從此翻開了新篇章。

到2014年,藉助精準扶貧的易地搬遷政策,孟河村第二次在五頃塬組規劃建設新農村,再次將31戶群眾從川區搬到塬上。隨著各項精準扶貧政策的落地實施,居民點的3條1.5公里巷道路被硬化,統一安裝了自來水,建起了民族團結廣場,配套了鄉村舞臺、健身器材、籃球場等,群眾的生活條件進一步得到改善。

除了集中建設居民點外,村上還採取零散插花安置的方式,對8戶群眾進行了安置。在2015年至2017年3年間,通過政府兜底,為村上近20戶無能力建房的群眾建起了新房,全村實現了安全居住全覆蓋。

「三年决战奔小康」孟河回民村展开新画卷

“現在,全村還有26戶群眾住在川區,這些群眾的房子都是新建的,而且距離耕種的土地較近,因此暫時沒有進行搬遷。”馬明憲說,與過去不同的是,現在居住在川區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和塬上群眾幾乎沒有區別。原來要去河道擔水吃的情形也隨著小電井項目的實施變成了歷史;1.2公里砂石路的修通,讓群眾的出行不再是難題,即便是到了下雨天,也不會出現過去“被堵在家裡哪也去不了”的狀況。

變觀念興產業

村民的生活條件在改善,村裡的產業也在改變。據馬明憲介紹,從實行土地承包制開始,村裡的群眾幾乎年年都種植小麥,收穫的糧食都存了起來。後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群眾在種植小麥的同時,開始種植玉米等其他作物。進入新世紀以來,小麥種植的面積逐年減少,玉米的種植面積逐年增加。雙壟溝播玉米技術推廣普及後,群眾種植玉米的積極性更高了。

「三年决战奔小康」孟河回民村展开新画卷

午後,村民在村子周圍散步。

“從2010年至今,全村基本不種小麥,特別是近幾年,村裡一株小麥都找不見。”馬明憲說,孟河村全村全年農作物播種面積2435畝,其中大多是玉米,佔種植總量的8成以上,剩下的都是雜糧。

「三年决战奔小康」孟河回民村展开新画卷

2012年開始,孟河村迎來了幫扶單位的幫扶。市科協從一開始就聯繫幫扶孟河村,聯合正寧縣畜牧獸醫局、五頃塬鄉成立了駐村幫扶工作隊駐村開展幫扶。市科協派駐的孟河村駐村幫扶工作隊隊長高軍介紹,在幫扶工作開展過程中,幫扶單位和村上發現了種植結構單一的問題,隨即在調整種植結構上想辦法。

「三年决战奔小康」孟河回民村展开新画卷

午後,村民在村子周圍散步。

“前幾年為了調整結構,擴大全膜玉米麵積,政府免費給群眾投放地膜、種子,現在調整的時候,又遇到了困難,因為群眾種植玉米已成習慣。”馬明憲說,為了引導群眾改變單一的種植模式,幫扶單位和鄉村在種植觀念引導、技能培訓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也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效。

「三年决战奔小康」孟河回民村展开新画卷

孩子們在居民點的水泥路上騎車玩耍。

據瞭解,市科協等幫扶單位把普及科學知識、推廣實用技術作為扶智扶志的重要內容,組織開展了各類實用技術培訓班,開展了藥材種植、養兔等現場交流,引導群眾轉變觀念,在種植玉米外,積極開展養牛、養羊、養蜂等養殖產業。

目前,全村養殖業總量1083頭,其中牛存欄230頭,羊存欄442只,雞存欄139只,養蜂187箱,養兔85只。

「三年决战奔小康」孟河回民村展开新画卷

村民覆膜點種玉米。

在種植方面,市科協先後聯繫慶城縣中藥材種植研究會、正寧步天中藥材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在孟河村試種生地、黨參、柴胡等中藥材125畝,今年春季又在退耕還林地引進栽植核桃樹苗500株、花椒苗50株;鄉上還聯繫安徽一家藥材公司,在村上流轉土地500畝種植紅花,引導群眾走多元化產業發展的路子。

「三年决战奔小康」孟河回民村展开新画卷

孟河村新農村廣場。

真幫扶 成常態

對於村裡建檔立卡的54戶貧困群眾而言,從2012年開始他們就多了一個不是親戚的親戚——幫扶幹部。在隨後的幾年時間裡,雖然具體的幫扶人員有調整,但幫扶工作從未間斷,幫扶已成為一種常態。

「三年决战奔小康」孟河回民村展开新画卷

村民覆膜點種玉米。

51歲的胡繼宗今年計劃再養一頭牛,這是他和幫扶幹部王天喜一起討論確定的。在2015年之前,胡繼宗就有10多年的養牛經歷,但因為缺乏防疫技術,2013年和2014年連續兩年,兩頭牛犢得了“黑痢”而病死。從那以後,胡繼宗就再沒養過牛。

2017年,正寧縣畜牧獸醫局的王天喜調整成為胡繼宗的幫扶幹部,給胡繼宗指導養牛的技術成了他幫扶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加上好幾次集體培訓,胡繼宗養牛的信心又回來了。

「三年决战奔小康」孟河回民村展开新画卷

孟河村的新民居。

4月正是群眾覆地膜、種玉米的時間,石洪亮在給村民幫忙的時候,不小心受傷,市科協幫扶幹部肖壽琦得知消息後,4月12日來到石洪亮家,帶著營養品來看望,並就商定的“一戶一策”方案落實情況作了瞭解。

「三年决战奔小康」孟河回民村展开新画卷

村民蘇靈有在察看自家的土蜂。

同行的還有肖壽琦的同事劉書虎,這次來是看幫扶戶王富印養牛的事情進展如何。今年初,劉書虎和王富印商定再養一頭牛。去年,王富印的兒子考上大學,就在家裡為學費發愁的時候,劉書虎及時提供信息,幫助申請了“雨露計劃”和助學貸款,解了一家人的燃眉之急。

「三年决战奔小康」孟河回民村展开新画卷

孟河村的新農村。

第二天,天還繼續下著雨,正寧縣畜牧獸醫局的幫扶幹部範繼東、郭軍民趁著群眾都在家的時候,和他們幫扶的貧困戶對接“一戶一策”方案的落實情況。

「三年决战奔小康」孟河回民村展开新画卷

孟河村一村民正在給牛拌草。

“我手上的手術,就是幫扶幹部給我聯繫做了的。”說起幫扶幹部的事,喬雙權的妻子餘雲娥說,去年,她左手手腕患上了關節腱鞘囊腫,需要做手術,市科協幫扶幹部馬海英得知情況後,忙前忙後多方聯繫,最後她在西峰成功做了手術。

作為幫扶孟河村的牽頭單位,市科協積極牽頭組織各種活動,為群眾幫辦實事。組織醫務工作者對全村65歲以上的老年人做了全面體檢,並建立了健康檔案,為群眾免費發放價值2000多元的常用藥品50多種,為新建的孟河村教學點捐建科普圖書室一個……一項項實事好事,讓幹部和群眾的距離更近,心貼得更近。

「三年决战奔小康」孟河回民村展开新画卷

村民在自家院子裡釘蜂箱。

在花紅柳綠的季節裡,在環境整潔的新農村裡,孟河村的群眾開始了一年的忙碌。流轉土地、多元化種植、多元化養殖、務工賺錢……一切都有條不紊地進行著。面貌一新的孟河村,鋪展開一幅奔向全面小康的新畫卷。

長按二維碼

關注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