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烏當丨調結構 增效益 奔小康,深入推進500畝以上壩區產業結構調整

WU DANG

2019.10.25

地處貴陽市東北部的烏當區,有500畝以上壩區16個,涉及6個鄉鎮、2個社區、71個行政村。

去年以來,貴州省掀起深入推進500畝以上壩區產業結構調整的熱潮,烏當區也全面啟動500畝以上壩區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工作,多舉措提升壩區綜合效益,一個個土地肥沃的壩區串起了群眾邁向小康路的新希望。

又到金秋收獲時,喜看壩區捷報傳。烏當區實施500畝以上壩區產業結構調整成效斐然,且看這裡的農業強起來、農村美起來、農民富起來。

優勢佈局

築牢新支撐

聚焦乌当丨调结构 增效益 奔小康,深入推进500亩以上坝区产业结构调整
聚焦乌当丨调结构 增效益 奔小康,深入推进500亩以上坝区产业结构调整

百宜鎮500畝省級樣板壩區350畝稻蛙種養基地

驅車前往烏當區百宜鎮,連片的果園、藥園、菜園、茶園交相輝映,在秋風的吹拂下,生機盡顯。

百宜鎮500畝省級樣板壩區核心區位於百宜鎮紅旗村上下中寨和對門巖組,壩區規劃面積4901.43畝,覆蓋4個村,以發展校農結合、精品水果和綠色蔬菜為主。

“百宜鎮500畝省級樣板壩區首尾兩頭分別處於貴開城際鐵路百宜站出口和貴甕高速百宜出口,距烏當城區僅半小時,地理位置優越。”百宜鎮分管壩區建設的鎮政法委書記鄧勇介紹,該鎮與貴州農業職業學院採取“院地”合作的方式打造精品壩區,建設開放性的公共教學實訓基地,充分發揮政府、企業等社會各界的力量,探索壩區生產模式,農業科技含量有效提升,農業綠色發展取得進步,農業生產力、農產品商品率有所提高。

聚焦乌当丨调结构 增效益 奔小康,深入推进500亩以上坝区产业结构调整

圍繞農村產業革命“八要素”要求,烏當各地壩區在建設中大力推廣“一田多用”模式,發展稻田綜合種養、稻旱輪作、稻+農事勞作體驗、休閒旅遊觀光、農耕文化傳承等,努力提升壩區土地利用效益。

“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在百宜鎮500畝省級樣板核心壩區紅旗村,稻花飄香,一片蛙鳴,“稻蛙養殖每畝年產值5萬元左右,著實成了群眾增收致富的好渠道。”村支書鍾啟倫說。

此外,在技術服務方面,百宜鎮圍繞地方特色優勢產業,加強科技興農、智慧興農,對現有的精品水果基地、綠色蔬菜基地進行技術指導。

培訓農民和技術服務,是實現產業發展的人力和技術保障。烏當區積極開展技術培訓,依託省農職院教學基地建設和師資力量,組織好當地農戶進行農業技術、技能及田間管理等培訓,提高農民綜合素質。

繼去年實施農村產業革命取得突出成績、積累豐富經驗的基礎上,烏當區委、區政府確定了“5+1”產業(果、蔬、藥、花、茶、生態畜牧業)的發展目標,因地制宜推進500畝以上壩區發展。

並以科技為重點,依託地處省會城市的優勢,積極引進科研院校參與壩區建設,在品種上、技術上下功夫,發揮壩區引領作用,實現壩區產業提質增效。

利益聯結

構織致富網

聚焦乌当丨调结构 增效益 奔小康,深入推进500亩以上坝区产业结构调整聚焦乌当丨调结构 增效益 奔小康,深入推进500亩以上坝区产业结构调整

紅旗村村支書鍾啟倫指導村民餵養青蛙

“今年年初我家流轉了2畝田,流轉費6500元。我在八月瓜種植基地打工,陸續收入7000多元,老伴在帶孫子的空閒時候也來基地打工,收入3000多元。現在我們老兩口已經收入1萬多塊錢。”百宜鎮紅旗村村民高登榮算著收入賬,心裡美滋滋的。

百宜鎮政法委書記鄧勇說,自壩區建設開展以來,百宜鎮通過開展“三變模式”(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改革,探索建立形成具有輻射帶動作用的“學院+農業園區+村集體經濟體+招商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戶”等多種模式並存發展的資產收益鄉村振興創新路徑。壩區集中流轉農戶土地,農戶一次性獲得5年的流轉租金。同時,村集體組建勞務輸出公司,組織流轉土地農戶到實訓基地務工增加收入。目前,流轉土地支出費用200多萬元,發放村民工資60多萬元。

聚焦乌当丨调结构 增效益 奔小康,深入推进500亩以上坝区产业结构调整

百宜鎮還通過建立農產品物流和銷售平臺,連通貧困地區“菜園子”直通高校食堂“菜籃子”的“校農結合”渠道;通過物流中心平臺和銷售平臺的大數據信息,以市場為導向,指導貧困地區發展市場需求旺盛的產業,助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調整。

同時,通過與鎮或村成立旅遊開發公司,對村落基礎設施和房屋風貌進一步提質升級,開發當地民俗、民族文化,包裝打造鄉村旅館、農家樂、特色美食等帶動村民致富。開展與村合作社合作,將流轉整治后土地返租給村合作社,合作社組織村民生產,實訓基地方提供技術指導和對接市場,村民、合作社、實訓基地三方緊密合作,保障農民持續穩定增收。

通過應用資源節約、利用高效、環境友好的綠色技術,良田、良種、良法、良機、良制配套,實現節本降耗、提質增效、增產增收。“預計農業生產經營每畝每年產值平均達到12000元以上,3100畝年產值達到3720萬元以上,同時,通過農產品綜合加工利用和品牌培育,延伸產業鏈條,提高產品附加值,促進三產融合發展,增加產業經濟效益,輻射帶動周邊村民以及整個烏當區老百姓增收致富。”鄧勇坦言。

凝心聚力

共譜新樂章

聚焦乌当丨调结构 增效益 奔小康,深入推进500亩以上坝区产业结构调整聚焦乌当丨调结构 增效益 奔小康,深入推进500亩以上坝区产业结构调整

百宜鎮500畝省級樣板壩區產業路

烏當區除百宜鎮紅旗省級樣板壩區外,還有羊昌鎮羊昌省級達標壩區,涉及羊昌村、平壩村、甲崗村3個行政村,總面積340.78畝。涉及142戶,709人,現有通組公路3公里,大棚1萬平方米,道路等設施相對健全。產業以花卉、綠化苗木為主,兼有部分獼猴桃、草莓、中藥材,有農民專業合作社5個;

烏當區新場鎮王壩省級達標壩區,涉及保寨村、大崗村、王壩村、新場村4個行政村,總面積4290.7畝,涉及1187戶,3790人,機耕道總長18公里、山塘5座、河道治理1.5公里。產業以蔬菜產業為主,兼有綠化苗木、梨、茶葉、紅樹莓、中藥材等,有農民專業合作社6個……

聚焦乌当丨调结构 增效益 奔小康,深入推进500亩以上坝区产业结构调整

自產業革命的號角聲吹響以來,烏當區實行專班制,以區政府分管副區長為班長,下設500畝壩區專班、果樹專班、蔬菜專班等,協調推進500畝以上壩區建設。量化創建指標,採取區統籌、部門主抓、鄉鎮實施方式,將500畝以上壩區創建指標一一量化、分解到部門、鄉鎮,量化到人頭,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

烏當區不斷加大督查力度,將壩區工作納入督辦督察範疇。並明確責任主體,參與壩區建設部門、鄉(鎮)按照職責分工,各負其責。

此外,搭建壩區平臺。充分發揮壩區政策優勢,吸納市、區農投公司參與壩區建設,採取“企業+合作社+農戶”經營模式,推進壩區產業結構調整。並不斷扶強經營主體,在政策、技術、項目上扶優扶強壩區經營主體,推動壩區產業發展。

通過500畝以上壩區建設,烏當區進一步優化了農業產業結構,使產業結構逐步趨於合理。

目前,烏當區創建的省級樣板壩區畝產值達9000餘元、省級達標壩區畝產值達6000餘元。同時,基礎設施等進一步得到改善,供電、機械化、灌溉、機耕道路等設施逐步健全,保障壩區產業發展的係數進一步提升。

來源丨貴州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