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大爺”奔小康 一個懶漢的蛻變

中國網/中國扶貧在線訊 2018年,中國鐵塔四川分公司按照地方要求,對口幫扶四川省涼山州木裡縣後所鄉呷古村,選派2名扶貧幹部開展駐村幫扶工作。針對扶貧縣木裡縣實施網絡扶貧,累計投入資金2300萬元,完成295個基站的新建(含改造),實現了所有行政村的通信覆蓋。針對扶貧點呷古村,累計投入扶貧資金105萬元,完成10個援建項目,幫助轉移貧困勞動力就業務工568人次,增收205萬元。2年過去了,村子裡發生了哪些變化?老百姓的精神面貌怎麼樣?生活質量有沒有提高?讓我們一起來了解“向大爺”的脫貧故事。

說起“向大爺”,乍一聽你可能以為是一位上了年紀的老人,其實他今年還不到40歲,為什麼村民要叫他“向大爺”?

原來,“向大爺”本名叫向阿軍,以前整天喝酒曬太陽、遊手好閒。一家五口人一直擠在30平方米的破舊房屋中,靠國家的低保政策勉強維持生計。

激將法促使懶漢轉變

一個四肢健全的青壯年,有兩個孩子,怎麼會無法維持一家人的生計呢?2018年1月1日時任中國鐵塔四川分公司綜合幫扶工作隊駐呷古村駐村隊員孫韻清(現任駐村第一書記)經過走訪瞭解,找到原因,歸根到底是向阿軍思想上的懶惰造成的。他一心只想靠政府幫扶,得過且過,對自己的無所事事習以為常。孫韻清認為,扶貧不是單純物質救濟,更不是養懶漢,而要扶志扶智,從扶思想、扶信心方面下功夫,糾正向阿軍把扶貧當救濟的不當認識。

精準扶貧政策實施後,經村民代表大會評議,向阿軍被納入了建檔立卡貧困戶。隨著脫貧攻堅各項政策的推動和落實,村裡的貧困戶在政策指引和幫扶下,不斷髮展壯大自身特色種植業、養殖業,村民經濟收入和生活質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孫韻清便來到向阿軍家中講政策、說發展,並在2018年2月4日發動大家捐資購買4頭小牛,讓向阿軍養殖。萬萬沒想到的是,向阿軍依然我行我素,認為扶貧不過是救濟。不到1個月,4頭小牛便被栓著的繩子勒死了,這一度讓想幫他的人很灰心。

為了改變向阿軍的思想,2018年3月底,幫扶幹部和村幹部多次召開專題會議進行研究討論,最後一致決定採用白天帶著向阿軍挨家挨戶參觀,聽建檔立卡脫貧示範戶們對新生活的感悟,夜間採用“火塘夜話”的方式對其進行思想教育和扶志教育。

看到同村以前和他一樣貧困的人過上了好日子,向阿軍受到些許刺激。一個月後,向阿軍之前理所當然的懶漢態度開始動搖。看到“激將法”產生作用,孫韻清趁熱打鐵進一步勸導:“不管如何,你總得為自己的老婆、娃娃想想,總不能讓他們窩在那麼小的房子裡住一輩子!”這一回,向阿軍不再無動於衷,說:“我也想過上好日子,將房子修起來,但是沒錢也沒勞力;我想搞點產業,但是沒錢沒技術。”孫韻清立刻說:“修房子沒錢,我們去幫你爭取藏區新居政策;沒勞力,我們可以組織黨員幹部、百姓一起幫忙;沒產業啟動資金,我們想法給你借產業發展扶持基金;沒技術,我們可以請駐村農技員現場輔導。”在“利誘”下,向阿軍終於願意在工作組同志的幫扶下試一試。

“向大爺”脫了貧

統一了思想,說幹就幹。經過努力,大家為向阿軍爭取到藏區新居建設資金,並組織全村13名青壯年黨員與向阿軍一起修建了新房。新房不僅有了客廳、臥室、廚房等功能分區,還幫他配備了傢俱、廚具、藏式火爐、太陽能等生活用具。看到自家也住上了新房子,居住和生活質量大幅度提升,向阿軍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向大爷”奔小康 一个懒汉的蜕变

向阿軍(左)脫貧後魯日木 攝

考慮到向阿軍有兩個孩子在上學,平時需要專人進行接送,家中還有老人需要照顧,不適合外出務工。2018年7月,駐村工作組在村旁的一家單位為其愛人找了份工作,讓其就近務工。同時,駐村工作組還幫助向阿軍申請了7600元產業扶持資金,購買了40頭黑山羊仔養殖及300株青花椒苗種植。擔心向阿軍缺乏相關的技術支撐,幫扶幹部和農技員隔三差五到現場查看產業發展情況,並指導其用羊糞對花椒進行施肥,這樣既合理利用資源又保證了青花椒品質。因為羊特別容易生病,可能導致集體死亡,幫扶幹部經常上門輔導防病、治病知識並送上藥物。看著小羊仔一天天長大、青花椒苗茁壯成長,向阿軍體會到了美好生活的滋味,逐漸改變了原來“等靠要”思想和懶惰習慣,在脫貧奔小康的路上信心更足了、幹活也更有勁了。

“向大爷”奔小康 一个懒汉的蜕变

向阿軍觀察花椒的掛果情況和長勢魯日木 攝

村民都說,如今的向阿軍完全變了個人。向阿軍自己也承認, “活了幾十年,一直都過得緊巴巴的,老婆娃兒跟著受苦受累。沒有孫書記他們的真心幫扶,就沒有我家的今天。現在國家的政策好,我們趕上了好時代”。2019年,向阿軍的黑山羊發展到234頭,銷售了40頭成年黑山羊收入了4.8萬元,銷售青花椒收入了6200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