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通區:貧困群眾 “脫舊向新”奔小康

吳忠日報記者 楊娜

“脫貧先脫舊、治貧先治愚”“扶貧先扶志和智、脫貧先學技和藝”,11月7日,走進利通區脫貧攻堅主戰場扁擔溝鎮,隨處可見幫助群眾樹立脫貧信心,增強自我“造血”能力的宣傳語。

磚瓦房寬敞明亮,牛棚、羊圈、果園井井有條,在該鎮海子井村1組村民馬選德家裡,原來低矮破舊的危房已經不見蹤影,正在給牛羊喂料的馬選德高興地迎了出來。

“前些年一直湊合著住老房子,年代久了漏風漏雨還出現了裂縫。村幹部和駐村工作隊幫我們申請了危房改造補貼,可是解決了一個大難題。”當被問及是否滿意扶貧工作隊的工作時,馬選德興奮地說:“感謝精準扶貧的好政策,不僅幫我蓋了新房,還幫我貸款發展牛、羊養殖,現在光陰慢慢好了,我致富的信心足得很!”

“起初,個別群眾危房改造完成以後,不捨得住新房子,一直蝸居在舊房子裡。架煤爐、燒土炕,既擁擠又危險。”海子井村駐村第一書記莊偉雲表示,為了轉變群眾認識,保障群眾居住安全,駐村扶貧工作隊和村兩委班子成員在扶貧入戶走訪同時,不厭其煩地勸導群眾搬入新房,騰退危房佔用的土地,用來發展庭院養殖和經果林種植等,一舉兩得。

“住進新房後群眾的志氣和心氣高了,不務正業混光陰的少了,你追我趕忙掙錢的多了。”海子井村黨支部書記馬志強介紹,該村通過致富帶頭人和黨員幹部帶動,有一半以上的村民都外出從事貨物運輸和餐飲服務行業。這幾年來的扶貧工作真真切切讓群眾明白了,只有自己行動起來才能過上好日子。

海子井村村民改變了舊觀念,用實際行動脫貧致富,這只是利通區開展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的一個典型縮影。

“我們在產業扶貧方面,擴規升級寧夏恆豐同利巾被廠和百益民族服飾有限公司,讓256名貧困群眾有了穩定收入,平均每人月增收2200元以上;探索出了“產業+合作社+金融+貧因戶”四位一體產業扶貧模式,不斷壯大奶產業、黑果枸杞、富硒蘋果、大小拱棚西瓜、制種水稻、松花菜等特色優勢產業,持續帶動貧困群眾穩定增收。在金融扶貧方面,注入政府風險補償金564萬元,撬動小額貸款4378萬元,新增貸款614戶2534萬元。發放互助資金借款2805戶2076萬元。在技能培訓方面,緊盯市場需求,開展駕駛員、烹飪、機械工等培訓603人,完成任務的110%……”利通區副區長金淼表示,今年以來,利通區在產業扶貧上突出“生態”、在金融扶貧上突出“造血”、在精神扶貧上突出“提氣”,在問題整改上突出“到位”,通過強基層、補短板,抓創新、建機制,力爭實現7個建檔立卡村脫貧出列,900人脫貧銷號,全面完成各項目標任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