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决战奔小康」孟河回民村展开新画卷

从4月11日夜间开始,一场春雨降临孟河村,淅淅沥沥地下了两天。由于地处林缘区,这场连阴雨给村子带来缕缕寒意。然而,居住在孟河村新农村点的90多户群众却心中坦然并透着安逸,除了不便下地干活、去林场做工,降雨对他们的生活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待雨过地干,他们继续覆膜、播种。

「三年决战奔小康」孟河回民村展开新画卷

位于正宁县五顷塬回族乡的孟河村,是一个回族群众聚居的村子。全村共有4个村民小组,在154户490口人中,回族群众就有118户405人。总土地面积12450亩的孟河村是2013年省定的贫困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4户214人,经过脱贫攻坚的精准施策,全村在2015年已经实现整村脱贫。在孟河村5天的蹲点采访,一幅回民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

新农村新生活

孟河村的新农村点就坐落在公路旁边,一排排砖瓦结构房屋院落整齐地排成6列,家家户户都在屋顶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出门就是硬化路,水龙头装进院,用电方便不用愁,手机能连无线网”已经成为群众的生活常态。

“现在的新农村,经过了2次规划建设。”孟河村党支部书记马明宪介绍说,2006年,结合当时的整村推进扶贫项目,村上开始在地处塬区的五顷塬组规划建设集中居住点,将孟河组、张安子组的20多户居住在川区的群众搬迁到了塬上。

「三年决战奔小康」孟河回民村展开新画卷

马东平是当年最早从川区搬上塬的人,在感受到生活条件与之前“天壤之别”的同时,最让他刻骨铭心的是——有了新房就有了新娘。马东平原来居住在川区的窑洞里,家里托人说的几个对象都嫌他家条件差而不愿意。搬到塬上的新房后,他很快就和妻子杨红梅认识并结婚,一家人的生活从此翻开了新篇章。

到2014年,借助精准扶贫的易地搬迁政策,孟河村第二次在五顷塬组规划建设新农村,再次将31户群众从川区搬到塬上。随着各项精准扶贫政策的落地实施,居民点的3条1.5公里巷道路被硬化,统一安装了自来水,建起了民族团结广场,配套了乡村舞台、健身器材、篮球场等,群众的生活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

除了集中建设居民点外,村上还采取零散插花安置的方式,对8户群众进行了安置。在2015年至2017年3年间,通过政府兜底,为村上近20户无能力建房的群众建起了新房,全村实现了安全居住全覆盖。

「三年决战奔小康」孟河回民村展开新画卷

“现在,全村还有26户群众住在川区,这些群众的房子都是新建的,而且距离耕种的土地较近,因此暂时没有进行搬迁。”马明宪说,与过去不同的是,现在居住在川区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和塬上群众几乎没有区别。原来要去河道担水吃的情形也随着小电井项目的实施变成了历史;1.2公里砂石路的修通,让群众的出行不再是难题,即便是到了下雨天,也不会出现过去“被堵在家里哪也去不了”的状况。

变观念兴产业

村民的生活条件在改善,村里的产业也在改变。据马明宪介绍,从实行土地承包制开始,村里的群众几乎年年都种植小麦,收获的粮食都存了起来。后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群众在种植小麦的同时,开始种植玉米等其他作物。进入新世纪以来,小麦种植的面积逐年减少,玉米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双垄沟播玉米技术推广普及后,群众种植玉米的积极性更高了。

「三年决战奔小康」孟河回民村展开新画卷

午后,村民在村子周围散步。

“从2010年至今,全村基本不种小麦,特别是近几年,村里一株小麦都找不见。”马明宪说,孟河村全村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2435亩,其中大多是玉米,占种植总量的8成以上,剩下的都是杂粮。

「三年决战奔小康」孟河回民村展开新画卷

2012年开始,孟河村迎来了帮扶单位的帮扶。市科协从一开始就联系帮扶孟河村,联合正宁县畜牧兽医局、五顷塬乡成立了驻村帮扶工作队驻村开展帮扶。市科协派驻的孟河村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高军介绍,在帮扶工作开展过程中,帮扶单位和村上发现了种植结构单一的问题,随即在调整种植结构上想办法。

「三年决战奔小康」孟河回民村展开新画卷

午后,村民在村子周围散步。

“前几年为了调整结构,扩大全膜玉米面积,政府免费给群众投放地膜、种子,现在调整的时候,又遇到了困难,因为群众种植玉米已成习惯。”马明宪说,为了引导群众改变单一的种植模式,帮扶单位和乡村在种植观念引导、技能培训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

「三年决战奔小康」孟河回民村展开新画卷

孩子们在居民点的水泥路上骑车玩耍。

据了解,市科协等帮扶单位把普及科学知识、推广实用技术作为扶智扶志的重要内容,组织开展了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开展了药材种植、养兔等现场交流,引导群众转变观念,在种植玉米外,积极开展养牛、养羊、养蜂等养殖产业。

目前,全村养殖业总量1083头,其中牛存栏230头,羊存栏442只,鸡存栏139只,养蜂187箱,养兔85只。

「三年决战奔小康」孟河回民村展开新画卷

村民覆膜点种玉米。

在种植方面,市科协先后联系庆城县中药材种植研究会、正宁步天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孟河村试种生地、党参、柴胡等中药材125亩,今年春季又在退耕还林地引进栽植核桃树苗500株、花椒苗50株;乡上还联系安徽一家药材公司,在村上流转土地500亩种植红花,引导群众走多元化产业发展的路子。

「三年决战奔小康」孟河回民村展开新画卷

孟河村新农村广场。

真帮扶 成常态

对于村里建档立卡的54户贫困群众而言,从2012年开始他们就多了一个不是亲戚的亲戚——帮扶干部。在随后的几年时间里,虽然具体的帮扶人员有调整,但帮扶工作从未间断,帮扶已成为一种常态。

「三年决战奔小康」孟河回民村展开新画卷

村民覆膜点种玉米。

51岁的胡继宗今年计划再养一头牛,这是他和帮扶干部王天喜一起讨论确定的。在2015年之前,胡继宗就有10多年的养牛经历,但因为缺乏防疫技术,2013年和2014年连续两年,两头牛犊得了“黑痢”而病死。从那以后,胡继宗就再没养过牛。

2017年,正宁县畜牧兽医局的王天喜调整成为胡继宗的帮扶干部,给胡继宗指导养牛的技术成了他帮扶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加上好几次集体培训,胡继宗养牛的信心又回来了。

「三年决战奔小康」孟河回民村展开新画卷

孟河村的新民居。

4月正是群众覆地膜、种玉米的时间,石洪亮在给村民帮忙的时候,不小心受伤,市科协帮扶干部肖寿琦得知消息后,4月12日来到石洪亮家,带着营养品来看望,并就商定的“一户一策”方案落实情况作了了解。

「三年决战奔小康」孟河回民村展开新画卷

村民苏灵有在察看自家的土蜂。

同行的还有肖寿琦的同事刘书虎,这次来是看帮扶户王富印养牛的事情进展如何。今年初,刘书虎和王富印商定再养一头牛。去年,王富印的儿子考上大学,就在家里为学费发愁的时候,刘书虎及时提供信息,帮助申请了“雨露计划”和助学贷款,解了一家人的燃眉之急。

「三年决战奔小康」孟河回民村展开新画卷

孟河村的新农村。

第二天,天还继续下着雨,正宁县畜牧兽医局的帮扶干部范继东、郭军民趁着群众都在家的时候,和他们帮扶的贫困户对接“一户一策”方案的落实情况。

「三年决战奔小康」孟河回民村展开新画卷

孟河村一村民正在给牛拌草。

“我手上的手术,就是帮扶干部给我联系做了的。”说起帮扶干部的事,乔双权的妻子余云娥说,去年,她左手手腕患上了关节腱鞘囊肿,需要做手术,市科协帮扶干部马海英得知情况后,忙前忙后多方联系,最后她在西峰成功做了手术。

作为帮扶孟河村的牵头单位,市科协积极牵头组织各种活动,为群众帮办实事。组织医务工作者对全村65岁以上的老年人做了全面体检,并建立了健康档案,为群众免费发放价值2000多元的常用药品50多种,为新建的孟河村教学点捐建科普图书室一个……一项项实事好事,让干部和群众的距离更近,心贴得更近。

「三年决战奔小康」孟河回民村展开新画卷

村民在自家院子里钉蜂箱。

在花红柳绿的季节里,在环境整洁的新农村里,孟河村的群众开始了一年的忙碌。流转土地、多元化种植、多元化养殖、务工赚钱……一切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面貌一新的孟河村,铺展开一幅奔向全面小康的新画卷。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