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何尊孔子為聖人?誰又是連聖人孔子都搞不定的熊學生?

我們為何尊孔子為聖人?誰又是連聖人孔子都搞不定的熊學生?

正所謂:神人無功,聖人無名,至人無己,真人無雙。

何謂聖人?

自古多少聖,叮嚀教自信。人根性不等,高下有利鈍。

當年,孔子帶著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上室外課。坐在草坪上,孔子說,大家都談談自己的理想吧。

我們為何尊孔子為聖人?誰又是連聖人孔子都搞不定的熊學生?

子路說,我要是治理一個國家,就要讓人民都有保家衛國的勇氣。

孔子說,好,有愛國主義精神。

冉有說,我要是治理一個國家,就要讓人民衣食富足感覺自豪。

孔子說,好,有民族主義精神。

公西華說,我的理想是做一個國家最勝任的司儀官。

孔子說,好,苟利國家勝司儀啊。

曾皙說,我沒各位同學那麼高的志向。我只希望能在一個春風不太大的天,約幾個交情不太淺的人,開一瓶年份不太近的酒,酒足飯飽之後,到沂水裡去泡個澡,在大雩臺上唱唱歌,跳跳舞,這樣的生活滋潤不?

孔子說,嗯,這樣的生活才滋潤,記得帶著老師一起去。

1

孔子講課絕對講究。首先每節課一定要有音樂伴奏。就好比現在的綜藝節目一樣,無鋼琴不歡快,無音樂不起範。

所以說,孔子的弟子們都有一手演奏的絕活。

我們為何尊孔子為聖人?誰又是連聖人孔子都搞不定的熊學生?

那時候上課,使用的樂器叫瑟。音樂緩緩響起,孔子在悅耳的音樂聲中才開始授課。所以古人講對牛彈琴是非常有道理的。

音樂伴奏是孔子上課的第一個特徵。另外還有兩個特點,也是孔子授課獨有。

一是經常上室外課,另一個是以對話形式上課。

我們看論語就知道,孔子講課主要是跟學生對話交流。上課時候,一問一答,可以保證大家的注意力集中。

如果光是老師在上面講,學生一會可能就睡著了。

可是,即使是這種課上問答的形式,還是有些不自覺的學生,居然也能呼呼大睡。

最典型的這個學生就是宰予。

宰予,字子我,也稱為宰我。

孔子在上面講,宰予在下面呼呼睡。

孔子實在受不了了。就說道:大家看到了嘛,像宰予這樣的學生,就是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孔子這麼討厭宰予,怎麼還把宰予配享在文廟裡呢。

其實,我們要想試著理解聖人,就一定要跳出常理。任何斷章取義的理解都會是盲人摸象。

我們為何尊孔子為聖人?誰又是連聖人孔子都搞不定的熊學生?

對於宰予,孔子有這樣一段話,讓我們陷入深思。

子曰:“從我於陳蔡者,皆不及門也。”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子游、子夏。

孔子的課主要包括四種門類,分別是:德行科,言語科,政事科,文學科。

每一科孔子都有幾個得意弟子。這就是傳說中的“四科十哲”。

文學科的兩個小清新是子游和子夏。因為是文青嘛,就有文青的特點。這倆人特喜歡跟老師互動。

每次老師一講完課,子游、子夏馬上過來給老師扇扇子,倒杯茶水。然後說,老師老師,您這課講得實在太好,太有意思啦,學生都聽不懂的啦。

這兩人的話讓孔子感覺不好意思啦。什麼嘛,夸人都不會誇,沒有實質內容,太空。

這時候,孔門第一高足顏淵站出來了。一扒拉子游、子夏,靠邊靠邊。老師的課是你們說的那樣嗎?老師的課,那應該是這樣的。

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

這幾句,真是高端大氣上檔次、低調奢華有內涵了。意思是說,老師的學問,你越仰視越是覺得高聳入雲、高不可攀,越鑽研越覺得歷久彌堅、深不可測。你剛剛還看見它眯著雙眼踮著腳尖就在你的眼前,可是一轉眼卻又看不見了。

我們為何尊孔子為聖人?誰又是連聖人孔子都搞不定的熊學生?

子游、子夏當場愣住,連讚揚的話都說不出來了。從此留下一個成語叫做——遊夏莫贊!

當然,這只是一個小插曲。咱們繼續說宰予。

宰予是言語科的。言語課的高足有兩個,宰予居然力壓子貢排在第一位。誇張吧。

要知道,子貢為了救魯國,曾經遊說齊國的田常、吳國的夫差、越國的勾踐,挑動了一場多國大戰,最終讓吳國與齊國火併雙雙削弱,讓魯國暫時脫離了滅國的危險。

其實孔門的言語科跟後來稍晚一些的鬼谷子的縱橫術有異曲同工之妙。

子貢的這個能力未必就輸給後來的蘇秦張儀。

只是,這個宰予憑什麼排在子貢之上呢?

關鍵是,宰予曾經駁得老師差點下不來臺。

什麼是好學生呀?就是敢於挑戰權威的學生。

孔子就是權威。“克己復禮”就是他學術的核心。

有一次宰予跟孔子說,老師,夏朝喜歡種植松樹,商朝喜歡種植柏樹。而周朝卻喜歡種植栗子樹,這是為了讓百姓戰慄呀。

再怎麼說,一個國家如果讓百姓都害怕你,總是有些說不過去的。

孔子就說:這事呀,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好了嘛,既往不咎,既往不咎嘛。

看,宰予逼著老師又造了一個成語。

所以說,我們不能從普通人的角度去理解聖人的言行。不要以為,孔子罵過宰予就以為是討厭他。

聖人還諷刺過子貢是胡璉之器呢,然後又說君子不器。難道他認為子貢是小人嗎?當然不是。

聖人罵得最多的人其實是子路。可是最離不開的人也是子路。

當初,最得意弟子顏淵死的時候,孔子也只是說,“噫!天喪予!天喪予!”

可是當子路死的時候,孔子是什麼樣子呢?

《禮記.檀弓上》記載:“孔子哭子路於中庭,有人吊者,而夫子拜之。既哭,進使者而問故。使者曰:‘醢之矣。’遂命覆醢。”

因為子路是被人剁成肉醬而死。於是孔子命人把家裡的肉醬都倒掉,從此之後再也不吃肉醬了。

我們現在就可以理解當時孔子為什麼說子路會“不得好死”了。因為聖人對子路的

性格非常清楚,正如齒剛易折,所以孔子對子路是愛之切而責之切也。

我們為何尊孔子為聖人?誰又是連聖人孔子都搞不定的熊學生?

孔子曾經說,吾得由(子路),惡言不聞於耳。意思是,自從子路跟了我,從此就沒有人敢對我惡言相向了。因為大家都怕子路啊。

孔子知道,子路是寧向直中取,絕不曲中求。

看來啊,孔子一直用一種特殊的方式來告誡子路,人一定要有回頭和低頭的智慧。

2

那麼說到低頭,再也沒有比孔子能低頭的了。

正如,人低為王,水低為海。孔子在周遊列國的時候,在鄭國,孔子和弟子們走失了。弟子們到處找他。

有一個鄭人跟子貢說,你是不是在找一個長人呀。腦門像個瓢,脖子像藏獒。雙腿像竹竿,肩膀像扁鏟。那邊城門樓子蹲著一個人,好像一條喪家之犬耶。

子貢也來不及生氣,馬上去城門找。果然,老師正蹲在那發呆呢。

師生終於團聚了。革命樂觀主義精神頓時就回來了。

子貢說:剛才有人告訴我,說老師像一條狗耶。

孔子欣然笑曰:“形狀,末也。而謂似喪家之狗,然哉!然哉!”

我們為何尊孔子為聖人?誰又是連聖人孔子都搞不定的熊學生?

正是憑著這種樂觀主義精神,孔子帶著弟子們克服了各種艱難險阻。可是,戰火紛飛的春秋亂世,沒有一個諸侯國真心喜歡他的學問。於是,孔子決定,要不就帶著弟子們去海外拓展拓展市場吧。

其實孔子早就說過,道不行,乘桴浮於海。那時候,就讓子路跟著我。

那麼孔子到底有沒有到過大海邊呢?

在江蘇連雲港,有一個著名的景點叫做“孔望山”。當時,這裡是郯國的地界。

郯國當時有一個有學問的人名叫郯子。孔子這人特別懂得“三人行,必有我師”的道理。所以無論走到哪裡,只要有機會,一定會找當時有學問的人去請教。

孔子的名氣在當時已經是如日中天了。郯子見孔子如此有學問還來跟自己請教,十分感動,便傾其所有,全部奉告。

二人促膝交談,孔子也說了自己“克己復禮”的主張。郯子覺得,現在各諸侯國都忙著打仗,誰願意聽你講禮呢。還不如漂洋過海,用周禮去教化蠻夷之人。

孔子覺得很有道理,於是準備從郯國渡海。

就在大海邊。竹筏子也準備好了,孔子率領弟子準備渡海的時候,發生了有趣的一幕。

原來,這個地方經常有潮汐。這次潮汐衝上許多的螃蟹來。

我們為何尊孔子為聖人?誰又是連聖人孔子都搞不定的熊學生?

沙灘上的螃蟹們個個舉著大鰲鉗,憨態可掬十分可愛。孔子一看:咦,這些螃蟹一定都是從對面的蠻夷國衝過來的。你看他們雙手揮舞著,興高采烈的跟我打招呼呢。既然,蠻夷國的螃蟹都這麼有禮貌,我怎麼還好意思去教化他們的子民呢。

於是,孔子放棄了渡海的念頭。

不過,既然來到了大海邊,就給學生們上一堂海課吧。

孔子就問學生們,如果讓你們成為大海中的一份子。你們希望自己是什麼呢?

子路馬上說,我要成為一條大鯨魚。

孔子說,去去去,你已經很霸道了。子貢,還是你說說吧。

子貢不好意思地說:我是一個商人。如果有機會,我願意成為一座珍貴的珊瑚礁。

孔子說:那不還是胡璉嘛,沒創意。

接著,弟子們你一言我一語,都說出自己的想法。有的願意成為一條帶魚,有的願意成為一隻龍蝦,也有願意變成一隻大鱉的。

最後大家異口同聲地問:老師,您的志向是什麼呢?

孔子說:老師就願意成為這大海中的一滴水。不管你們是大魚還是小蝦,是珍珠還是珊瑚,老師始終都在你們身邊,滋養著你們,又不被你們發現。

孔子是聖人,老子是至人,莊子是真人。也有人把孔子稱為至聖人。

(以上小文,調侃為主,虛構為輔。嬉笑中談天說地,切莫當歷史解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