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匯改方案的沙盤推演之二|人民幣可否單一盯住美元

人民幣匯改方案的沙盤推演(2/3)

人民幣匯改方案的沙盤推演之二|人民幣可否單一盯住美元

(中信出版集團2017年12月)

二、方案二:恢復盯住美元窄幅波動

另一種選擇是借鑑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時期以及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的經驗,宣佈人民幣對美元重新固定在一箇中間價水平,收窄人民幣對美元波動幅度收窄。這種方法相當於從現有的"中間解"轉變為"兩極解"的固定那一極。具體來看,這種利弊關係表現如下:

(一)優勢

有成功的經驗可資借鑑。回顧1994年以來的匯率制度變遷,在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框架下,在1998-2000年、2008-2010年都曾採取過盯住的匯率政策。從歷史經驗來看,在面對人民幣貶值壓力時,採取恢復盯住的匯率政策發揮了積極作用,有過成功的實踐。

有利於提高政策可信度。目前,我國面臨資本外流壓力,其中既有基本面的原因,也有市場情緒的問題。恢復盯住美元窄幅波動的匯率政策,有助於為市場提供清晰的錨,提高政策公信力,抑制因為貶值恐慌出現的資本外流。

為其他改革和調整爭取時間。當前,我國經濟工作既要穩增長,又要防風險,面臨內部、外部諸多不確定、不穩定的因素。從根本上說,只有提高中國的勞動生產率、投資回報率,夯實經濟增長的潛在基礎,才能穩定匯率預期,改變人民幣匯率長期貶值的局面。當前,如果通過實行可信的匯率政策,能夠消除貶值恐慌引發的資本過度流出,將有助於為供給側改革創造條件、贏得時間。

(二)風險

意味著匯率市場化改革的倒退。現在突然退回到盯住美元窄幅波動,等於宣告8.11參考籃子貨幣調節的匯率新機制試驗暫停,市場需要重新適應。這有可能會引起市場的高度爭議,被視為是改革的倒退。長遠看來,恢復盯住美元窄幅波動,不利於增強市場主體規避匯率風險的意識,強化匯率的隱性擔保和市場的道德風險,制約外匯市場發展。

為維持匯率穩定需要加強資本管制。根據開放經濟的"三元悖論",既要保持貨幣政策獨立性,又要維持匯率穩定,就必然需要加強資本流動管理。加強資本管制不僅提高了市場主體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成本,影響貿易投資便利化,同時也帶來了對中國是不是要走資本管制老路的擔憂。

可能造成經濟福利的損失。恢復盯住美元必須確定一個合理的匯率水平。但均衡匯率是個理論概念,實踐中並沒有市場公認的、統一的標準或模型。均衡匯率不是測算出來的,而是交易中市場試錯試出來的,在這方面政府和市場都不具有特別的信息優勢(管濤,2016c)。在美元走強的背景下,盯住美元讓人民幣匯率被動升值,會對國內出口競爭力和物價走勢產生負面影響。如果是把人民幣匯率穩定在一個不可持續的高估水平上,反而會惡化國際收支狀況,最終難以維繫。

減少對外金融交往的主動。在強美元的形勢下,美國新政府指責包括中國在內的主要貿易伙伴國貨幣操縱,未來中美貿易摩擦可能愈演愈烈。如果我們單邊採取盯住美元的匯率政策,一定程度上束縛了自己金融外交的手腳。

人民幣匯改方案的沙盤推演之二|人民幣可否單一盯住美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