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车上路时,如何“以貌取人”保平安?

梦飞时常说:驾驶从宏观来看就是一个融入(融合)的过程,从微观来看就是一个互动的过程。

仔细看这两个措辞其实非常有意思,措辞本身就已经决定了咱们的角色定位。

什么叫融入?

小个体进入到大个体,一般用融;同时,进入到既有的框架和规则当中,称之为“入”,所以融入,角色定位已然清晰。

我们是微不足道的,要进入到既有的一套法则当中,除了谦卑和迅速把自我调整到与原有节奏风格相符合,别无选择。关于融入,今天我们一笔带过,关键是来讲讲“互动”。

开车上路时,如何“以貌取人”保平安?

互动这个词儿也非常有意思,所谓“互”,单个个体和自己肯定不能称之为“互”,两个以上的个体才能称之为“互”,这就意味着你要和别人打交道。“动”也很形象,这两个参与者不是呆坐在那里,而是需要相互有回应。

互动,意味着这两个参与者有关联,而且是动态的关联。什么叫动态关联?交谊舞是最鲜活的例子,伍思凯在《舞月光》这首歌里是这么唱的:你想要逃时他开始追逐。如果你逃了,他放任,不对你“逃”这个动作做出反应,那就不算一种“互动”。

解释到这里大家心里肯定有谱了,为什么说驾驶是个“互动”的过程?因为你必须对其他人的动作做出回应,同样,你的一举一动也牵动着其他人。

进行完了如此诗意的开场之后,梦飞来进入正题。

我们既然知道了对于驾驶来说,交通参与者是个相辅相成的关系,那下一步,自然而然就是要研究那些和我们互动的对象了。

其实开车和做人一个道理,开车时我们遇到过很有礼貌的车辆,在身边我们也会碰到很多善解人意、与人为善的朋友;开车时我们遇到过喜欢加塞的司机,我们的身边也有那些喜欢占小便宜的人;开车时我们会遇到那些风格彪悍的司机,日常生活我们也能碰到蛮不讲理的人。

开车上路时,如何“以貌取人”保平安?

驾驶不过是生活的一种映射而已,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这也是为什么梦飞总说:《开车是一场修行》的原因所在。在驾驶中修炼的好心态,一定会让你在生活中受益的。

请仔细想一想,你在生活中,如果有人有意无意冒犯了你,你会不顾后果冲上去就和别人骂或者打架吗?一般都不会,大部分人都会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那为什么在车内,你就敢呢?因为车内的封闭环境,给了你一种虚幻的安全感,从而助长了你的胆量。当然,这不是好事,这种虚幻的胆量反而会给你带来麻烦。

参与者风格的多样化,是群体数量超过了临界点后的必然产物,首先我们要接受这个事实。其次,就要想办法在这种环境中生存下去,慢慢如鱼得水,以下几点供你参考:

1、“以貌取人”

2、行胜于言

1、“以貌取人”

之所以打个双引号,其实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以貌取人,而指的是,看车的样子来判断危险程度。

什么意思?

其实就是树立“危险来源”的概念。

那么驾驶时,我们怎么以“貌”取人呢?大货车、出租车、新车新手、公交车、电动车、小孩、老人、外地车牌……

开车上路时,如何“以貌取人”保平安?

看到这些“貌”的交通参与者,我们就要尽量远离。

驾驶时,一定要树立“危险来源”的概念:

a、自己一定不能成为危险的来源

b、自动远离那些在概率上会给自己带去麻烦的危险来源

2、行胜于言

很多小车司机也是麻烦的来源,我们靠外观(貌)是无法判断的,只能更进一步,依靠他的行动来判断,这就是所谓的“行胜于言”。

梦飞在路上经常发现那些贴着“新手驾驶”标志的车辆行车风格极其彪悍,估计是进入了生手期,但车贴还没撕下来。

一定要远离有以下行为的司机:

a、不停变道、乱穿梭的

b、急停急起步的

c、喜欢加塞的

d、放特别大音乐的

……

一个人是否平和,可以从他的接人待物中看出来,同样的道理,一个司机是否平和,也可以从他的驾驶风格中看出来。

而包容+远离,是我们所能做的。包容,就是要接受世界的多姿多彩和不同;远离,就是判断对方是否和自己气场相同,是否有可能给自己带来麻烦,如果发现不对付,那就自动远离。

梦飞听《冬吴相对论》,吴伯凡就经常说:虽然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却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接受驾驶环境的多样化,树立“危险来源”的概念,学会从他人的驾驶行为中判断危险程度,从而决定自己是否远离。

培养对道路的敏感度,学会判断危险,提前远离,这其实是一种安全意识。

学驾驶,找梦飞,上手快,更安全,敬请关注梦飞驾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