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實秋:其實不用讀太多書,一個人一生的閱讀量是有限的

餘秋雨說,一個聰明的閱讀者,到最後他讀的量是很少的;讀書是尋找一個比今天的你更出色的自己;一個人的閱讀量其實不用太多,後來的書是根據你的心理結構選擇的,所以整體說來,你讀的書不會太多。這篇文章有很多關於讀書特別的觀點,對我們選書看書有很大幫助。

梁實秋:其實不用讀太多書,一個人一生的閱讀量是有限的

有品質、有文化的閱讀(摘自餘秋雨演講“閱讀與品質生活”)

1、閱讀關乎生活品質

我現在的感覺是,讀書對於品質生活非常關鍵。前不久,我在北方書博會里面講到,當閱讀通過手機成為滔滔洪水把所有年輕人都裹卷,我們出版人、寫書人,包括優秀的讀書人,要在這個洪水當中修築一個小島,小木屋,能夠讓我們的靈魂有安息之處。

你不斷地大量讀各種信息的時候,表面上你佔有了信息,實際上是信息佔有了你,你再也抓不住自己的生命。

大家想想我們是不是這樣,每天生命耗費在這些信息上,第二天再講一遍的興趣也沒有了?吃飯的時候講幾句發生了什麼,感到你消息很靈通,但是第二第三天就沒有了,沒有了的不僅僅是信息,沒有了的還是你的生命。

每天閱讀的東西到底有多少是有價值的?朋友間的傳聞,或者遙不可及的事情,還有一個誰也不知道的人講了幾句有趣的話,或者做了一件奇奇怪怪的事情。這樣的事情弄到人人都知道,大家在幹嘛呢?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有沒有可能從信息的海嘯裡面出來,讓閱讀能夠和我們的品質生活有關?

我發現,很多每天上網的人,他的生活品質不高。我也發現,很多不是在手機閱讀,而是在圖書館閱讀在紙質書上閱讀的人,讀的書非常多,按照我們的說法叫“書呆子”,他的生活品質也不高。我們怎麼來擺脫閱讀生活品質不高呢?我給大家幾個建議:

2、每個有文化的人必須知道的書

第一,你必須要有一些必要的書籍儲存。人類發展到現在這麼多年,我們共同積累了很多知識,如果你有一些東西不知道的話,你起步上就有問題了,缺少了一些共同溝通的語言了。

我們現在遇到很多人很難談得下去,就是因為基座不夠。他講的是單位的事情,家裡的事情,講文化也是剛剛聽過來一些傳聞,或者剛剛看到的電視劇。他的基座不夠,就產生他對文化的理解和文化的本體就有了距離。

所以我非常希望這個基座一定要比較穩固的被我們讀書人所把握,特別是被今天的中國讀書人所把握。讀每一個有文化的人必須知道的書,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一點。

世界那麼大,科目那麼多,書該怎麼選?我認為首先是你的母語書籍。即使到國外生活,如果對母語文化的一些最基本的東西不瞭解的話,那你也會被國外的學者看不起,這是毫無疑問的。能夠有品質的生活,你首先要有品質的人格,這個非常關鍵。

下面非常簡單講一講,我們在中華文化裡面有哪一些書要花費半年到一年的時間,我講的是普通人,不是學者。

首先,希望大家能夠讀4~5首《詩經》,中國古代最早的詩歌,連孔子、孟子走在路上的時候,他們嘴巴里面唸的也是詩經。多看一點也可以,4、5首不僅看,而且大體上要朗讀一遍。

《詩經》以後要了解一下春秋戰國時期幾個大人物——孔子,孔子的《論語》

量還不小,我建議大家找5~6篇比較熟悉地讀一下,數量都不大,我在我的書目裡面,把最重要幾個篇目列了一下,那個量就很小。

除了孔子之外有一個重要人物叫老子,老子他寫的《道德經》5000字上下,對照註釋本,老子的註釋本很多,已經去世的任繼愈先生翻譯得很好,這個版本有好幾個。

老子下面的孟子和莊子注意一下,孟子有一些話是現在的口頭俗話,不要像孔子讀那麼多,孟子讀3、4篇就可以了,莊子裡面是一些寓言,讀4、5篇,像逍遙遊這些,這些量其實都是不大的。

中國古代黃河流域的思想水準特別高,但是最高的文學水準在長江邊上,那是屈原,他的《離騷》是最有魅力的,大家要對著翻譯本讀兩遍,如果不看翻譯本讀起來很困難,我很不好意思說一句,比較適合大家讀的翻譯本是我翻譯的,第一準確,因為我是搞學問的,其次是按照散文、美文的方式用詩畫的方式來寫的,所以比較好看。

在屈原之後,我們要注意這幾個人的文章,一個是司馬遷,因為他決定中國幾千年的世界觀、榮辱觀,司馬遷《史記》決定我們20世紀的走向,整個中國歷史教科書總編纂應該是司馬遷,儘管他是隻編了一部,後面都是根據他的格式來的,這個決定中國文化一個價值系統的重要人物,所以《史記》裡面的文章儘量讀10篇左右。

司馬遷以後有兩個人的詩我希望大家注意,一個大文學家曹操,曹操非常辛苦地想做一流的軍事家和政治家,但是他一點不辛苦地成了毫無疑問的一流文學家,中國哪一部文學史上如果沒有曹操,這個文學史不叫文學史。中國人口頭用的很多成語都是曹操所創造的,所以我們如果把他看成一個文學家的話,那麼他的詩我們讀3、4篇,我們會大吃一驚,不斷講的居然是曹操的詞彙,是曹操口中說出來的。比如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等等。

還有一個當時不重視,但是後來又重視的人叫陶淵明,陶淵明有《歸去來辭》《桃花源記》和《五柳先生傳》,這是一個當時很寂寞,但是歷史上很重要的人物。

然後可以過渡到偉大的唐代,這裡面有一個時代魏晉南北朝很重要,但是那裡面的文章大家讀起來太苦了,而且也不是很常用的,讀還是讀唐代。唐代最好的是詩歌,第一是李白,第二是杜甫,第三是王維,第四是白居易。

作為一箇中國人如果在美國或者南美洲遇到一個華人,想測試他是不是在文化上是華人,先是講中國話,講了之後還不錯,下面就要背幾句唐詩了,唐詩是考驗一個人是不是中國人的標誌,唐詩到底要讀多少? 50首可以熟讀,20首要背。之後是李商隱和杜牧,前面這四個大家記住,李白、杜甫、王維、白居易,文學史上大家會喜歡把白居易放在王維前面。

唐詩以後有一個非常奇怪的人物,這個人在軍事上和治國是一個失敗的政治人物,但是在文學上很重要叫李煜

宋代記住三個人,蘇東坡、辛棄疾和李清照,這三個人詞寫得最好,宋代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詩人,這個詩人叫陸游。我對蘇東坡的喜愛是無與倫比,中國歷史上有好多讓我尊敬的人,讓我感動的人,讓我覺得可愛的人不多,包括讓我親切的人不多,蘇東坡是一個,我很佩服司馬遷,但是司馬遷讓我感到不會親切。李白很了不起,和他做朋友很困難,身上跨一個寶劍,不斷告訴你我殺過一個人。蘇東坡就是一個非常可愛的人。

到了明清兩代,一般的人認為就是小說,一般都說四部名著,四部名著是不能並列的,《紅樓夢》比其他幾部小說在文學水準、美學水準、哲學水準上要高得多。

我們剛才講的是品質生活每個人都要讀,不管做律師、工程師,不管做什麼事情這些東西都要熟悉,我開的書目其實很小,到現在為止還是很小,這個讀一讀,作為一個有品質的中國文化人非常值得注意的

如果我時間多一點,這個不夠呢?我稍稍大一點,在所有的“子”裡面有兩個子,大家可以稍稍看一看,一個是寫兵法的孫子,一個是墨子,唐宋八大家多了一點,我希望大家看一看韓愈和柳宗元,唐代的兩個散文家,這兩個散文家挺好的,我比較喜歡柳宗元,韓愈講的道理有點空,柳宗元寫得更有一點人生的魅力,再有一點時間,我想搞清楚一些中國哲學,看看

朱熹和王陽明

梁實秋:其實不用讀太多書,一個人一生的閱讀量是有限的

3、讀書不是顯擺,而是生命的高貴

我有一個遺憾,就是和朋友們一起出去的時候,看到藝術文學的東西,朋友們往往比較漠然,或者我們講到了一些非常重要的作品、非常重要的一些作家,他們不知道。

我認為這個“不知道”會嚴重影響你的生活品質,理由很簡單,不是為了顯擺,而是我的生命和人類歷史上最高貴的生命是有關的。

大家想起來,我們的身體會吃飯、睡覺,會用一些儀器,這個生命一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個生命積累了一些美麗和高貴的遺產,這個遺產居然被後面的生命能夠接受,這是人類高貴之處。

他講出來的並不是廣義相對論,狹義相對論,他講出來是一個藝術命題莫扎特。這就是一個人的程度。

你們年紀很輕,很值得我這樣的人羨慕,因為你們有足夠的時間投入高貴的文化。不要在信息裡浪費時間,更多地讀一些被時間和空間證明它高貴和美的東西,讓它們和你的生命連在一起。

請記住,只要你接觸的東西是高貴的,美麗的,你也一定很快高貴美麗,生命有一個秘密叫傳染性,非常重要的傳染性,每天和高貴美麗連在一起,你這個人非高貴和美麗不可,如果成天在做不好的事情,那麼你接觸的人都是不好的,你這個人要高貴也很難。

所以要為自己製造一個很好的氣場,這就是品質生活一個非常重要的點,所以閱讀和品質生活就連在一起了。


梁實秋:其實不用讀太多書,一個人一生的閱讀量是有限的

4、在閱讀中尋找一個更出色的自己

我講了那麼多必讀的書之後,一定要強調一點,在閱讀過程當中要找到自己。找到自己什麼意思呢?一個歐洲的心理學家講,人有好多特殊的心理結構,你的心理結構和你的家人心理結構是完全兩回事,心理結構也是不能遺傳的,很奇怪。

舉一個例子,同樣是法國小說,有的人特別喜歡雨果,有的人特別喜歡巴爾扎克,完全不一樣,可能你家人最親愛的朋友,正好和你喜歡不一樣,就表示你們兩個人感情很深,但是心理結構不一樣,閱讀的心理結構不一樣,一點不影響你的友情,不一樣才好,所以你在找書的時候,其實在尋找你的心理結構

為什麼會喜歡這本書,不喜歡那本書呢?為什麼他和我喜歡不一樣,理由是你們的心理結構不一樣。你們在尋找同構關係,你在茫茫大海當中要尋找你的一個風帆,你在茫茫人海當中尋找那個高貴的自己。

我大學的時候特別喜歡雨果,雨果每一本書我都讀過,這樣的話對我提高很大,我為什麼會喜歡他?因為我的心理結構和雨果是靠近的,他已經死了那麼多年,他很偉大,我就順著這個心理結構的繩索慢慢往上爬,慢慢靠近他,這樣的話我就被提升了。

我不能去抓著一個不屬於自己的往上爬,有的書瞭解一下就可以了,要讓自己生命往上爬是不可能的,因為這個繩索不屬於我。希望大家記住:找書其實是找自己,找一個比今天的你更出色的自己

我再舉幾個小例子,有一次到新疆去,有一個和我同歲的寫散文的人叫周濤,他在機場等我,我其實一開始不認識他,他在機場等我的時候就說,秋雨,我有一個感覺,你喜歡雨果。我馬上說,《九三年》。我們兩個就抱在一起,從此成為最好的朋友。

完全素昧平生的人,他從我文章當中知道我喜歡雨果,而且我可以斷定他也喜歡《九三年》,抱在一起就成為很好的朋友。幾句話,只不過是一個法國的死了很久的老作家而已,就這麼一講,我和周濤的生命結構,心理結構有靠近,在那裡就找到了自己的一部分。

那個最好的書,大家都說非常好的書,你看不下去不是因為你不行,是強扭的瓜不甜,這個就像談戀愛一樣,兩個人都好,但是沒法過在一起。如果不喜歡這個大作家,硬看,不僅對不起自己,也對不起這個大作家。你讓一雙陌生的眼睛在掃描著他花了心思寫的文字,是不是有點對不起他。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除了我剛才講的所必須的,在一年裡面可以讀完的東西之外,其他書絕大多數都要根據你自己的心理結構來選擇。你如果覺得完全不太看的下去的書,不要緊,放下不看,說不定過了一陣,你喜歡也有可能,說不定過了一陣不喜歡也有可能。

我後來感覺隨著我的成長,不太喜歡雨果了,不太喜歡的原因不知道,他曾經讓我喜歡過我很感謝他,但是隨著我對中國文化的深入,隨著我自己年齡增長,我就不喜歡他的異論,不喜歡他過於誇張的描述,我是擺脫他,更好找到了自己,我更喜歡其他的作家,這裡面很難推薦


梁實秋:其實不用讀太多書,一個人一生的閱讀量是有限的

5、一個人的閱讀量不用太多

在過去出書很艱難的時代,這個人寫的書能夠成名,能夠成為大家推薦讀物的話,他的生命和他的作品一定比我們更高,更偉大,所以你能夠喜歡,這樣你的生命就完成了一個飛躍,這一點非常重要。

我反覆跟年輕人講這樣的意思,你要記住,有一個比你今天的生命更精彩的自己,有待於走過去。如果你不走過去,你就玷汙了你的生命,玷汙了你的名字,你本來應該更精彩,那麼怎麼辦呢?

怎麼走過去呢?找書,可能五個法國作家再加三個美國作家,可能更靠近你,那你就加,加到最後你覺得有點超越他們了,那你就更精彩,不是寫作水平,是心理建構,所以閱讀是品質生活非常重要的一點。

講到這裡,最後需要說這個話了,你讀的最必要的書不多,後來的書是根據你的心理結構選擇的,所以整體說來,你讀的書不會太多。一個人其實閱讀量不用太多。

一個人其實閱讀量不用太多,在這一點上,我可能要和很多老師們講的話相反了,不盲目看很多書的人才是聰明人,才是優秀的讀書人。整天讀書的人是不好的,我非常煩戲馬上要開場了,他還假裝在看書。到處都要裝著特別喜歡看書的樣子,這不好。

精彩的書和你的心連在一起,在特定的場合會背一些詩文,不背也可以,書就在你心目當中,不要裝著非常非常愛書,裝出來的樣子,其實我反而覺得,你可能和書的緣分還淺了,你需要顯擺。

所以在讀書的問題上就像人一樣,也要減肥,為文化做減法,是我這些年不斷在提倡的,只有減才有選擇,只有選擇才有你思考的可能

梁實秋:其實不用讀太多書,一個人一生的閱讀量是有限的

中國文化為什麼現在越搞越龐大,越搞越使得很多文化人都覺得搞不清了?太胖了,要減肥,它身材沒了,中國文化顯示出身材,現在整體上不行了,就靠我們自己,讓我們的學問有身材,讓我們所讀的書不要生來就讀,開卷有益,不對的,一定要根據自己生命程度和結構程度來讀。

讀到一定程度,我可以非常高興地說,我喜歡的書已經讀完了,我以後讀的比較少了,我可以多思考、多寫作了。美國作家辛格講,一個人總有一段時間是想的寫的比讀的更多。

我當時年輕讀這篇文章的時候覺得很奇怪,一個人不應該一輩子讀書嗎?後來隨著我自己年紀大了以後才明白,只要你年輕的時候打了基礎,到後來你確實是看得更多,想得更多,看是看風景、看社會,而不是看書了,書反而讀得不多了所以我相信一個非常聰明的閱讀者,到最後他讀的量是很少的。

我很欣賞錢鍾書先生和他的太太楊絳他們家裡面不放書,只是借書看看,家裡沒有太多的藏書。我相信讀到一定時候,不要以書作為展覽,不要以書作為自己的擺設,不要這麼來,要認認真真把書記在自己的心底,化做自己的生命。

我們要通過閱讀來挽救自己,讓閱讀變成比較嚴謹的一件事情,不要在假閱讀和爛閱讀當中浪費生命,我們要找到最好的書目,每個人都要讀,在這個書目之外更需要發揮自己的愛好來尋找,找到我們生命通向偉大的纜繩。

記住和你有關的纜繩沒有幾條,不要以為每一本好書都是你生命的纜繩,不是,你生命的纜繩需要在圖書館的書庫裡面認真地尋找,尋找尋找,你總會抓住一條兩條,慢慢往上爬就有可能走向偉大。同時記住,閱讀很重要,但閱讀的結果不是整天地展示,整天地顯現,如果這樣,就不是一個真正的好的讀書人。這也不是好的品質。

本文摘自2016年南國書香節上,餘秋雨關於“閱讀與品質生活”的演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