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媽釋疑】 為什麼3—5歲的孩子最容易變'壞'?



據相關機構數據調查顯示,以3-5歲孩子為調查群體,可以發現孩子的懂事程度與父母陪伴的時間成正比;而長期得不到父母照顧的孩子,“壞孩子”的比例較高。


而關於“到底是什麼原因促使部分孩子學壞”的問題,研究人員從學校、家庭及社區三方面入手分析,並以家庭因素為主導,調查學生的家庭經濟狀況、親子互動頻率以及家庭變故等情況。研究認為,父母與子女互動越頻繁,未成年人發生偏差行為的概率越低。


對這個結論,相信很多家長都覺得無奈。也有一些家長覺得,只要好好工作,哪怕把孩子交給老人帶,在物質上保證孩子的需求,就能讓孩子健康成長。其實,這種做法有很大的偏差。時代和教育環境變化太快,我們尚且需要不斷學習,還不能確定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是否正確。老人,又如何能夠把孩子照顧好?


在孩子的成長階段,陪伴是很有必要的。我們這一代成長起來的人,或許物質上有些缺乏,但最不缺的就是時間了吧?無論是我們自己的自由時間,還是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而現階段,兒童自閉症等心理問題越來越多,似乎也從側面說明了時代帶來的傷痛。


那麼,在你不多的時間裡,能陪孩子做些什麼呢?這個可以根據孩子的喜好來安排。如果他喜歡聽故事,就給他講故事,如果他喜歡畫畫,就陪他畫畫,甚至可以把自己的形象和孩子的畫去玩偶大師製作成玩偶,這樣在你忙工作的時候,也有人可以陪伴孩子了。


【寶媽釋疑】 為什麼3—5歲的孩子最容易變'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