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步畫壇的奔馬-徐悲鴻

徐悲鴻,中國現代畫家、美術教育家。曾留學法國,學習西畫,歸國後長期從事美術教育。徐悲鴻擅長人物、走獸、花鳥,他的國畫彩墨渾成,尤以奔馬享名於世。他主張現實主義,強調國畫改革融入西畫技法,作畫主張光線、造型,講求對象的解剖結構、骨骼的準確把握,對當時中國畫壇影響甚大。

遊歷西歐

1919年,24歲的徐悲鴻赴法國留學,以優異成績考入巴黎國立美術學校學習油畫、素描,並遊歷西歐諸國,觀摩研究西方美術。

獨步畫壇的奔馬-徐悲鴻

徐悲鴻感到自己過去所作的中國畫是“體物不精而手放佚,動不中繩,如無韁之馬難以控制。”於是,他更刻苦鑽研畫學,接受正規西方繪畫教育的洗禮。他認為當時中國傳統繪畫走到了一個缺乏動力、沒有生機的狀態,而寫實主義或許對當時中國的現狀來說是一劑良藥。

獨步畫壇的奔馬

中國現代繪畫史上,徐悲鴻的奔馬獨步畫壇。從他所作的馬中,能夠讀到他對寫實主義和中國繪畫追求的義氣。1927年回國以後,徐悲鴻畫了大量的奔馬,王曜表示徐悲鴻可能對馬本身及它的精氣神情有獨鍾,這使得他有種特別的感情投入。

獨步畫壇的奔馬-徐悲鴻

《八駿圖》

《八駿圖》是徐悲鴻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以傳說中周穆王的八匹駿馬為題材。這八匹馬形態各異,飄逸靈動,呼之欲出的形象寄託著自由與力量,給人以奮發向上的感受。

在筆墨上面,徐悲鴻的馬還是能夠體現中國水墨畫中很多非常精彩的東西。徐悲鴻用奔馬抒發了他的一種情懷,而這更應該歸結於大時代背景。當時整個國家在各方面都處在發展的起步階段,加上外敵入侵,因此徐悲鴻可能把整個所謂的社會氣息都灌輸到了自己身上。王曜還表示不能非常機械地認為徐悲鴻是利用奔馬這樣的形式來表達他的某種情感。

提倡寫生,反對摹古

徐悲鴻提倡寫生,反對摹古。《泰戈爾像》是他寫生肖像畫的代表力作。雖然他在這幅畫中,明顯地運用了西方的繪畫方法,但是呈現出來的依然是中國傳統繪畫的神韻。圖中背景以中國的傳統花鳥畫方法處理,畫面注重主要人物的內在心理刻畫。人物造型以線為主,臉部染色結合素描方法,以形寫神,這是徐悲鴻開創的肖像畫法,帶有其濃厚的個人風格。

而提及徐悲鴻的油畫作品,就不得不提到著名的《田橫五百士》。王曜表示依據徐悲鴻當時所處的時代,國土淪喪,而通過這樣一個畫作則能夠表達他與敵國侵略行徑頑強抗爭的精神。從徐悲鴻的為人和處事風格來看,他雖然是一介畫家和文人,但是以其頑強的意志和倔強不屈的性格,造就了他之後的大成就。

獨步畫壇的奔馬-徐悲鴻

《田橫五百士》

卓越的大局觀

學有所成的徐悲鴻在32歲這一年回到中國,開始在國內投身於美術教育工作,發展自己的藝術事業。他先後任教於國立中央大學藝術系、北平大學藝術學院和北平藝專,1949年後就任中央美術學院院長。

獨步畫壇的奔馬-徐悲鴻

《陳散原像》

徐悲鴻不僅是一個畫家,他對於現代美術史還是一個非常具有開拓性的教育家。他所謂的藝術主張和教育主張都是統一的。他提出對傳統中優秀的東西要加以繼承;對傳統中比較瀕危的精神文化遺產要加以延續;對傳統中的一些不足要加以補充;對傳統中需要繼續發展的要大舉發揚。王曜認為徐悲鴻是一個具有英雄氣質的藝術家,有非常卓越的大局感。

徐悲鴻提出要對“傳統中國畫”進行改良,其中最大的一個舉措就是崇尚寫生,崇尚到生活中去。他認為中國缺乏一個原始的、原生態的生命的動力,他將西方的寫實主義為我所用是希望中國要對自然和法度重新認識,重新建立起中華美學系統。

徐悲鴻作為一名藝術家,人品也一直為人稱道。王曜說評價徐悲鴻的人品不能侷限在他與人交往的方式,還要建立在他對中華美術事業的全局觀上,因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在推動整個美術事業,是無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