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天員返回為什麼不釆用海上回收方式?

軍統60

目前,我國的載人航天工程已經初步建立起較為可靠的天地往返運輸系統,突破並掌握了航天員出艙活動和交會對接等重大關鍵技術,已轉入空間站工程的前期建設階段。

航天員應急搜救作為載人航天工程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是指在載人航天飛行任務實施的某些環節或者某些部分出現問題時,確保航天員生命安全的最終決定性關鍵步驟。隨著我國空間站工程的展開,載人航天飛行任務的頻率會逐漸提高,航天員在太空的飛行時間以及航天器軌道駐留時間也會逐步延長,這都對我國的航天員應急搜救體系的建設和技術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也是載人航天工程持續發展所要解決的基本問題之一。

一般來說,載人航天飛行的正常模式是載人飛船或者航天器完成預定任務,在預定時間,以升力控制方式返回主(副)著陸場的預定著陸區域。正常模式以外的均被認為異常模式,相對應的航天員搜索救援即為航天員應急搜救。

異常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幾種情況:

因運載火箭發生重大故障,航天員逃逸返回或者經由非正常太空飛行軌道緊急返回國內的陸地或者海上區域;

因載人飛船或者航天器發生故障,也可能因航天員突發疾病無法繼續執行預定任務,航天器應急返回國內主(副)著陸場、國內陸上應急著陸場、國外應急著陸區等;

因載人飛船或者航天器發生故障,導致載人返回艙以彈道方式返回國內的主(副)著陸場;

一般來說,應急著陸範圍廣,應急搜救力量的規模大。航天員在軌飛行或者駐留階段,要求在載人飛船或者航天器的每一圈繞地飛行對應的地面航跡上預先規劃1-2個應急返回瞄準點。以之前的48小時迴歸軌道的交會對接任務為例,僅國內陸上就規劃了近30個應急返回瞄準點,應急著陸區總面積約佔國內陸上面積的40%。


從目前來看,我國只是在“神舟”系列載人飛船的上升段應急著陸區中規劃了海上應急著陸場,但是由於海上應急著陸場存在著不可避免的缺點(航天員的海洋生存能力要弱於陸地,獨立生存概率較低;對外界救援的依賴性高;對載人飛船返回著陸艙的生命保障和維持系統要求較高,必須滿足供氧、保溫、防水和求救等功能;與美國相比,我國目前的中遠海區海上和空中搜救能力較薄弱,自主無源搜救能力有待建設)。

此外,結合“神舟”系列載人飛船目前的技術狀態和海上綜合試驗結果,其返回著陸艙具備海上漂浮能力,並且安裝了406國際救援信標,但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做過海上空投試驗,具體的海上濺落參數尚不確定,能否在高海況條件下提供必要的生保能力,能夠維持多久時間,都有待進一步的驗證和考核。

另外,如果要建設較為完備的載人飛船海上返回著陸場,還需要對飛船系統、航天員系統、有效載荷系統、氣象保障業務系統等進行相應的適應性改造。


虹攝庫爾斯克

目前我國己經建成了天地往返運輸系統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也以經發射成功天舟一號貨會飛船也上天了我國己經進入了空間站前期建造航天員應急搜救也是不可缺少的環節之一
目前我國航天器返回都是陸上返回在去年的時候我國航天員訓練了海上返回


王者1738467

中國很大,有足夠多的地方讓飛船降落。神舟飛船也規劃了海上備用降落點,但那僅僅是當飛船控制系統出現問題無法正常返回時的備份。而中國航天的歷史上,返回式衛星有過在海上回收的實驗,包括彈道導彈的實驗,實驗載荷的濺落也有在海上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