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P2P該有的“儀式感”!

投資之前我們需要做什麼?

首先,我們要先評估自身風險承受能力。風險承受能力基本上分為三種:保守型、穩健型和激進型。需要從年齡、資金、風險偏好等角度來考慮。一般來說,年齡越大風險承受能力越低;資產實力越雄厚風險承受能力越高。

其次,要明確自己理財投資的目標。如果目標是長期且剛需的,比如,為了孩子今後的教育費、家人的醫療費、買房等,那麼投資就該以中低風險的投資為主;如果單純為了資產的長期增值,那麼投資中可以適當的增加一些風險資產的配置。

最後,我們要規劃好自己的資產配置。所謂資產配置,就是在明確目標的前提下,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將資產在不同資產類別之間進行分配,通常是將資產在低風險、低收益產品與高風險、高收益產品之間進行分配。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威廉·夏普指出:“一個成功的投資者,91.5%歸功於正確的資產配置,4.6%來自於選擇投資目標的功力,1.8%取決於進出場時機,2.1%必須靠上帝保佑。”這充分說明,所有創造收益的因素中,大類資產配置創造收益的能力是90%以上,因此要將投資理財、保衛錢包的重點放在資產配置上來。

那麼如何具體的去配置資產呢?這裡以常見的2:8配置來舉例,將80%及以上資金配置於風險較低的固收類產品,將20%及以下資金配置於中高風險的浮收類理財產品。這樣配置的好處是保全本金,即使固收類出現虧損,那麼低風險的固收類理財產品的收益也能抵消虧損,以此來保全本金不受虧損。

我們也可以按5:3:2來配置,50%重倉安全低收益理財產品,30%輕倉穩健收益理財產品,20%輕倉浮動高收益理財產品。這種配置方法,適合激進型風險偏好者,收益也是穩健的。你也可以根據自身的風險偏好來自己配置資產。

投資之後我們需要做什麼?

投資理財少不了要用到記賬軟件。分散投資後,我們需要把收益,起息時間,回款時間都記下來,如果投資的平臺過多,不用專業的幾張軟件很難幫助我們投資理財。所以在做好投資規劃和資產配置後,我們需要的就是一款方便、好用的記賬軟件幫助我們更系統性的配置資產,避免出現資金站崗。

在記好帳之後,我們要做的就是關注平臺輿情,學習更多的理財知識,加大對自己的投資,充實自己,也是提高抗風險能力的一條捷徑。切忌投資後不要過於關注平臺動態,有點風吹草動就緊張,關於平臺的任何消息和動態我們都要冷靜、理性看待。這樣才是一名合格的投資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