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德軍是如何進行野戰防空的?

小小狼王

這個問題我來談談!二戰時期地面部隊在野戰條件下防禦敵方空襲主要依靠三種手段:1、己方戰鬥機的掩護;2、己方防空部隊使用高射炮組織對空火力;3、利用偽裝、機動、煙幕、地形、地物等隱蔽自身,規避敵軍空襲。第1、2種屬於主動防禦,第3種就是被動防禦了。從效果上看,第1種最好,奪取制空權,將敵方飛機驅逐出戰場,自然不用擔心空襲;第2種次之,以地面防空火力阻止或干擾敵方空襲,確保己方行動;第3種最差,東躲西藏,只求自保,將嚴重影響作戰行動。二戰德軍的野戰防空無外乎這三種手段,其中第三種不用討論,各國陸軍都要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不光是為了防空,下面主要討論前兩種手段。

蘇德戰爭初期,蘇軍在喪失制空權的情況下,行軍縱隊遭遇德軍飛機空襲,野戰防空對於現代陸軍而言是不可忽視的問題。


在二戰初期德軍的作戰體系中,野戰防空其實主要是德國空軍的職責,奪取戰場制空權,支援和掩護己方地面部隊是德國空軍的主要作戰任務,同時,開戰時絕大多數德軍高炮部隊也都屬於空軍序列,戈林不僅把所有能飛的都抓在手中,能打飛機的也不放過。在1939年開戰時,德國空軍擁有657個重型高炮連(裝備88毫米以上重型高炮)和560個輕型高炮連(裝備20、37毫米高射炮),而德國陸軍僅有8個高炮連。在作戰上,德國空軍重型高炮連主要負責要地防空,輕型高炮連則跟隨陸軍部隊行動,執行野戰防空任務,不過重型高炮連參與野戰行動也很常見,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法國戰役時,隆美爾首創88炮打坦克,就是從戰場附近的一個空軍高炮連拉的壯丁。

呈平射狀態的88毫米高射炮,從炮手的制服可見屬於陸軍高炮部隊。


應該說,在1942年之前,德軍在野戰防空方面基本沒有太大的壓力,因為德國空軍具有明顯的優勢,通常在戰役初期就掌握了制空權,為地面部隊撐起保護傘,空軍高炮部隊還可以提供額外的保護。這裡舉一個成功的野戰防空戰例:1940年5月14日,為了阻止德軍主力渡過默茲河,英法空軍大舉空襲色當前線的德軍渡口,結果遭到德軍戰鬥機和高炮的有力阻擊,全天德軍出動戰鬥機814架次,宣稱擊落89架敵機,而守衛渡口的第102高炮團宣稱擊落敵機112架,共同確保了渡口的安全,保證陸軍部隊的推進,這一天在德軍戰史上被記載為“戰鬥機日”和“高射炮日”,充分證明了戰爭初期德軍野戰防空作戰的效能。

反映1940年法國戰役時,德國空軍高炮部隊掩護渡口、抵禦空襲的畫作。


然而,德軍在野戰防空上的優勢從1942年開始就逐步喪失了,這首先歸因於德國空軍經過長期消耗,實力衰退,而盟軍和蘇軍的空中力量不斷加強,在數量和質量上都逐漸追平和超越了德國空軍,從而掌握了前線的戰場制空權;另一方面,從1942年開始,英美空軍開始聯合對德國實施戰略轟炸,使德國本土防空壓力驟增,被迫將大量戰鬥機和高炮調回本土執行防空任務,從而削弱了野戰防空力量。在這一背景下,德國陸軍只能依靠自身的防空部隊承擔起抵禦空襲的重任,因此在德國陸軍序列內開始大量組建、擴充高炮部隊。

戰爭後期的西線戰場上,德軍88毫米炮與低空攻擊的美軍P-47戰鬥機展開搏鬥。


在戰爭初期,德國陸軍的步兵師、摩托化師和裝甲師幾乎都沒有編入專門的防空單位,多是臨時將空軍高炮部隊加強給陸軍部隊。但是,到戰爭中後期,德軍各型作戰師的編制中都增加了固定的防空單位,提供一定的野戰防空能力。比如1944型步兵師中在師屬反坦克營內編有一個防空連,裝備12門20毫米高射炮。裝甲部隊在攻防行動中充當核心主力,更會遭到敵方飛機的猛烈攻擊,因此其編制內的防空單位實力更強,在師建制內編有一個獨立的摩托化防空營,下轄營部連、2個重型高炮連和2個輕型高炮連,此外坦克、步兵單位也編有防空連或防空排,提供伴隨防空火力。按照標準建制,裝甲擲彈兵師裝備20毫米高射炮75門,88毫米高射炮8門,陸軍裝甲師裝備20毫米高射炮74門,37毫米高射炮8門,88毫米高射炮8門,黨衛軍裝甲師裝備20毫米高射炮114門,37毫米高射炮8門,88毫米高射炮12門。

安裝在半履帶車底盤上的德軍37毫米高射炮,到戰爭中後期,各種類型的自行高射炮是德國陸軍進行野戰防空作戰的主要武器。


此外,德軍還努力推動陸軍防空武器的自行化,提高野戰防空部隊的機動能力,提高反應速度,強化作戰效能。在戰爭前期,陸軍和空軍的高炮部隊主要裝備拖曳式高炮,需要預設陣地和放列,反應速度慢,往往跟不上機械化部隊的機動節奏,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德軍在1940年法國戰役後嘗試將輕型高射炮安裝了輪式或半履帶底盤上,改裝為自行高射炮,到戰爭中後期更是開發出使用坦克底盤的自行高射炮,比如“傢俱搬運車”、“東風”、“旋風”、“球形閃電”等,可以做到即停即打,靈活機動,密切支援,德軍甚至計劃編成混編各型自行高炮的特種裝甲防空連,為裝甲部隊提供貼身護衛。

德軍著名的“旋風”自行高射炮,裝備四聯裝20毫米高射炮,掃射步兵更是拿手。


不過,無論德國陸軍怎樣增編防空部隊,改進防空武器,面對盟軍和蘇軍的空中優勢都難以做到有效的野戰防空,實際上德國陸軍的防空部隊在地面戰鬥中的效能怕要強於防空作戰,88毫米炮是上打飛機,下打坦克的全能選手,而20毫米、37毫米小口徑速射炮是對付步兵密集衝鋒的利器。歸根到底,野戰防空最可靠的保證還是時刻飛在頭頂上的己方戰鬥機。

二戰的史實告訴我們,即便最強大的地面力量也只有在頭頂飛著己方飛機的情況下才能發揮出最大的威力,如果沒有天空中的Bf 109,這幅畫上的老虎和謝爾曼將更換角色。


崎峻戰史

德軍在二戰時期野戰防空,個人覺得並不強大,主要原因是東線半數時間德國空軍掌握著制空權,蘇空軍這段時間內包括對地支援都沒有對德戰術達成起到大的影響。43年後期~44年中期,蘇軍空軍逐漸崛起,這段時間也沒有能力嚴重影響德陸軍的戰術目標的達成。此後蘇空軍開始一統天空,德空軍在東線已無力爭奪,陸軍防空基本靠20、37、88mm高炮即部隊配置的放空營、連承擔(相對於蘇軍,德軍的各種高炮數量還是較多的),但對於鋪天蓋地的蘇軍飛機,已力不從心了,此時的蘇空軍已完全有能力影響德軍的整個戰役進程了。如:德中央集團軍群的覆滅,某種程度上講就是蘇空軍壓倒性優勢的前提下取得的勝利(如112步兵師的快速覆滅)。西線就不能談了,一塌糊塗……(不足望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