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業一日添兩新兵 資本“闖關”有望提速?

繼國寶人壽之後,銀保監會一天發出兩張“準生證”,大有“提速”之意?

5月29日,銀保監會批覆,同意瑞華健康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瑞華保險”)和海保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海保人壽”)開業。

那麼,在眾多“排隊”公司中,瑞華保險、海保人壽是如何衝出重圍的?一天之內批覆兩家公司開業是否意味著銀保監會有意“開閘”,資本“進軍”保險業有望提速?

先來看一看瑞華保險。

公開資料顯示:瑞華保險由咸陽宇宏房地產發展有限公司、廣州實佳投資有限公司、深圳市東方置地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天禧嘉福璞緹客酒店有限公司、深圳市萬納托實業有限公司共同發起籌建,註冊資本5億元,註冊地為陝西省西安市,營業場所則位於上海市。

公開資料顯示,陳剖建1988年任職於中國平安保險公司,為早期創業者之一。1994年,時年29歲的他參與創立天安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天安保險”),打破了當時保險業“三駕馬車”的格局,先後擔任天安保險總經理、董事長,掌舵天安保險15年。

2010年,陳剖建辭職創業。

瑞華保險是我國第七家專業健康保險公司,此前,原保監會已批覆了人保健康、平安健康、和諧健康、崑崙健康、太保安聯健康、復星聯合健康。

除和諧健康尚未披露年報信息外,公開數據顯示,2017年,展業的5家健康險公司僅有平安健康和人保健康分別實現1.66億元、0.07億元的淨利潤,復星聯合健康、太保安聯健康、崑崙健康三家,均出現不同程度的虧損,其中崑崙健康虧損狀態最為嚴重,全年虧損8.26億元,復星聯合健康、太保安聯健康分別虧損0.45億元、1.86億元。

陳秉正進一步分析:“其實,政府的基本醫療保險中有一部分,比如,城鄉居民大病醫療保險等,也會交給商業保險公司承保,但通常會選擇經營規模較大的壽險公司,專業健康險公司拿到的業務規模很小。如果健康保險公司在自身產品、服務方面沒有特色,就很難吸引消費者,也就很難和大型壽險公司競爭。”

股東資質存疑海南機遇待考

另一家獲批開業的公司面臨的挑戰更大。

根據銀保監會批覆,海保人壽註冊資本為15億元,法定代表人為潘細亞。公司開業後兩年內在海南省開展業務,兩年後根據公司經營管理水平、業務發展狀況和人才儲備情況,逐步在海南省外設立分支機構。

公開信息顯示,海保人壽共計有8個股東,分別是海馬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海馬投資”)、海思科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海思科醫藥”)、易聯眾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易聯眾”)、深圳市智信利達投資有限公司、舜元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深圳市仲山裕華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海南新建橋經濟發展有限公司及本源建投(北京)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其中,海馬投資、海思科醫藥及易聯眾分別持股20%。

在這份股東名單中,創業板上市的易聯眾頗為惹人關注。數據顯示,易聯眾過去兩年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淨利潤連續虧損,2017年為-0.43億元,2016年為-0.04億元。

根據原保監會2018年3月發佈的《保險公司股權管理辦法》,戰略類股東(持有保險公司股權15%以上,但不足1/3的股東)須滿足:具有持續出資能力,最近3個會計年度連續盈利;淨資產不低於10億元;權益性投資餘額不得超過淨資產。

易聯眾似乎不符合戰略類股東資質?

不過,2018年一季報數據顯示,易聯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虧損0.2億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淨利潤虧損0.22億元。那麼,股東經營情況是否會對其參股險企帶來影響呢?

陳秉正則表示:“保險公司是一個獨立經營的實體,且通常是有限責任公司。從這個角度來看,股東的虧損對保險公司的經營不會構成直接影響。對保險公司來說,以償付能力為例,這個是根據它自身的資產和負債情況來考察的,並不會關注到股東,股東的盈利情況不會對保險公司的經營造成直接的影響。”

海保人壽另一個看點是,它是海南首家本土法人壽險公司。

4月13日,黨中央宣佈支持海南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穩步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分步驟、分階段建立自由貿易港政策和制度體系。

那麼,在海南經濟特區迎來新發展起點的當下,海保人壽將擁有怎樣的契機?

“貿易保險和旅遊保險的市場空間很大,旅遊意外險和責任險也會有較大增長,但市場總量有限。”王向楠分析,總量大的是服務日常居民消費的,包括汽車保險、人身保險等,而這方面的發展要看經濟增長的速度、總量以及當地居民是否能富裕起來。

對於此次參與設立的保險公司獲批開業,易聯眾在公告中表示,在國家政策的鼓勵下,目前保險業發展前景良好,潛力巨大,合理佈局並及早參與發起設立人壽保險公司有利於優化公司經營結構,增強公司整體抗風險能力,提升綜合競爭能力,為股東創造更大的價值。

不過,在市場人士看來,相較於未來能夠長期獲得投資收益,易聯眾將藉助海保人壽的優勢進一步發展在海南的民生信息、醫療大數據等業務,並有望延伸出與保險公司合作的新模式。

資本“摩拳擦掌”牌照放行提速?

過去一段時間,監管似乎有意放慢了牌照的放行速度。不過,進入2018年,包括太平科技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黃河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國寶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海保人壽、瑞華保險等6家公司拿到了開業批文。

這是否意味著保險牌照批覆重新提速?

對此,陳秉正表示:“我不這麼認為。去年停滯了一段時間,監管部門比較理性,會隨著市場發展的需要,有節奏地,逐步地增加市場競爭主體。”

“速度方面不會特別快,比之前放開IPO的節奏要慢。”王向楠強調,“保險牌照的放開會帶來一定的市場競爭,但對整個市場規模發展的影響有限。這不像IPO,只是為企業提供融資,能夠解決較大實際問題。”

陳秉正則指出:“當前,我國保險市場的競爭主體已經不少,甚至有點過多,特別是同質的競爭主體太多。我們鼓勵出現一些有特色的公司,而不是同質化競爭,打價格戰。在目前情況下,適當地減緩一下保險市場競爭主體擴容,我覺得比較可取。”

本文源自國際金融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