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弦觀教育:媽媽們,你的孩子是否初中還沒有擺脫“學步器”

很多媽媽都熟悉給孩子用來輔助走路的學步器,孩子慢慢自己會走路就會擺脫。但是大家知道嗎?

各位母親平時關於孩子學習的督促對於孩子相當於學習上的“學步器”,本來是為了培養孩子自己的學習習慣,但是你是否忘記讓他自立擺脫這個“學步器”,以至於他到初中還帶著?
佩弦觀教育:媽媽們,你的孩子是否初中還沒有擺脫“學步器”

分析:

1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媽媽要學會放手

孩子小的時候家長需要加強學習習慣上的督促與引導,但不同引導方法結果不同。比如怎麼安排學習和玩的事情,小虎媽媽經查就是囉嗦:“你要回來先寫完作業再看電視,否則看我怎麼收拾你”然後忙自己事情了,開始還有效果,慢慢得小虎忍不住誘惑違反了,媽媽將他收拾一頓。如此反覆,小虎和媽媽陷入了拉鋸戰。

☞在這裡媽媽既是規矩的制定者,又是規矩監督者,還是規矩的執行者。那麼這個規矩離開母親顯然就執行不下去。媽媽成了孩子離不開的“學步器”,學生慢慢喪失“獨立走路”的能力。
佩弦觀教育:媽媽們,你的孩子是否初中還沒有擺脫“學步器”

而同樣的規則,小馬媽媽首先給小馬分析商量,讓小馬自己制定好寫作業和玩的時間,以及具體規劃,並且媽媽還提醒還需要定下獎勵與懲罰,最後形成文字貼在書桌前牆上自我提醒,開始媽媽還需要眼神提醒他。後來慢慢小馬自己按安排堅持下來,並且收穫媽媽獎勵的遙控汽車。 ☞這裡媽媽只是一個引導者,開始時還需要提醒孩子,慢慢的孩子養成了習慣自形成了自律就好了。孩子也就擺脫了媽媽這個“學步器”的幫助,自己漸漸獨立會走了。
佩弦觀教育:媽媽們,你的孩子是否初中還沒有擺脫“學步器”

(學生怎樣培育自立擺脫“學步器”)

2媽媽要擺脫“怕”,學習智慧媽媽的“信” 不少對孩子嚴格的媽媽 ,我問他們為什麼不放手孩子的教育?他們普遍提到的詞就是怕,“我要是不管他我怕他又去看電腦,玩手機了.......”但是怕就有用嗎?一直處於監管的孩子很累,就會偷空摸縫玩,學習效率極低,除非媽媽24小時看著他,但這可能嗎?沒有形成自己的自覺性,依然要媽媽這個學步器幫忙,那麼不僅家長累孩子更累,大家看看周圍這樣的例子還少嗎?
佩弦觀教育:媽媽們,你的孩子是否初中還沒有擺脫“學步器”

如果不想孩子慢慢變成脫了韁的野馬,媽媽應該很早學會“信”,相信自己的孩子,培養他們自己的自覺性。很多成功的孩子都有一個較為寬鬆的家庭環境,孩子想要幹什麼,可以,但是需要孩子說清楚計劃,合理安排不影響學習,以及自己如果做不到怎麼處罰?慢慢孩子心中幹事情有自己的節奏,知道該幹什麼怎麼幹,而不是等著別人給自己下達命令。

3火爆的高考狀元反應了背後有一個智慧的家庭做後盾

如果你觀察過高考狀元接受採訪的視頻,就會發現熊軒昂說話條理清晰,也很自信,對於自己事情安排都是心裡有清晰的計劃,這說明父母教育很成功很早擺脫了父母的輔助,你很難想想一直需要父母監督等待父母指令的學生能夠考上進入北大。而這就是父母教育的智慧。
佩弦觀教育:媽媽們,你的孩子是否初中還沒有擺脫“學步器”

佩弦教育語:

父母需要及早讓孩子擺脫學習“學步車”,真正形成自立。否則父母累,孩子更累,老師也無奈。隨著時間推移情況會越來越糟糕,希望父母及時驚醒。最後想問問大家怎麼看“巨嬰”現象?他們是因為什麼原因造成的?
佩弦觀教育:媽媽們,你的孩子是否初中還沒有擺脫“學步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