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田大野耐一的7種浪費

大野耐一的7種浪費和新的浪費

大野耐一的7種浪費原先是針對製造業提出的。然而,它們在很多的服務行業也適用。關於大野耐一的7種浪費既有好的方面,也有不那麼好的方面。好的方面是:它們形成一個應用廣泛的組合;不那麼好的是:由於它們“給知識進行了編碼”,因而大野耐一不願意使用它們。最好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歸納適用的浪費組合。

記住7種浪費的一個簡單方法是提問“誰是TIM WOOD?”答案是:運輸(transport),庫存(inventory),動作(motion),等待(waiting),過量生產(overproduction),過度加工(over-processing),以下不合格品(defects)。這個主意是位於英國普利茅斯的酷博標準(Cooper Standard)公司的精益辦公室提出的,提出人不詳。另外一個類似的提法出自優尼派特(Unipart),提出人不詳,叫作WORMPIT(waiting、overproduction、rework、motion、processing、inventory、transport的首字母)。

所有這些浪費,首先是要盡力避免,其次是消減。

1.1 過量生產的浪費

大野耐一認為過量生產是所有浪費中最惡劣的,因為它是很多問題的根源,並進而產生其他的浪費。過量生產就是製造得過多、過早,或者為“以備不時之需”而生產。目標應該是僅生產需要的數量的產品,不多也不少,準時提供,質量完美。過量生產組織產品或者服務平順地流動。“鼓包”(即錯誤地突擊性地製造產品或者工作)是質量與生產率的阻力。與此相對,規範化則鼓勵“無意外”的氛圍,雖然可能不那麼讓人興奮,卻大大降低管理的複雜程度。因為時間的連鎖效應,“太多、太早”往往適得其反,結果是“太少、太晚”。

或許,代替“過量生產”的更好措辭是“過度活動”:批量太大,製造太早,僅僅應對不時之需。

過量生產直接導致過長的提前時間。例如,大批量加工或者傳遞文件,而不是一次一件。結果是,不合格品不能及早發現,產品變質惡化,人為的工作速度壓力。過量生產也影響動作浪費:製造和移動的不是立即需要的產品。

然而,過量生產卻經常是自然狀態。即使沒有受到鼓勵,人們也經常這樣做來“確保安全”。有時以產出為導向的獎勵系統也對過量生產起促進作用。相對地,拉動系統有助於預防非計劃的過量生產,此時工件僅在需要的時候才向前移動。漢堡王在生產Wopper的時候就是用的拉動系統。標準在製品(constant work in process,CONWIP)是另一種形式。辦公室文書在具有統一工作流的時候操作效率最高。“賣一天,做一天!”的格言既適用於工廠,也適用於辦公室。

過量生產應該和特定的時間框架相關聯:首先按周減少過量生產(或者提前交付),然後按天,按小時。

有人喜歡將過量生產與過量採購區別開來:買得太多,太早。為以防萬一而購買。為什麼不把那些今天還用不到的在製品或庫存貼上不管是“過量生產”還是“過量採購”的標籤呢?

1.2 等待的浪費

等待的浪費或許是第二重要的浪費。它和流動直接相關。在精益中,與一直保持工人忙碌相比,我們更關心服務或者顧客的流動。

在豐田的早期,等待機器被認為“有違人性”(人們可以有更好的事情可做,而不是讓他們等待機器)。這在服務業也同樣有用,因為很多服務公司冒犯它們的顧客,讓顧客等待。實際上這等於說,你的時間比我們的時間便宜多了。

在工廠中,任何時間看到一個物品不在移動(或者不在進行增值活動)就是浪費的象徵。等待是順暢流動敵人。儘管將等待降低到零非常困難,但這個目標依然不變。不管是一個備件的等待,還是銀行裡的顧客的等待,應該馬上意識到它們都是非理想狀態,要對如何改進這種狀態進行提問。等待也直接和提前時間相關,而提前時間是競爭力和顧客滿意度的來源。

1.3 不必要動作的浪費

按重要度來說,下一個或許就是動作浪費了。不必要的動作指人和佈局兩個方面。人的維度和影響質量及生產率的人因工程有關,因每個工作站位糟糕的佈局而導致的時間浪費則更可觀。例如,QWERTY鍵盤就不是最優的。如果操作人員需要伸手、彎腰、抓取或者移動才能看得更清楚,以及任何方式的不適動作都是不必要的,直接的受害者是操作人員,而最終影響的是質量和顧客。

建立工作場所人因工程的意識不僅是出於道德上的原因,從經濟上考慮也是必要的。以質量著稱的豐田,因重視“工作場所的質量”而聲名遠揚。豐田鼓勵所有的員工留心工作條件,以免產生動作浪費。當然,如今,動作浪費也是健康和安全問題。

佈局維度涉及糟糕的工作場所安排,以及由此導致的微觀上的移動浪費。這些浪費經常每天要重複很多次—有時甚至沒人留意到。在這個方面5S可看作解決浪費的方法。

1.4 運輸的浪費

顧客不會為貨物反覆運輸而付費,除非它們購買的服務就是移動。因此,任何的物料移動都是浪費。此浪費不可能完全消除,不過也需要長期地持續減少它們。物料移動及搬運操作的次數和損毀的可能性成正比。重複操作影響生產率和質量,是浪費。

運輸和溝通緊密相關。距離長的時候,溝通不便,質量可能就成為受害者。質量反過來也會對運輸距離提出要求,不管是製造業還是服務業都是如此。為了提高製造或者服務的質量,相關人員和團隊需要儘可能緊密地在一起工作,這個意識已經越來越強。例如,設計人員辦公室應該有意地和生產區域靠在一起。

運輸浪費比較容易識別,因而可以採取措施來減少。措施包括監控在辦公室穿行的文件流經的距離,或者是顧客乘坐飛機需要在機場行走的路程。步驟的數量,特別是非增值步驟的數量,應得到監控。

1.5 過度加工的浪費(或者不適當加工)

過度加工指“殺雞用牛刀”的浪費。想想大型計算機而不是分佈式個人計算機,或者是集中複印機而不是分散的小型複印機。此外,想想需要乘客往返於地區性機場的大型飛機。想到大型機器而不是多個小型機器不利於操作人員形成“擁有感”,導致產生儘可能提高機器開動率的壓力,而不是僅在需要的時候開動,也導致對通用靈活機器的啟用。也會導致糟糕的佈局,我們在本章前面講的內容中已經看到這個現象,進而導致額外的運輸和溝通不暢。因此,理解情況是使用最小的機器,只要可以生產質量合格的產品就行,哪裡需要就安裝哪裡。

有多少公司跌入購買大型機器的陷阱,隨後被會計人員要求保持連續運轉?

不合適的加工也指不能加工合格產品的機器和工藝。不合格的工藝不但於事無補而且會生產不合格品。一般地說,合格的工藝需要正確的加工方法和培訓,以及所需的標準,並清楚地為員工所理解。

注意眼光長遠非常重要。購買大型機器會在此後多年危及流動的可能性。考慮一下“小就是美”。小型機器可以避免瓶頸,改善流動的距離,或許更為簡單,可以在不同的時間分開維護(而不是影響整個工廠),而且還可以改善現金流,跟上技術的發展(每年買一個小的機器,而不是每隔5年買一個大的機器)。

1.6 不必要庫存的浪費

儘管零庫存是無法現實的目標,但庫存仍是質量和生產率的大敵。這是因為庫存會導致前提時間增加、妨礙迅速識別問題、需要更大的空間因而讓溝通變得困難。額外庫存的真正成本遠超過庫存本身的貨值。推動系統總是會導致這類浪費。

注意庫存的3種類型:原材料、在製品和成品。任何一類的存在都是浪費,而它們產生的根本原因和降低它們的先後次序沒有關係。企業時常需要保留一定的成品來滿足顧客需求的變動,而過量的庫存則為浪費,也存在過時廢棄的風險。原材料庫存可能臨時也需要,以應對供應商的問題,比如質量和可靠性。在製品或者配送庫存需要儘可能快地在供應鏈中移動。

1.7 不合格品的浪費

最後,但並非最不重要的,是大野耐一定義的浪費中的不合格品。不合格品佔用資金,不管是短期還是長期。在質量成本中,故障或者不合格品的分類包括內部故障(報廢、返工和誤工)和外部故障(保修、修理、現場服務,以及可能失去的顧客)。請牢記,不合格品沒被發現的時間越長,最終造成的損失就越大。因此一片不合格芯片如果在製造的時候被發現,可能花費幾個美元就可以更換,而如果在到達顧客手裡的時候才被發現就要花費數百美元,對商譽的的損失則更大。因此,全面質量管理的核心主題是“預防而非檢查”“源頭質量”和“質量鏈”(意為百萬分之幾的不合格率水平只有在市場、設計、供應、製造、分銷、運送和現場服務等各環節協同努力下才可實現)。豐田的理念是,不合格品的出現應被看作挑戰和改善的機會,而不是管理不善的代名詞。

在服務行業,越來越意識到老顧客的價值,“零缺陷”已經成為一個迫切的訴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