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煤電聯營

6.1

T.O.D.A.Y

「導語」

積重難返的“蹺蹺板”效應再次顯現,而煤電聯營恐怕仍是煤電兩家良性可持續發展的現實選擇。

如何做好煤電聯營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1-2月全國煤炭開採和洗選業實現利潤總額462.6億元,同比增長19.6%。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3月發佈的數據顯示,初步測算2017年全國煤電行業因電煤價格上漲導致的採購成本比2016年高2000億元左右,這是煤電行業大面積虧損的主因。

從數據來看,煤與電確實“冰火兩重天”。煤電兩家通過曬去年的成績單,多年來積重難返的“蹺蹺板”效應再次顯現。儘管有些專家不看好煤電聯營,但去年神華和國電的成功組合為國家能源投資集團證明,煤電聯營是兩家良性可持續發展的現實選擇。

務必成熟一家推出一家

新年伊始的1月5日,國家12部委聯合印發了《關於進一步推進煤炭企業兼併重組轉型升級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支持有條件的煤炭企業之間實施兼併重組,支持發展煤電聯營,支持煤炭與煤化工企業兼併重組,支持煤炭與其他關聯產業企業兼併重組。

煤電聯營必須審慎進行,務必做到成熟一家、重組一家,切忌利用行政手段“拉郎配”。值得關注的是,《意見》除了支持煤炭企業之間實施兼併重組之外,對於煤電聯營、煤炭與煤化工企業、煤炭與其他關聯產業企業兼併重組也將予以支持。不得不說,這次《意見》突破了傳統企業兼併的老路子,過去的企業兼併總是同業合併、避免同質化競爭的案例較多一些,本次《意見》思想更為解放,出發點更為大膽,步子也可能邁的快一些。然而,在央企層面除了神華之外,也就剩下一個中煤了。

前幾年在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開始後,中煤集團已經開始整合其他央企所屬煤炭資產,國投持有的新集能源(*ST新集)股份無償劃歸中煤集團。之後,保利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也整體劃轉至中煤集團旗下。現在,幾乎所有媒體都指向了中煤集團,認為今年煤炭行業兼併重組的高潮無疑應由中煤集團發起,而由中煤集團主要負責的央企煤炭資產整合平臺——國源煤炭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也劍指煤炭資源整合,未來11家涉煤央企將成為重組重點。如果這11家涉煤央企都由中煤集團來實施重組的話,由專業的企業幹專業的事無疑有利於這些央企的涉煤板塊發展,既避免了在央企層面的同質化競爭,又能實現統一規劃統一調度,著實是一件好事;當然要順利實現高質量兼併重組也不是一件易事,要知道這些涉煤板塊當初都是在煤價高企時花重金買下的,在兼併重組過程中必將與重組主體進行討價還價,雙方勢必會有一場“拉鋸戰”。完成這些盤根錯節的資產兼併重組本身並非易事,再與四大電力中的某家企業聯姻還需假以時日,指望中煤集團成為第二個神華,務必需要戒驕戒躁。

如何做好煤電聯營

由此看來,既然電力企業主要是央企,而煤炭企業主要在地方,這就無疑促使電力企業進軍地方煤炭企業,央地聯姻也不失為一種不錯而無奈的選擇。目前,在央地煤企聯姻尚無先行者,更無成功案例,需要中央和地方充分溝通,拿出切實可行、互利雙贏的方案,才能為央地聯姻保駕護航,但又要避免政策干預過多造成消化不良。因此,誰將成為第一個吃螃蟹者,我們將會給予相當的期待。

務必實現高質量發展

煤電聯營必須以實現未來高質量發展、提升企業整體競爭力為前提。去年,神華挾世界老大之勢,與國電集團強強聯合,為我國能源企業兼併重組提供了範本。但這一模式無法複製克隆,原因是其他能源企業也許沒有像神華那樣的可比性,因為神華集團具有全產業鏈優勢,有高起點的煤電路港航一體化模式。

緊接著到了1月22日四大電力央企——國電投、華能、大唐、華電聯合提請國家發改委《關於當前電煤保供形勢嚴峻的緊急報告》,希望國家發改委出手調控煤炭供應及鐵路運力支持。《報告》稱,進入冬季以來,由於供暖耗煤增加、歲末煤炭產量下滑、春運鐵路運力緊張等因素影響,目前煤炭供給嚴重不足、燃煤電廠面臨全國性大範圍保供風險。

顯而易見,以往都是同病相憐的五大電力集團聯名上書發改委,要求出臺具體措施保供限價,如今卻是遍插茱萸少一人。眾所周知,在國電和神華成功重組為中國國家能源投資集團之後,像諸如聯名上書國家有關部門的事情,再也與它不搭嘎了。

毋庸置疑,在有了國家能源投資集團這一勝券在握,在煤炭去產能總量超過5.4億噸、煤價經過一年多高位運行、煤企有所起色之後,國家12部委強力推動煤炭行業兼併重組的步伐正在加快。然而,如何使這一步走得又快又穩、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同時發展和培育一批現代化煤炭企業集團、形成若干個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億噸級特大型煤炭企業集團,卻也不是十分容易的一件事。

兼併重組必須以實現未來高質量發展、提升企業整體競爭力為前提。《意見》指出,到2020年底,爭取在全國形成若干個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億噸級特大型煤炭企業集團,發展和培育一批現代化煤炭企業集團。但不管是煤炭企業還是發電企業,我國企業在效率和安全方面低於全球平均水平,顯示出我國國有煤電企業存在競爭力劣勢和效率不高的通病。

以山西為例,山西是我國地方產煤大省,山西煤炭行業的一舉一動具有風向標作用。筆者在山西採訪時瞭解到,剛剛過去的2017年,儘管煤價高企令煤炭企業的業績大幅改善,但對山西省屬七大煤炭集團的萬億負債而言仍是杯水車薪。眾所周知,2008-2009年山西省開始實施中國規模最大的煤企重組,以省屬大型煤企為重組主體,向銀行大舉借款兼併小煤礦,但在整改尚未完成之際,高位運行的煤價開始向下俯衝,煤企自此揹負上龐大的債務。自2016年下半年開始山西七大煤企效益有所好轉,虧損面有所縮小,可負債仍在上升,每年的財務成本仍處於高位。為了有效降低企業運營成本、推進企業改革,山西省國資委專門下發《關於省屬企業開展壓縮管理層級減少法人戶數工作的通知》,目前山西省屬各大煤企正在大刀闊斧推進改革,壓縮管理層級,實現輕裝上陣。

因此,筆者認為,煤電聯營實現一體化規模發展,必須提升企業發展質量,提升企業效率和整體競爭力,才能在未來競爭激烈的國際市場佔得一席之地,才能在“一帶一路”倡議和全球能源互聯的大勢下發揮更大作用。

務必處理好債轉股和混改

債轉股、混合所有制改革事關企業性質,牽一髮動全身,必須妥善推進、不容小覷。本次12部委的意見指出,將在土地礦產處置、煤礦新建項目核准審批、市場融資和資產債務重組等方面為煤炭兼併重組企業提供支持。

兩年來,煤炭行業完成去產能5.4億噸,由於去槓桿和去產能未能同步實施,導致去產能退出生產礦井債務分割處置得不到政策保障。由於絕大部分被關閉煤礦是非獨立核算(獨立法人)單位,煤礦所有債務均由集團公司統借統貸統還,煤礦關閉退出後,所有債務均由集團公司承擔,造成企業債務負擔增加,不良資產率上升,資產負債率不降反升。目前煤炭行業整體資產負債率仍保持70%的高位,經營風險加大。

市場化債轉股作為去槓桿主要方式進展緩慢,目前一些企業出現了明股實債、項目落地難的問題。2018年1月26日,發改委、央行等七部委印發《關於市場化銀行債權轉股權實施中有關具體政策問題的通知》,允許發起設立私募股權投資基金開展債轉股,進一步推進了債轉股實施力度、降低了債轉股門檻,但實施過程中必須對私募股權投資基金主體加強監管、嚴格審核,必須做好風險控制,循序漸進、穩妥推進。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20世紀90年代提出的改革方案,是在堅持公有制為主體的條件下,把公有制與非公有制結合起來的新的所有制實現形式,其中既有公有制經濟,也有非公有制經濟。2018年新年伊始,各地紛紛把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作為今年工作的重點。對於煤炭企業來說,以混合所有制改革為抓手,推進跨所有制煤炭企業的兼併重組不失為一項好的選擇。但在推進過程中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改革的目的是提升國有資本的活力而不是削弱國有資本,必須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必須為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必須保持國有資本的絕對控制力,特別是在關係到國計民生的煤電等能源領域,絕不是“一混就靈”,更不能“一混了之”。

仍以山西省為例。筆者從山西省國資委瞭解到,經過艱苦努力,2017年山西省屬企業資產負債率實現了自2007年以來首次下降,同比下降1.7個百分點,但仍保持在77.7%的高位。

為順利推進債轉股和混合所有制改革,2017年6月,山西省委省政府印發了《省屬國有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實施意見》。山西省國資委負責人指出,由於山西一煤獨大,這次混改有非常明確的指向,就是引導煤炭產業上下游產業相互持股,構建產業鏈,發展利益共同體,增強抗風險能力。據悉,2017年山西省國資委共篩選出第一批5戶省屬二級混合所有制企業開展員工持股試點,煤炭行業包括山西陽煤集團所屬中催技術有限公司、潞安集團所屬山西潞安精蠟化學品有限公司、同煤集團所屬大同煤礦集團朔州煤電懷仁宏騰陶瓷建材開發有限公司,今年將繼續穩步推進上述企業的混合所有制改革。

總之,推進煤電聯營必須做好頂層體系設計,注重改革的科學性、前瞻性、可操作性,務必做到成熟一家、重組一家,以實現未來高質量發展、提升企業整體競爭力為前提,解決債轉股、混合所有制改革等焦點和難點問題,使“三駕馬車”並駕齊驅,為煤電聯營保駕護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