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知識!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瑰寶:中國篆刻!不懂也要看看!

2009年,中國篆刻成功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其深刻而博大的歷史意義也逐漸被挖掘;但是作為中國人民的我們卻並沒有高度重視這一藝術瑰寶。所以,筆者今天詳細的將中國篆刻介紹給廣大讀者,希望可以引起各位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為弘揚中國傳統文化近綿薄之力。謝謝各位!

漲知識!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瑰寶:中國篆刻!不懂也要看看!

中國篆刻是書法(主要是篆書)和鐫刻(包括鑿、鑄)結合,來製作印章的藝術。從明清流派篆刻算起已有近500年的歷史。而明清流派篆刻是由古代印章發展而來,古代印章一獨特的風貌和高度的藝術型,為篆刻藝術奠定了優良的基礎。所以篆刻藝術史可以上溯到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公元前770~前221年)。

★殷商時代,人們就用刀在龜甲上刻“字”,即我們所熟知的“甲骨文”,這些文字刀鋒挺銳,筆意勁秀,具有較高的刻字水平。

★春秋戰國至秦以前,中國篆刻藝術迎來第一個高度發展的階段,被稱為“古代篆刻藝術時期”。它的主要藝術特點是根據時代來劃分的。

★唐宋元時期,由於楷書取代了篆書,且官印和私印徹底分家,篆刻藝術走上了下坡路,即“頹靡時期”。

★明清以來,篆刻藝術迎來它的第二個發展高峰期,它的篆刻藝術特點主要是流派紛呈。

篆刻字體發展

漲知識!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瑰寶:中國篆刻!不懂也要看看!

鳥蟲篆是出現於春秋戰國時期的青銅器銘文上,到了漢代被列為“漢六書之一”。鳥蟲篆是依據篆書的字形,將筆畫屈曲盤桓,處理成鳥、蟲、魚等形狀,用於印章別具一格。(僅限於私印)

漲知識!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瑰寶:中國篆刻!不懂也要看看!

秦篆(又稱小篆)是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書同文字”的產物。正方印中四字多加田字格框欄,長方印多加日字格框欄(又稱為“半通印”)。

摹印篆:漢代隸書興起,更有利於印章的文字佈局,形成“曲者以直,斜者以正,圓者以方,參差者以勻整,其文篆而非隸,其體則隸而非篆,其筆畫則隸篆相融,渾穆端凝”的摹印篆字體。

漲知識!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瑰寶:中國篆刻!不懂也要看看!

繆篆:是出現在漢代私印中的一種文字。其筆畫如絲之纏綿、屈曲;其字形不同於摹印篆,而同鳥蟲篆類似,但卻沒有鳥頭蟲魚的形狀,是介於兩者之間的一種字體。

漲知識!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瑰寶:中國篆刻!不懂也要看看!

漲知識!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瑰寶:中國篆刻!不懂也要看看!

明清流派篆刻

明清時期篆刻藝術,呈現出流派紛呈的特點,代表藝術家有鄧石如、吳熙載(丹青不知老將至)和蔣仁,下面請大家欣賞相關作品。

漲知識!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瑰寶:中國篆刻!不懂也要看看!

漲知識!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瑰寶:中國篆刻!不懂也要看看!

現代篆刻

漲知識!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瑰寶:中國篆刻!不懂也要看看!

用於重大活動的徽章

用於企業、學校的代表徽章

漲知識!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瑰寶:中國篆刻!不懂也要看看!

漲知識!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瑰寶:中國篆刻!不懂也要看看!

作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篆刻與平民百姓的生活並不是很貼近,所以中國篆刻的推廣一直是一個難題。但是如果就可以創造出一種方式,是遊客可以親身感受到中國篆刻的魅力,並且能夠創作出屬於自己的篆刻作品,中國篆刻藝術可能就會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高峰。

推出文化紀念品。相關景點及博物館在相關的展廳可以推出篆刻文化紀念冊、篆刻作品集錦冊、印章出售等活動,使遊客不僅能夠在景點及博物館感受到中國篆刻的魅力,而且能夠將自己的回憶帶回家中,進而影響身邊的人,產生連鎖效應,更有利於中國篆刻文化的推廣與傳播。

親身體驗篆刻的樂趣。相關景點及博物館可以專門設立“中國篆刻體驗區”,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可以讓遊客進行篆刻藝術的學習與體驗(初學者可以先進行橡皮章的篆刻,既節省成本又安全),使遊客對中國篆刻更加有興趣。

留下“我來過”的痕跡。相關景點及博物館可以推出“遊客紀念冊”,將遊客所創作出的篆刻作品進行收錄與整理,並請遊客簽名;並且規定固定的時間進行“回顧活動”,將紀念冊進行展出,當天可以適當結合門票打折或贈送紀念品的活動,以贏得好口碑和吸引回頭客。

旅遊、戶外、騎行、攝影愛好者,騎車去過中國20多省,走遍陝西所有區縣,拍攝了十幾萬張相關圖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