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民進化論:真正一篇有價值能夠拯救散戶和A股市場的文章!

中國股市自成立以來,已近30年。30年,是一個不短的時間,但對於一個從一窮二白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新生事物,從一定意義上來說,這也是一個不長的時間。在這30年裡,中國股市以中小個人投資者為主,由於市場機制的不完善,規章制度的不健全,投資者投資理念的不成熟,參與者交易行為的不規範等等各種原因,絕大多數投資者,傷痕累累,虧損連連,怨聲載道,罵街不斷,更是常常羨煞歐美他鄉股市之發達,收益之豐厚,對中國股市恨鐵不成鋼。我想這是操之過急了,撇開國情不同,投資者結構不同等等各種因素不談,僅僅就發展的時間長短上來說,歐美髮達股市已有數百年曆程,已處於各方面都成熟穩重的中年期,而中國股市,相比之下,才處於少年期,性格叛逆,情緒波動大,可以理解,這基本也算是正常的,有時候,特定的歷史階段無法逾越。所以,讓我們給中國股市多一些時間,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寬容,多一些耐心,中國股市定會熠熠生輝,這也是未來中國國運使然。那麼,中國股市近30年以來,有哪些市場現象和相對規律?

股民進化論:真正一篇有價值能夠拯救散戶和A股市場的文章!


股市過度投機的表現

1.換手率指標

換手率為某一段時期內的成交量與發行總股數的比值。 “換手率”也稱“週轉率”,指在一定時間內市場中股票轉手買賣的頻率,反映我國股市活躍度情況,換手率越高反映股市越活躍。我國股票市場逐步快速發展,受到廣大投資者積極參與。通過滬深交易所公佈的換手率數據,這裡經過簡單的整理得出結論,自2000年1月2日至2014年6月30日,我國A股股票指數平均換手率變化幅度大,最低81%,最高261%,即使最低的平均換手率,相比西方發達資本國家我國股市平均換手率仍然很高,。近年來隨著金融監管局的一系列措施以及加強投資者教育,我國股票市場平均換手率有所降低,但相對美國、日本等發達資本國家依然較高。

2.市盈率指標

市盈率是某種股票每股市價與每股盈利的比率,即股票的價格與該股上一年度每股稅後利潤之比(P/E),該指標為衡量股票投資價值的一種動態指標,反映股價是否處於正常的股價水平。市盈率過高,一般都被市場參與者高估了,股票價格變化快,過度投機現象明顯。2000年1月2日至2014年6月30日,從我國A股股票大盤指數來看,平均市盈率變化快,平均市盈率大概在20倍到46倍之間,與國外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股票市場的指數平均市盈率遠遠高於西方發達資本國家。我國股票指數平均市盈率過高,說明我國股票市場中的股票的價格嚴重偏離公司價值,反映我國股票市場過度投機現象嚴重。

3.股票指數波動大

波動率是指標的資產投資回報率的變化程度的大小,它是以複利計的標的資產投資回報率的標準差,波動率越小反映股票指數的一個正常變化水平,而波動率越大,說明股票指數變化異常,過度投機。我國股票市場經過快速擴張,股票指數暴漲暴跌頻繁發生。自1998以來股票指數一路暴漲暴跌相隨,上證指數從1100多一路走向6000多點,之後急速震盪下跌到3000點左右,股票價格與公司價值沒有多大的關聯性,股票市場呈現非理性、投機等特徵,很少有投資者真正以投資為目的進行價值投資。

4.各種概念、題材滿天飛

股票價格不僅受公司經營的業績決定,也會受其他一些因素影響,比如政府扶持的行業。投資者對這些信息尤為關注,經常對一些關乎股票價格的內幕消息而信以為真,經常對待一隻股票的操作頻繁進出,停留時間較短,一日遊居多,導致股市過度活躍。一般情況下,股票價格圍繞公司價值波動,我國股票市場往往各種概念、題材漫天飛,這些概念、題材持續的時間較短,股價經常暴漲暴跌,導致公司股票價格偏離其公司內在價值股票價格與公司業績沒有多大的關係,垃圾股票較績優股的關注度高,甚至垃圾股的股價高於績優股的。


你是哪種類型的股民?

1、無知無畏型

這種類型的股民,典型的初出茅廬,入市不久。不曾經歷過熊市深套、牛市瘋狂的場面,對股市一知半解,容易被消息左右。致命之處在於,重倉追強勢股。強勢股漲得快,跌的也同樣快,未能及時抽身而出的話,損失就會非常驚人。

2、短線交易型

每天追漲殺跌,不斷買進賣出,見機不對,立馬撤退。這種類型投資,累且不說賺的一些碎銀子還要跟券商分成。

3、埋伏抄底型

這種類型的股民,一般都是老股民了,已經被磨鍊的猴精猴精,有自己的獨立思考和判斷,並能從技術面和基本面分析的頭頭是道,但有時候過於自信自己的判斷,或者對股市過於樂觀,以為跌去了30%底部就在眼前,逆市操作,殊不知在剛剛確立的下降通道中接過了莊家的籌碼,抄在了半山腰。

據統計,自3月22日至6月23日,跌幅達到50%以上的個股有17只,且多以次新股為主,跌幅在40%以上的個股達到94只,有2579只個股股價下跌,這也就意味著這3個月以來,股價下跌的個股佔比高達78%,如果除去漲幅較高的上市不到3個月的次新股,個股跌幅佔比81.6%。

4、麻木不仁型

眼睜睜看著“漂亮50”白馬股不斷創出股價新高,手中持倉的股票市值卻在不斷縮水,卻又無能為力,擔心衝高又被套,只能高唱:讓我一次套個夠。乾脆鎖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安慰自己,這就是價值投資。殊不知,在一隻錯誤的股票上,輸掉的不只是本錢,還有時間。時報君想說的是,及時止損,落袋為安。除非你真的認為這隻股是被願望錯殺,值得等待。

5、過於貪婪型

股票上漲時,不是害怕,而是會認為繼續上漲,當一隻股票大家都在說好,上漲過快的時候,我們就需要警惕風險了。

這種類型的股民通常也都是高手,能在股價急跌時搶到廉價籌碼,但是漲了一兩倍都不想賣,認為籌碼成本低,還能漲更多。一旦下跌就會死扛,漲了都沒賣,為什麼跌了還要賣,這就是人性的博弈。“貪”字多一筆,就是“貧”字。

說了這麼多,你屬於哪一種呢?


作為一名積極型的股票投資者,什麼標的值得你買入?什麼標的值得你持有?什麼標的需要你賣出?

什麼樣的股票值得買入?巴菲特已經給了我們最為精準和簡單的答案。好業務,好管理和好價格。

1、生意模式。生意模式是投資股票關鍵中的關鍵。生意模式是二八法則當中的那個二,是投資者應該把80%的精力用在上面的。什麼是生意模式,就是非常容易賺到錢,尤其是10年或者20年,照舊,或者更加容易。

2、好管理。

3、好價格。對於好價格更多是對公司的生意模式和管理模式的理解度上,對未來廣闊前景瞭解度很深,自然用別人認為高點的價格買入也是一個“好價格”,所以好價格更是對一個企業的理解度而言。

值得長期持有股票篩選標準:

1 、是否能夠跟隨中國經濟發展的大環境,消費擴大和升級,比如銀行,醫藥,飲料,食品,等行業。

2 、是否其產品或提供的服務市場有巨大的擴展空間,市場份額有成長空間,產品價格有提價空間。

3 、是否有核心競爭力,有護城河,競爭對手不容易模仿。

4、如果再來一次經濟危機,這個公司的業績會差到哪裡去?股票會跌到哪裡去?

5、市盈率如何?

6、 市場對此股票的看法如何?樂觀還是悲觀?

什麼標的需要你賣出?

1、股票價格嚴重高估,遠遠超出了其實際價值,像類似2007年的行情。

2、公司的經營出現嚴重問題。

3、錯誤地買入的股票。在股票市場中犯錯是正常的,即使像沃倫·巴菲特和彼得·林奇這樣傑出的投資者也犯過投資錯誤。因為在買入一隻股票後,有可能碰到一些意想不到的狀況。

4、發現了更好或更具有確定性的機會。彼得·林奇常常將此作為其賣出的重要依據:“90%的情況下,我賣出股票是因為找到了那些發展前景更好的公司的股票,尤其是我手中持有的公司原來預計的發展情景看起來不太可能實現時。”

做一個會賺錢的散戶!

股民中大多數人都是小散戶,資金超過千萬的畢竟是極少數人。股市的博弈環境是非常不利散戶的,因為上市公司的分紅還不夠交易費和印花稅支出,更別說大小非海量減持了。加上大量的很能賺錢的國家隊、大機構、私募和大戶們,他們笑逐顏開的時候,小散戶怎麼能開心得起來!就說去年吧,我在某球上看到收益率翻倍的人是不計其數,我不到50%的盈利簡直不敢喘氣! 小散戶的命運真的就那麼苦嗎?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是的。因為博弈的結果就是七虧二平一贏。如何讓自己成為那個一,那是相當相當的難。即使滿腹經綸披荊斬棘背水一戰成了一,搞不好一轉眼又成了七,歲月蹉跎,前途渺茫。無論是久經沙場的老股民還是初生牛犢的新股民,都不願意相信自己會走得這樣艱難困苦,但是,必須有充分的思想準備,考慮好最壞的情況下自己能承受的虧損,千萬不要忘乎所以陷入絕境的時候才悔不當初。而這樣的事例在股市裡不勝枚舉,令人扼腕嘆息!

出路在哪裡?出路就在不參與博弈!是的,不博弈!我投資去。事實證明,能夠長期靠複利實現資金不斷增長的,基本上都是投資者。散戶最難的和最好的歸宿就是從博弈思維蛻變成投資思維。博弈是和千千萬萬的機構、散戶賭錢,除了少數高手外,贏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而投資只是買自己明白的便宜的賺錢資產,分享企業賺來的利潤,另外利用牛熊轉換的時機低買高賣獲得額外的市場收益。這樣就簡單多了,只要買得便宜,企業一直在賺錢你就虧不了,牛市來了你就大賺特賺了。

道理很簡單,但願意這麼做的人始終都是少數人。因為沒有人覺得自己不夠聰明,都在想方設法贏對手的錢;也沒有人看到每天的賺錢機會而無動於衷,都想盡快發家致富;更主要的是大多數人沒有耐心等待複利的“奇蹟”,總是想抓住大牛股。我也是從開始不懂道理胡亂操作導致虧損累累,到懂了道理卻不願意這樣慢慢等待導致收益反反覆覆,再到真心實意去改變自己,踏踏實實去投資實現穩定複利,過程有些曲折,但結局還是美好的。

想做一個會賺錢的散戶,就要堅決改變自己過去的思維學習投資。投資都說好公司好價格,簡單一句話卻難倒很多人。其實如果要求收益率不太高的話,可以從“簡單”投資起步:好公司就選20個利潤最大的上市公司,它們絕對是好公司。好價格就是在近幾年的最低市盈率或者市淨率附近買,再簡單就10倍以下市盈率向下買;賣出就在近幾年市盈率或者市淨率高位,或者利潤翻倍以後慢慢賣。熊市低估時買,牛市高估時賣也是一種參考。這樣做,幾年以後,虧損是很難的了,賺多少就看運氣了。

這樣,幾年時間以後,心態和能力都會不斷提高,投資收益也會不斷提升。實在懶的話,跟蹤一位比較靠譜的投資高手,抄他的作業也會有不錯的收益,何至於自己股海沉浮常年虧損呢?

交易盈利從買點開始

買點是什麼?買點就是你“應該”買進股票的價格,或者是價格的一個小區間。很多人的買點是隨意的,是想什麼時候買就什麼時候買。這個“買點”只是你實際買入的價格,而不是你“應該”買入的價格。 買入股票當然是為了賺錢。如果能做到今天買進明天就上漲,或者今天買進今天就上漲,那股市就成了你的ATM了。於是,很多散戶的買點就是預測今天股價的低點,或者預測股票明天會上漲。同樣,通過預測大盤的走勢來決定是否買入股票,也是很多人樂此不疲的事情。諸如大盤還會創新低,繼續空倉觀望;明天大盤有可能會回調,等回調低點買進。等等。

事實已經無數次證明,所有預測市場走勢都是徒勞無益的。沒有人比市場更聰明,總想走在市場前面是還沒有被市場教訓足夠多。

那麼,我們在市場面前是否就毫無作為了呢?當然不是。市場走勢無論怎麼變幻莫測,但趨勢是客觀存在的,轉折是客觀存在的。我們可以通過大量的觀察和歸納,發現趨勢的轉折位置所呈現的各種特點,來確定股票的買入價格,這個買點才是“應該”買進股票的位置。

當然,這樣的買點也不能保證每次買進都賺錢,所以,每次買進都要設置好止損價格。但是,只要一直堅持按照這樣的買點買進,買對的機會是很大的,而且預期利潤空間遠大於止損幅度。很多人其實也不是沒有“發現”這樣的買點,只是因為出現了止損而懷疑自己的判斷。

所以,“應該”的買點決不是預測出來一買就漲的點。而是通過長期大量觀察出來的可能的趨勢轉折點,只是盈利機會遠大於虧損可能的位置。交易盈利從這樣的買點開始是比較靠譜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