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著國企工資改革的話題,聊聊國企公司那些令人捶胸頓足的槽點

對於從事工程領域的人來說,提起國企是又愛又恨。愛的是,國企比較穩定,內部薪酬制度相對更健全,平臺更廣闊;恨的是,待遇搞大鍋飯平均主義,內部工作活力差,人員關係錯綜複雜……

藉著國企工資改革的話題,聊聊國企公司那些令人捶胸頓足的槽點

在廣大莘莘學子畢業之際,能夠進入一個穩定的國企對於職業初期來說,相對會起到一定的護航作用,畢竟在職業生涯初期國企內部各項管理制度相對更系統、能夠提供的平臺更廣闊、包括落戶等在內的薪資福利相對更健全,對於剛步入社會的小白來說,更容易成長。但,工作一段時間後,有了一定的積累,很多人就越發感到了國企的種種弊端。在國企裡,穩定安逸的生活適合養老,卻不適合奮鬥和追夢;薪酬永遠都是大鍋飯平均主義,幹得多和幹得少最後收入都差不多,沒積極性;人事關係錯綜複雜,永遠不要低估身邊的人背後有著怎樣龐大的隱形網絡,說話、做事時時刻刻都要謹言慎行;多幹多錯,少幹少錯,不幹不錯,有時候國企的實際氛圍所表現出的態度並不真誠鼓勵多做事;待遇始終無法和市場保持同步,各項激勵措施僵硬、缺乏吸引力。國企啊,國企,你真是……

藉著國企工資改革的話題,聊聊國企公司那些令人捶胸頓足的槽點

在大家較為關心的薪酬這一塊,很多國有企業是有工資總額限制的。簡單說就是:每年某個單位的工資發放是有工資總額限制的,上級部門根據各項考核制度給下級單位制定工資總額框架,具體發放時錢由下一級單位自己出,具體分配執行。如果今年效益好,可根據根上級單位簽訂的考核辦法適當少量多發,但也無法大量多發,因為下級單位沒有多餘的工資總額“糧票”,這時候就會出現看著口袋裡有錢,但沒途徑發放。反之,如果今年經營效益不好,則為了保證待遇穩定,工資發放受影響也不大,因為今年的工資總額早已制定好。再說工資增長這一塊,每年國企的工資基本都會有一定幅度的增長,但對於很多人來說每年到手的工資依然懶得看,沒什麼實質變化。這裡邊其實也有一些原因,比如:雖然工資總額是增長的,但今年人員增多了,那每個人的增長幅度就不會明顯;再者,工資總額增長,但並不一定是普漲,可能只是一部分人增長,另一部分人“被平均增長了”。

藉著國企工資改革的話題,聊聊國企公司那些令人捶胸頓足的槽點

對於一部分把國企當做養老聖地的人群來說,國企的大鍋飯平均主義的確很舒服,不太累的工作,還可以的待遇,內部差距不太大,相對來說比較安逸、舒適。但是對於很多有追求的人來說,這種不合理的分配製度早已是一種枷鎖,讓人異常難受。在如今的行業環境下,國企的總體待遇相對來說和市場待遇還是有差距的,很多時候是低於市場價的,但礙於國企的穩定,各項福利健全等原因,一部分人也就忍了,留在這裡。久而久之,付出多的人不僅得不到更合理的薪酬回報,反而因為做得多,更容易犯錯,更容易受到公司的問責!這樣的環境下,誰還有多少激情去多做事、認真做事?這樣的環境下,又能拿得出什麼留得住那些想做事、有夢想的人呢?

藉著國企工資改革的話題,聊聊國企公司那些令人捶胸頓足的槽點

有人說,地球離了誰都照樣轉,覺得不好,可以離開!這話有合理的成分,的確對於龐大的國企來說,離了一兩個有夢想的普通人來說可能的確不會傷筋動骨。但,國企的大環境如此,又豈是一兩個人的問題?如今的環境早已今非昔比。不像從前一樣,行業裡有的企業在前進,退步的企業會被淘汰;今天的環境早已慘烈到,發展更快的企業更容易出線,發展緩慢的企業舉步維艱,跟不上節奏的企業直面生死存亡!再抱著以前的國企家底厚,無所謂的心態,真的已經不適應如今的競爭環境了。建築行業如今的外部競爭相當慘烈,這些年的工程競標亂象深處行業中的人應該都深有體會。行業發展到下半場,拼的除了人脈還有精細化管理!而,精細化管理就涉及到企業中的人和做事的效率。到這個層面,就直接和企業的人員層次、結構直接相關了。有了工程,管理跟不上,口碑不好的企業將會越來越難以生存,今後想中標也是越來越難了。反之,牌子硬、管理精細、效率高、經營有道的企業會在行業下半場的賽道中脫穎而出,逐步顯現出優勢。未來的建築行業可能會逐步淘汰一部分企業和從業人員。

藉著國企工資改革的話題,聊聊國企公司那些令人捶胸頓足的槽點

國企,確實需要改變自己遲緩的腳步,真正市場化運作,把企業裡的人用活了,調動人的積極性才能在這場生存淘汰賽中佔得一席之地。國企的改革勢在必行,而且敷衍性的小打小鬧不足以改變現狀,期待藉著改革的東風重新激發國企員工的活力,為社會和企業創造更多的價值。

藉著國企工資改革的話題,聊聊國企公司那些令人捶胸頓足的槽點

尾記:如果你也關心工程領域、國企,不妨進來聊聊你眼中的槽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