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处理朝鲜越境:逼朝鲜官员自杀 处罚朝鲜国王

康熙24年,朝鲜咸镜道、平安道边民数十人结伙持械越境采参时,在鸭绿江三道沟一带,同奉皇命画舆图的清朝官兵发生冲突,清朝驻防协领勒楚数人中弹受伤,朝鲜人1名中箭而死,数名受伤。

这次冲突的规模很小,双方的伤亡也很少,却引发了康熙皇帝的强烈反应。

康熙处理朝鲜越境:逼朝鲜官员自杀  处罚朝鲜国王

清廷接到事件报告后,立刻由礼部发文,责成朝鲜政府迅速将人犯捉拿归案,等候北京派人审讯。随后,清廷下发敕书,以皇帝的名义通告朝鲜,上国将派遣查使,也就是专案组和朝鲜国王一起审讯犯人和该管的地方官。

康熙的敕书点名要追究朝鲜国王平日里疏忽边防的罪责,并要“专案组”察议国王。这一处理,在以往的边民越界事件中,非常罕见。往往是清朝礼部咨文提出“察议”国王,再建议皇帝加恩“免议”。

朝鲜为了赶在查使到来之前捉拿犯人,任命两名文官为按核使前往西北两道,同当地监、兵使一同搜查犯人。同时,发布告示对捕告者予以重赏,规定公私贱、官奴婢免贱并免兵役,良人升为堂上,出身升堂上后授以实职。由于朝鲜在西北两道大肆搜捕犯人,对沿江一带造成非常大的骚动。据咸镜监司状启,“以犯越人事辞连逮捕者前后相续,边氓惊扰,鸟窜鱼骇,不可不开谕安集”。前后因这起事件被捕入狱的达数百人,被押送到汉城的近百人。除此之外,犯人越江处地方官和原籍地方官,如三水郡守、仁次外兵房军官、甲山府使,以及惠山、云宠、同仁等各镇堡的万户、佥使、权管等,均被押送到汉城。另有咸兴判官、熙川郡守、宁边府使、江界府使,加上咸镜、平安两道监、兵使等,令其到汉城受审。也有些地方官畏罪自杀,如默认数十人越江采参的厚州军官、土兵及佥使先后自杀。

康熙处理朝鲜越境:逼朝鲜官员自杀  处罚朝鲜国王

朝鲜君臣对这些动静并不在乎,他们更关心的是国王会不会“奉旨受辱”,干脆采取了拖字诀,先是以国王患病为由,要求免除郊迎礼,这又是什么呢?原来明清时期,朝鲜作为排名第一的藩属国,在上国派“天使”来到汉城城西的迎恩门时,要扎结彩黄帐殿,设黄屋、龙亭、香亭于帐殿正中,鼓乐齐鸣,国王穿全套朝服率宗亲、百官在迎恩门内向“天使”鞠躬迎候。

待将敕书供奉龙亭之后,国王才可与“天使”一同穿过迎恩门到王宫完成迎接大典。这就是全套的郊迎礼。

怕当众挨骂,国王托病拖没了郊迎礼,朝鲜君臣又到“慕华馆”勾兑国王不参加“会审”,其中花了多少钱贿赂咱无从知晓,只知道清朝使臣坚持要求,审讯的最后一天,国王一定要出现。毕竟康熙皇帝有明文要求,再打马虎眼,就是拿自己脑袋开玩笑了。

朝鲜肃宗李焞虽然不情愿出场,对于犯人的定罪主张却非常坚决,提议施放鸟枪的6名主犯处斩、妻子为奴;其他越境者19人处死;地方官分别处以革职流二千里、降等二级或五级,清使满意之余,要求国王拟定一份“谢罪书”上交康熙皇帝。

朝鲜肃宗李焞虽然不情愿出场,对于犯人的定罪主张却非常坚决,提议施放鸟枪的6名主犯处斩、妻子为奴;其他越境者19人处死;地方官分别处以革职流二千里、降等二级或五级,清使满意之余,要求国王拟定一份“谢罪书”上交康熙皇帝。

康熙处理朝鲜越境:逼朝鲜官员自杀  处罚朝鲜国王

朝鲜的大臣们很给力,觉得国王写这个东西像供状,太丢脸,请求处罚他们个人以换取国王的面子,清使退而求其次,允许国王口头谢罪。

事情至此几无大碍,朝鲜朝臣也大多认为万幸,因为国王没有受到太大污辱。但是紧接着却一波三折。清廷还勒令朝鲜国王罚银2万两,朝鲜右议政(相当于右丞相)郑载嵩为首的三使臣上书抗辩处理过重,遭到清朝礼部的迎头痛击。

第二年的清朝礼部咨文,在康熙皇帝的授意下,历数朝鲜的诸多“罪状”,直斥朝鲜“主弱臣强”,并将三使臣抓捕后,押送朝鲜要求重处。朝鲜君臣的莫大羞辱。国王指出这是丙子乱(1636年,清军12万攻入朝鲜,逼其称臣)以来从未有过的污辱。

但侮辱也得乖乖受了,施放鸟枪的主犯6人仍被处斩,其他越境者流配边地,国王被罚银二万两,郑载嵩等三使臣降等四级仍可调用。另外,朝鲜四起谢罪、谢恩方物照样发回,充做来年冬至方物,并规定不准再送谢罪方物。

清朝对朝鲜君臣反复打脸,总体来说,处理的是严厉的,冒犯清朝虽远必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