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伴君句如伴虎,紀曉嵐卻與康熙皇帝融洽和諧,有何妙招?

紀曉嵐4歲開始啟蒙讀書,11歲隨父入京,21歲中秀才,24歲應順天府鄉試、為解元,31歲考中進士,入翰林院為庶吉士,授任編修,辦理院事,之後陸續轉任侍讀、侍講,晉升為右庶子,掌太子府事。

都說伴君句如伴虎,紀曉嵐卻與康熙皇帝融洽和諧,有何妙招?

1768年,紀曉嵐授貴州都勻知府,未及赴任,即以四品服留任,升為侍讀學士,又因連坐“盧見曾鹽務案”,被貶到烏魯木齊佐助軍務。不久被召還,授編修,恢復了侍讀學士官職,受命為《四庫全書》總纂官,歷經13年,編撰完成。

都說伴君句如伴虎,紀曉嵐卻與康熙皇帝融洽和諧,有何妙招?

主編《四庫全書》期間,紀曉嵐由侍讀學士升為內閣學士,並一度受任兵部侍郎,改任不改缺,仍兼閣事,甚得皇上寵遇。接著升為左都御史。《四庫全書》修成當年,遷禮部尚書,充經筵講官。乾隆帝格外開恩,特賜其紫禁城內騎馬。

都說伴君句如伴虎,紀曉嵐卻與康熙皇帝融洽和諧,有何妙招?

在流行的民間傳說和電視劇中,紀曉嵐與乾隆這對君臣的關係是十分融洽的,其間充滿信任、調侃和幽默。這是經過美化了的描寫,歷史上並不如此。實際上紀曉嵐不過是乾隆蓄養的文學詞臣而已。

都說伴君句如伴虎,紀曉嵐卻與康熙皇帝融洽和諧,有何妙招?

都說伴君句如伴虎,紀曉嵐卻與康熙皇帝融洽和諧,有何妙招?

紀曉嵐具有幽默感,他跟乾隆帝君臣之間流傳許多軼事,例如他私下皆稱乾隆帝為“老頭子”,後事發,他竟能硬拗成““老”乃長壽之意,萬歲長壽為“老”也;“頭”為萬物之首,天下的元首即“頭”矣;“子”乃聖人之稱,孔子、孟子均稱“子”焉。萬歲、元首、聖人連在一起,則是“老頭子”!”

都說伴君句如伴虎,紀曉嵐卻與康熙皇帝融洽和諧,有何妙招?

都說伴君句如伴虎,紀曉嵐卻與康熙皇帝融洽和諧,有何妙招?

有學者認為紀昀“試圖用這種肉體的狂歡”,“藉以消磨豪情,轉移自己內心的壓抑和痛苦”。

如此看來,在伴君如伴虎的封建王朝裡,紀曉嵐能與康熙皇帝相處得還算融洽,一個“真”字,是妙招得根本所在!

都說伴君句如伴虎,紀曉嵐卻與康熙皇帝融洽和諧,有何妙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