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難報十重恩

《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記載,父母對我們一共有十重大恩: “懷胎守護恩,臨產受苦恩,生子忘憂恩,咽苦吐甘恩,回幹就溼恩,哺乳養育恩,洗濯不淨恩,遠行憶念恩,深加體恤恩,究竟憐憫恩。”

父母難報十重恩

第一恩:懷胎守護恩。

父母對我們的恩情從懷胎的時候就開始了。十月懷胎,所以我們中國人的年齡是記虛歲。一出生,週歲是零歲,而虛歲是一歲,代表父母對我們的恩德已經近一年了。我們中國人互相問年齡都說虛歲,是飽含著對父母恩德的回憶 ,這是我們中國文化的一種特徵。十月懷胎是父母最艱辛的時刻。

第二恩:臨產受苦恩。

中國古代醫療條件不好,很多隻能在家裡接生,有的婦女因為生孩子甚至都失去了生命。臨產之苦,過去有一個比喻,就像過鬼門關一樣。我們小的時候,都願意記我們自己的生日。什麼是生日?過去我們說生日就是我們出生的日子,其實標準的解讀是母親生我們的日子,是母親把我們帶到人世的那一天。這一天應該給誰過?母親。我們過去給誰過?我們自己。我們有沒有想到母親?有沒有想到母親當年的苦難?有沒有想到母親的不容易?現在醫療技術好了,孩子一旦難產,可以做剖腹產,過去是做不到的。很多婦女也因為生孩子,留下了很多產後病痛,一生難以康復。生日這一天,正是我們感念母恩的時候。

第三恩:生子忘憂恩。

孩子來到這個世界,母親一顆心都撲在孩子上,完全忘記了自己。我們想一想,當我們生病的時候,昏昏欲睡,不願意醒來,希望家人照顧。我們辛勞的母親,忍受著種種痛苦,還要來照顧我們。

第四恩:咽苦吐甘恩。

第五恩:回幹就溼恩。

我們小的時候夜裡會尿床,母親會一次又一次地醒過來,把我們從溼的被褥上移開,也睡不了一個囫圇覺。一個晚上起來兩三次會很難受,很疲憊,但母親已經習以為常,她沒有考慮自己睡沒睡好,想的都是我們。

第六恩:哺乳養育恩。

母親用乳汁把我們養大,母親的乳汁是什麼化成的?當年,印度有一位王子叫喬達摩悉達多,也就是出家以後的佛陀。有一次,他帶著弟子們出遊,看到路邊有很多白骨, 就對弟子們說:“你們把骨頭收拾一下,這些骨頭都是你們生生世世的父母所留下來的,把男人的分一堆,女人的也分一堆。”弟子們非常不解地問:“老師,在世的時候,男人和女人還能分得開,過世以後,骨頭怎麼分?”佛陀講:“女人在世的時候要養育兒女,要哺乳給孩子,乳汁是人的血化成的,血來自人的骨髓。男人的骨頭會重一些,白一些,女人的骨頭會黑一些,輕一些。你們看到那些骨頭, 發黑的、輕的,就是母親的骨頭。”弟子們非常感嘆,都跪下來向那些骨頭行禮。後來,佛陀就在現場講了這部經典:《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

第七恩:洗濯不淨恩。

我們成長的過程中,母親不知道為我們洗了多少件衣服,做了多少次飯,好像從來不知疲憊。烏鴉知道反哺,老烏鴉老的時候,小烏鴉會叼著小蟲子來喂老烏鴉。羊羔知道跪乳,羊羔吃奶的時候會跪下來感謝母恩。孝敬父母乃做人之本, 是我們做人的本分,一生不能丟的本分。羊羔還知道跪乳,烏鴉還知道反哺,我們是否懂得心疼家中的父母?

第八恩:遠行憶念恩。

我們讀書時學過一首詩叫《遊子吟》,孟郊寫的:“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我們在外面讀書,父母對我們的牽掛和我們對父母的思念,哪一個更多?哪一個更重?看天氣預報的時候,媽媽爸爸都會關注我們所在城市的天氣情況,會問:“那裡下雪了沒有?天冷了沒有?帶的衣服夠嗎?”我們有沒有看過家鄉的天氣預報?有沒有想過爸爸媽媽過得好嗎?不知不覺我們就長大了,嚮往外面的世界,外面的世界佔滿了我們所有的想象,我們心中有沒有留下一點空間給在遠方牽掛著我們的人?

第九恩:深加體恤恩。

當我們工作以後,爸爸媽媽還在掛念著我們。工資掙了多少,有沒有談婚論嫁,當地房價是否買得起房, 一個又一個現實的問題都是父母所牽掛的。我們自立了,但是父母對我們的體恤從來沒有間斷過。

第十恩:究竟憐憫恩。

古人說:“母年一百歲,猶憂八十兒。” 母親就算到了一百歲,還在擔憂著八十歲的兒子,在她心中,孩子一直都沒有長大,是她始終牽掛的人。

知恩,才能感恩,感恩才能報恩。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在父母還健在的日子,請善待父母,孝養父母。

摘自《大學之道:大學生必修的六堂職業成長課》


職業成長,實質是心靈成長。每個年輕人都要上好這堂課,為進入職場做好準備,為一生的職業生涯做好規劃,成人,成才,成功,成就自己,止於至善。

大學生,大在擔當。學士、碩士、博士,“士”表的是讀書人的氣節。如果越讀書越放逸,不如不讀書。

讀書讀得好,做事做得好,把經典智慧與人生對接,路會越走越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