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晚年懲貪為什麼會失敗?

乾隆晚年惩贪为什么会失败?

乾隆五十一年,因兩廣總督富勒渾貪汙,並縱容家人滋事,乾隆命人查辦,判決斬監候,其家人處絞。雖然辦了數次大案,然而這些案件的震懾效果卻遠不如前期。

這是為什麼呢?

面對貪腐大案,乾隆在他統治的中後期也並沒有手軟,基本做到了發現一起,懲處一起。除了甘肅冒賑案外,乾隆中後期還處理了很多其他大案,有人總結為“乾隆後期六大案”。

比如乾隆四十六年發生的新疆捏報糧價案,新疆烏魯木齊各州縣很多官員在收購糧食時大規模捏報糧價,侵吞國帑。小麥一石不過八九錢至一兩零九分,州縣卻上報每石一兩八九錢,多出的錢就進了官員的腰包。乾隆皇帝因為此案,將地方官員湖圖裡、索諾木策凌、窩什渾、德平、伍彩雯、王喆等處死。

乾隆四十七年春,御史錢灃上疏彈劾山東巡撫國泰與布政使於易簡貪縱營私,勒索屬員,虧空近二百萬兩,乾隆查明後,將二人判決斬監候,前後兩任山東按察使也因失察都被降職。

乾隆五十一年,因兩廣總督富勒渾貪汙,並縱容家人滋事,乾隆命人查辦,判決斬監候,其家人處絞。雖然辦了數次大案,然而這些案件的震懾效果卻遠不如前期。一邊不斷查處大案,一邊官場上的腐敗卻是一發不可收拾,“大抵為官長者廉恥都喪,貨利是趨”,乾隆雖誅殺不少高官,但收效甚微,“誅殛愈眾而貪風愈甚,或且惴惴懼罹法網,惟益圖攘奪刻剝,多行賄賂,隱為自全之計”。

這是為什麼呢?

第一個原因是財政制度出了問題。在通貨膨脹越來越厲害的情況下,原有的財政收支平衡已經被打破,地方政府普遍入不敷出。所以不改革財政制度,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腐敗問題。

除了這方面的原因,乾隆晚年懲貪失敗還有許多個人因素,第一個就是他的情緒型執法。

乾隆皇帝在位期反覆宣稱:“劣員多留一日,則民多受一日之殘,國多受一日之蠹。”傳達出的信息是,他對貪腐是零容忍,實際上並非如此。乾隆這個人為政崇尚乾綱獨斷,往往根據自己的親疏好惡來進行判決,有時就難免因人立法,庇護親信。比如他處理雲貴總督李侍堯的案件就非常典型。

李侍堯是乾隆年間的名臣,他聰明能幹,深受乾隆欣賞。因為“見知高宗(乾隆)”,乾隆二十年(1755)三十多歲即升為代理廣州將軍,從一品。這個人能力很強。《清史稿》載:李侍堯“短小精敏,過目成誦”“見僚屬數語即辨其才否”“擁幾高坐,語所治肥瘠利害,或及其陰事,若親見,人皆悚懼”。也就是說,李侍堯身材瘦小,貌不出眾,但精敏過人,過目不忘。接見僚屬,談不上幾句,便可以洞悉這個人的才幹優劣。平日擁幾高坐,歷數治下各州縣肥瘠利害,間或抖落出那裡的地方官一兩件陰私事,彷彿他親眼所見,屬員莫不屏息聆聽,大氣也不敢出。

乾隆甚至在李侍堯得罪後仍然稱讚說,“李侍堯歷任封疆,辦事明幹,在督撫中最為出色”,並把他與阿桂並稱為當朝“最能辦事之人”。

乾隆四十五年,有人舉報任雲貴總督、大學士的李侍堯貪贓受賄,借辦貢品之名勒索下屬。乾隆對於貪汙之案一直非常重視,立命和珅赴雲南查辦。

和珅查辦此案並沒費很大氣力,因為案情很簡單:李侍堯到任之後,大肆索賄。下屬官員知道李侍堯“素性傲戾,不講情理,若不從便有禍患”因此敢怒不敢言。但是乾隆卻不想殺了李侍堯。乾隆心知肚明,李侍堯受賄索賄,有一個主要的動機是給他辦貢品。而且他又是這麼喜歡這麼欣賞這個少見的“能臣”,他內心有一萬個饒他一命的理由。他宣佈暫緩處決李侍堯。

半年之後[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撒拉爾回人起事,乾隆即把李侍堯從刑部大牢裡放出來,“賞給三品頂戴,並戴花翎,赴甘肅總辦軍務”。不久,又命李侍堯“管理陝甘總督事”。李侍堯獲罪不過一年時間,又重獲總督一職。

李侍堯一案“高宗憐才宥罪,執法不平”,人所共見。這相當於明確告訴天下臣工,是否貪腐是第二位的,能否得到皇帝的寵信才是最重要的。

事實上,乾隆對和珅的任用又何嘗不是如此。乾隆皇帝晚年,難道對和珅那樣明目張膽的貪汙一無所知嗎?當然不可能。但是他用得舒服,用得順手,而且和珅還是他的兒女親家,多撈些錢,也是給了自己的女婿。所以有意對他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雖然朝中不乏對和珅的舉報,他就是不處理。

在這種情況下,大臣們都認識到,在乾隆朝貪汙罪是一個極具彈性的罪名,如果你處理好了和皇帝的關係,並沒那麼可怕。

從乾隆的一生來看,他執法更是存在時寬時嚴的特點。剛剛上任的時候,乾隆是一個非常寬仁的皇帝。然而到了乾隆十三年,乾隆突然變臉,對官僚集團大開殺戒。乾隆十三年,孝賢皇后去世,乾隆皇帝心情極差,以喪期剃頭為由殺掉了好幾個他不喜歡的高級大臣,因為其他小故被懲處的大臣更是不計其數。“乾隆十三四年間,為高宗生平的第一變,由寅畏小心,一切務從寬大而一變為生殺予奪,逞情而為。”

然而,如前所述,到了乾隆晚年,因為心態和性格的變化,他又一次回覆到“寬大”。大臣當中違法違紀現象越來越多,乾隆也懶得整頓:“今大員中,革職革任屢犯而從寬留任者,不可屈指數。”這樣忽寬忽嚴,在乾隆自己看來,是“寬嚴相濟”,是“運用之妙,存乎一心”,但是客觀上這樣做卻大大削弱了制度和法律的嚴肅性,使大臣們難免因此產生僥倖心理。

乾隆晚年貪汙屢治不絕,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晚年的他形成了一個錯誤的心理定勢。乾隆皇帝晚年,官場紀律敗壞,大案層出不窮。但是乾隆皇帝本人卻沒有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沉迷於一件很好玩的事。什麼事呢?搞皇帝吉尼斯排行榜。什麼叫皇帝吉尼斯排行榜?就是乾隆把中國歷史上所有皇帝的各項指標進行比較,來證明自己的英明偉大。

乾隆四十五年,他寫了一篇文章,叫《古稀說》。

在這篇文章中,乾隆說,在他之前,中國歷史上活到七十歲的皇帝,一共才六個人:漢武帝,梁武帝,唐玄宗,宋高宗,元世祖,明成祖。而跟他相比,這六個人統治上都有缺陷,都不完美。你比如宋高宗是偏安之帝,唐玄宗晚年鬧了安史之亂,是吧?所以只有他乾隆的統治完美無缺。因此在中國皇帝排行榜中,他的綜合排名可以穩居第一。

到了乾隆四十九年,乾隆皇帝又宣佈,他創造了一個新的歷史紀錄。什麼紀錄呢?這一年他得了第一個玄孫,這說明乾隆已經五代同堂,成了古往今來第一個五代同堂的皇帝。

到了乾隆五十年,乾隆又宣佈,他創造了另一個歷史第一:在活過七十歲的七位皇帝當中,他的在位時間最長,達到五十年。所以他又寫了一首詩:“七旬登壽凡六帝,五十紀年惟一人。”(《御製詩全集》)

乾隆五十五年,他八十大壽,更是來了個年齡、兒孫和在位年代綜合比較,結果更是證明自己的歷史第一地位不可動搖。他說:

八旬開袤春秋永,五代同堂今古稀。

古稀六帝三登八,所鄙宋梁所慕元。

惟至元稱一代傑,遜乾隆看五世孫。(《御製詩全集》)

就是說,中國歷史上年過古稀的皇帝有六個,其中只有三個活到八十歲,這三個裡,宋高宗和梁武帝是廢物,不值得一提。只有元世祖忽必烈武功赫赫,挺了不起。不過這元世祖仍然不如我,因為我乾隆五世同堂,他沒做到。

所以乾隆四十五年到五十五年的十年間,大清王朝所發生的最重要的事只有三件,那就是乾隆的七十大壽、七十五大壽和八十大壽。這三次整生日辦得一次比一次隆重,一次比一次熱鬧。乾隆皇帝的志得意滿、驕傲自大,是一天比一天嚴重。

晚年的乾隆,已經自大到失去了最基本的反思能力的程度。

回顧乾隆的一生,從早年的明智到晚年的顢頇,從早年的勤政到晚年的懈怠,從早年的謙虛到晚年的自大,這種劇烈的變化,確實令人驚訝。不過回過頭來想,乾隆這個人,從乾隆元年到乾隆四十五年,他基本上保持了勤政不懈。

而乾隆四十五年之後,也仍然能每天按部就班地工作,批閱大量奏摺,應該說,這差不多已經達到了人類意志力的一個極限。而歷史上其他皇帝是很難做到的。乾隆登上皇位四十五年後才出現懈怠,被大臣們捧了四五十年才開始得意忘形,到了老年,才開始走向自己的反面,其實已經很不容易了。

乾隆的變化,只能說明,沒有制度的保證,只靠個人的自覺,任何一個人都會走向自己的反面。

總結乾隆一生懲貪的成功與失敗,我們可以得出的一個根本結論是,通過人治的方式懲貪,不可能取得徹底的成功。

作者張宏傑系知名歷史學者,著有《中國國民性演變歷程》、《大明王朝的七張面孔》、《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坐天下很累》、《飢餓的盛世:乾隆時代的得與失》等

圖片來源丨《清風》雜誌

乾隆晚年惩贪为什么会失败?

廉廉look

有格調,接地氣的家文化傳播小站

乾隆晚年惩贪为什么会失败?

弘揚廉潔文化 鞭笞腐敗現象

淨化心靈家園 引導清廉人生

乾隆晚年惩贪为什么会失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