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丨繪就高質量發展“路線圖”

2018-05-29 19:41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評論員 呂蘇娟

时评丨绘就高质量发展“路线图”

如何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進而構建現代經濟體系?近日,我省亮出了大灣區大花園大通道建設的“路線圖”,明確了浙江未來發展的方向和目標,也為全國高質量發展作出了有益探索。

讓我們仔細瞧一瞧這張簡單而不平凡的“路線圖”,看一看它到底破解了高質量發展過程中的哪些誤區?又對此提出了哪些有效解決方案?

誤區一,高質量發展只重宏觀不重微觀?現實中,高質量發展雖已成全國共識,但一些地區仍存在“等靠要”思想,希望中央一張藍圖繪到底、一套考核管到底。這是典型的“為官不為”,只想上行下效,卻不願率先出擊。但高質量發展,應是主動要發展、主動求發展,是不同地區基於各自實際的差異化發展,更是一個地區基於不同區塊亮點的特色化發展。就像我省的大灣區大花園大通道建設,既有基礎設施的全面升級,也有城鄉一體的全域大美,既有沿海地區的灣區經濟,也有內陸地區的生態經濟,可謂是因地制宜、因勢利導。

誤區二,高質量發展只重目標不重過程?對一些地區來說,高質量發展如果不能快速發力,很多政策的落地就難有實實在在的成果,好的發展方案,反而成了“甜蜜的負擔”。越是希望戰略發力,就越應該在政策制定之初就明確具體的時間表、任務圖。我省大灣區大花園大通道建設“路線圖”,不僅明確了到2022年建成區域高質量發展新引擎、現代版的富春山居圖、現代綜合交通運輸網絡的目標,還進一步出臺了建設大灣區、大花園、大通道的舉措,讓不同地區都能做到心中有數、手裡有招、工作有效,確保了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誤區三,高質量發展只重質量不重數量?從高速發展走向高質量發展,讓一些地區在轉變發展理念的同時,錯誤地以為只要堅持質量第一,效率就可以先靠邊。但高質量發展,其實是“質”和“量”的有機結合。以大灣區建設為例,要打造區域高質量發展新引擎,就必須集聚一批成長性高、引領性強的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大項目、大產業、大集群,兩者缺一不可。只有如此,高質量、現代化、競爭力才能成為我省發展的“底色”。這是我省大灣區大花園大通道建設“路線圖”的題中之義,也是我省推進“兩個高水平”建設的必由之路。

“路線圖”的背後,是我省對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滿滿誠意,飽含著我省全力爭當“幹在實處、走在前列、勇立潮頭”排頭兵的雄心壯志。如今,我省正通過這張小小的“路線圖”,深入踐行“兩山”理念,嚴守生態底線,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新舊動能轉換,努力把大灣區大花園大通道建設放到長三角一體化和建設世界級城市群目標中,放到全國戰略佈局和全球競爭格局中去謀劃,努力為“中國的明天”提供更多浙江經驗、浙江素材。

“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大灣區大花園大通道建設“路線圖”雖然標註了我省經濟發展的新高度,但邁向高質量發展註定是一個爬坡過坎的過程,還有很多誤區需要破解、很多難題需要攻克。我們唯有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從實際出發,從自身出發,走好轉型升級之路,切實推動高質量發展,才能攻堅克難、勇攀高峰,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作出更大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