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開集團:深耕存量市場 老國企的新里程

紅樓夢第三回,“黛玉素聞母親說過,有個內侄乃銜玉而生……”有些事物打一開始就註定了不尋常,有著非富即貴的基因。

房地產企業眾生相中,有白手起家,也有一戰成名,當然也有企業背靠大樹,生長優渥。北京首都開發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首開”)是北京國資委所屬的國有大型企業,走過近40年的發展歷程,參與並鑑證了北京城市建設發展。

房地產市場由黃金時代到白銀時代,又逐漸過度到存量時代,在變與不變之間,老國企首開正在探尋一條可持續發展道路。

京字號房企裡的“大兒子”

首开集团:深耕存量市场 老国企的新里程

2018年已經快過半,據克而瑞數據統計,2018年1-4月北京商品住宅共成交5667套,同比減少49%;成交金額311億,同比減少51%。

其中,首開以36.84億的成交業績穩居排行榜第一位,萬科、華潤分別以33.9億、26.89億的成交業績排名第二、第三。

北京地產圈裡,習慣性地將首開稱作北京房企裡的“長子”。顧名思義,“長子”總是被寄予高期望、擔當多責任的角色。

首開可謂伴隨著改革開房成長起來的第一批房企。這家號稱“一部首開史 半座北京城”的老牌國企,無疑已經是北京市國資委旗下的地產頭牌。

30多年來,首開集團先後開發了著名的西羅園小區、方莊小區、望京新城,北京市最大的經濟適用房項目——回龍觀文化居住區等眾多星級樓盤和政策性住房項目,累計開發面積超過5000萬平方米,並承接了亞運村、大運村、奧運村的開發建設,設計承建了國家體育館、五棵松籃球館等奧運會、殘奧會相關場館。

首開作為北京本土企業,在北京市場上拿地成本及融資方面都有“先天優勢”。近幾年,首開在北京取得的成績可圈可點。自2012年後,首開這個老國企也敞開胸懷主動擁抱市場,與萬科、龍湖、碧桂園、包括華潤、中海等大牌企業都進行了全線的合作。

歷史上,2013、2015、2016、2017年,首開都取得了北京市場銷售額冠軍的成績,目前看來,今年勢頭依然強勁。

成長的煩惱

上帝是公平的,雖佔據著國企的資源優勢,首開同時也受到國企“因子”的限制,在拼殺激烈的市場中顯得力不從心。

根據2017年首開年報,首開業績增速明顯放緩。2017年,首開共實現簽約面積295.04萬平方米,同比下降0.64%;簽約金額691.90億元,同比上升9.65%。而在2016年,這兩組數據分別為:簽約面積296.93萬平方米,同比上升41.35%;簽約金額631.03億元,同比上升92.65%。

在龍頭房企競相追逐規模排名時,首開這一輪被甩出了一大截。

根據中原地產統計,41家上市房企合計銷售額高達43782億元,平均增速同比上漲50%。從業績排名前10名的房企來看,碧桂園、萬科、恆大、融創、保利在2017年的銷售業績增長率分別為73%、45%、34%、140%、47%。

原在2016年和首開規模相近的房企諸如世茂、新城、龍湖、旭輝等,在2017年的業績增長率分別為48%、94.39%、77%、96%,均實現了超過50%的業績增幅,同時也跨入千億房企規模。

而首開,2017年銷售業績增速相比於2016年下降31.7%。

由於業績增速的下滑,首開的業績排名也落於人後。據克而瑞公佈的《2017年度中國房地產企業銷售TOP200》排行榜顯示,首開的排名為33位,相比去年的17位,劇跌16位。

業績報告顯示,2016—2017年,首開股份北京地區項目毛利率從44.71%降低6.90個百分點至37.81%,京外地區項目毛利率從24.84%增加2.67個百分點至27.51%。

一位接近首開股份的知情人士表示,首開股份盈利能力走下坡路主要是報告期內公司投資收益大幅降低,同時,期內銷售的保障性住房和低毛利率住宅產品比較集中造成的。

新里程:做回老本行

千億規模已成為眾多房企競相追逐的目標。對此,首開集團董事長潘立群公開表示,在新時代的大背景下,不能單一套用市場房地產指標和邏輯評價國有企業。“首開集團沒有刻意追求業績,這就是舍與求的問題,首開把實現高質量發展、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求放在首位,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就是履行社會責任。”潘立群表示。

“首開集團是首都的國有企業,同時主體又是上市公司,具有多重身份。我們要更加明確作為首都國企的本質是什麼,應該做什麼,這是我們一直在深入思考的時代命題。”潘立群直言,首開集團也在平衡多重身份的關係,既要創造價值、保持增值,又要按照國家重大戰略安排主動承擔社會責任。

“在這個前提下保證企業生產經營業績的提升,與純市場化企業有一定區別,社會需要什麼首開做什麼。”潘利群介紹說,包括最早的城市更新、危房改造,到後來的經濟適用房等各類政策性業務,首開集團往往是第一個站出來做,因為首開集團有自身的特殊身份和要求。

目前,首開北京的建項目 50 個,總可售面積約 737 萬方,其中可結算面積 565 萬方,保障性住房 122 萬方,項目是稀缺性較強。豐富的土地儲備,諸多龍頭房企都望其項背。

所以首開在北京的策略,一是重視棚改項目,目前首開在北京棚改項目有9個,三環以內的有三個著名的項目,分別是豐臺麗澤商務區萬泉寺棚改項目,投資120多個億;分鐘寺方莊東擴棚改項目,正在實施;光明村索家墳項目,已經列入到議事日程。

還有一個大方向是保障房建設,首開有多個大規模的保障房建設項目,包括新機場附近。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或許,在如今這樣特殊的市場環境下,首開又做回其擅長的領域,才有助於其永持金飯碗。

首開集團發展大事記:

城開集團

1977年10月12日,經北京市革命委員會批准,成立“北京市建委統建辦公室”。

1980年9月30日,經北京市人民政府決定, 以“北京市建委統建辦公室”為班底,成立“北京市城市建設開發總公司”。

1992年10月22日,經北京市人民政府決定,在“北京市城市建設開發總公司”基礎上,組建“北京城市建設開發集團總公司”。

1998年9月25日,經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北京城市建設開發集團總公司”更名為“北京城市開發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天鴻集團

1980年12月30日,經北京市編制委員會批准,成立“北京市房地產管理局住宅建設辦公室”。

1983年8月11日,經北京市人民政府市政管理辦公室批准同意,以“北京市房地產管理局住宅建設辦公室”為班底,成立 “北京市房地產管理局住宅建設經營公司”。

1984年9月17日,經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員會批覆同意,“北京市房地產管理局住宅建設經營公司”更名為“北京市房地產管理局住宅開發經營公司”。

1989年4月19日,經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員會批准,“北京市房地產管理局住宅開發經營公司”更名為“北京市住宅開發經營公司”。

1989年6月23日,經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員會批准,“北京市住宅開發經營公司”更名為“北京市房地產開發經營公司”。

1992年6月30日,經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批准,“北京市房地產開發經營公司”更名為“北京市房地產開發經營總公司”。

1998年7月28日,經北京市城鄉建設委員會批准,“北京市房地產開發經營總公司”更名為“北京天鴻集團公司”。

首開集團

2005年12月10日,經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北京市國資委決定,“北京城市開發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與“北京天鴻集團公司”合併重組為“北京首都開發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