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易,家长更难!六安这些陪读家长的身影,看了让人心酸……

高考就要来临,无数个家庭正在严阵以待。在高三学子顶着压力备考冲刺的时候,另一个群体也值得我们关注,那就是陪读家长。在许多家长看来,孩子的命运和这场考试息息相关,甚至把改变命运的希望寄托在高考之上。有些家长辞去工作,成了全职“陪读”,有些家庭举家搬迁,造就了特有的“陪读小区”、“陪读村”,在这场大战之中,孩子是上战场的士兵,陪读父母就是后面炊事班的班长。在我市的各大中学门口,都能看到陪读家长的身影。

丁大爷73岁了,本来已经到了安享晚年的时候,可是为了孙子,他今年刚过完年就从农村老家来到六安,当起了陪读家长。每天的生活单调机械,但是为了孩子能够读上大学,他也心甘情愿。对孩子高考的期盼,成了他们支撑岁月煎熬的方式。

这个不到20平方小房间,是丁大爷和孙子每天生活的地方,进屋有一张小床,爷孙俩每天就挤在这里。孩子白天上课,丁大爷就在家做好后勤工作,给孩子买菜、做饭、洗衣服,今天一大早伙食就买回来了,我们来看看今天吃的是什么,买了丝瓜,芹菜,还有一块肉,也可以说是荤素搭配了。丁大爷说虽然临近高考,不过饮食上没有什么改变,还和平时差不多。高三的学子备考辛苦,陪读家长们也不轻松,好在这样的日子还有十几天就结束了。

小小的出租房被丁大爷收拾的干净整洁,他说孙子每天上学辛苦,一天只能睡五个多小时,他看着心疼,不过也只能在生活上多照顾照顾他。孙子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学习,回来还要复习,他们之间能聊天的时间不多,丁大爷大部分时间都是待在屋子里,不知道怎么打发时间。

孩子不易,家长更难!六安这些陪读家长的身影,看了让人心酸……

“丁大爷:帮孙子洗洗衣服,烧烧饭,打扫打扫卫生,饮食按照学校安排,平时怎么样就怎么样,学习紧的很,11点半,写字到1点多,早上6点10分就起床,中午到学校两个小时休息。家里儿子在打短工,家里还有个小孙子,我在这待急了,急也没有办法,孩子走了,我就去买菜、洗衣服,上午半天好过,下午简直没事干。

陪读家长的群体里,除了七、八十岁的老人,最多的就是陪读妈妈们了,吴大姐就是其中的一个。她的陪读生涯已经有六年了,从孩子初中时就已经开始。

“吴大姐:初中一共6年了,从独山来的,干干家务,饮食上没有变化,老师开家长会都讲了,和正常一样,平时一样,肯定辛苦,5点半孩子就起来了。

孩子不易,家长更难!六安这些陪读家长的身影,看了让人心酸……

做饭是吴大姐每天最重要的事情,她每天早上五点多就起床给孩子做早餐,等孩子去了学校,又开始马不停蹄的准备下一餐了。

现场声

现在烧什么?花菜烧肉,还有蔬菜,然后烧个紫菜肉汤,早上起来一天三顿饭,小孩走了搞卫生,然后烧饭,6年都这样,围绕孩子转。

吴大姐说这六年她完全没有自己的生活,都是在为孩子活,就想着他能考个好学校。等孩子高考结束了,她也想出去找个工作。

“吴大姐:这几年带孩子肯定无聊,哪不想上班,但是我家孩子没有人带,我们没有爷爷奶奶帮着带,只能我来了。孩子考完找个班上。

孩子不易,家长更难!六安这些陪读家长的身影,看了让人心酸……

学校周边的小区里换过一茬儿又一茬儿的陪读家长。这些素不相识的家长们有时会凑在一起打发时光,他们叫不出对方的名字,却熟知彼此的经历。对孩子高考的期盼,是他们最大的动力。

“陪读家长:打的鞋子,打这个打发时间,高三来的,在家搞点毛线打打。对孩子希望成绩考好一点,高三毕竟辛苦这么多年了。

“陪读家长:我家孩子学的美术,希望他考好的学校,天天都陪他,看他可能考一个好的学校。

孩子不易,家长更难!六安这些陪读家长的身影,看了让人心酸……

“吴大姐:希望他考的比正常好一点,考的顺其自然,不敢给压力大了,我讲顺其自然就行了。

“丁大爷:尽自己能力,有好大能力用好大能力,孩子很辛苦的,考的好,最好,考不好不给他压力。

家长们这份沉甸甸的爱,五味杂陈,让人心酸,但更多的却是无奈!孩子们,放下负担吧,要知道,比考试结果更重要的是你们曾在青春时奋斗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