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城九郎廟與著名歷史悲劇《趙氏孤兒》

韓城九郎廟與著名歷史悲劇《趙氏孤兒》

【九郎廟】

九郎廟系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韓城古城東北隅、九郎廟巷中部,大門座北朝南,整個廟院佔地1664平方米。該廟院由兩組建築構成(實為二廟合一),中、西部主體建築是九郎廟,東為三聖廟。九郎廟本名“救郎廟”,說的是趙氏孤兒的故事,供奉的是奕應侯趙武、忠智侯公孫杵臼、成信侯程嬰的塑像,九與救諧音,故百姓俗稱為“九郎廟”。

韓城九郎廟與著名歷史悲劇《趙氏孤兒》

九郎廟整體建築現存三座殿宇:獻殿、寢宮、正殿。獻殿與寢宮各三間,通闊13.4米,單簷硬山頂,抬梁式,無斗栱,從結構上看系清代晚期建築。廟裡原祀何神,待考。

韓城九郎廟與著名歷史悲劇《趙氏孤兒》

正殿系廟內規模最大結構特異的元代建築。面闊五間,通闊16米,進深9米,琉璃瓦,單簷歇山頂。原廟內刻有鳳翔府儒學教授稷亭段彝撰書的《重修韓奕應侯行祀記》碑文:“至大戊申建屋共六楹二桷”。證明這座大殿系元代建築。廟內現存明萬曆二十七年(1599年)馬攀龍《十禱有應感謝》五言詩碑和清咸豐七年(1857年)《奕應侯神誕虔設祭禮碑記》碑各一通。該殿原有趙武、程罌、公孫杵臼塑像。

九郎廟東側緊臨三聖廟(民國初年將二廟隔牆拆除,故併入九郎廟),祭祀關帝、財神、火神。該廟系清道光十九年重修,大門朝東,有獻殿寢宮各一座,三開間,為清代所建,今尚存。原有山門一座,東西廡各一座,四合院形式。門前立石坊一座,坊南正對面有戲樓一座、五十年代尚存,後被拆除僅餘獻殿、寢宮。

韓城九郎廟與著名歷史悲劇《趙氏孤兒》

韓城是趙氏孤兒的發生地,韓城各地修建的九郎廟很多,至今西儀門、西莊、司馬莊、王村、東澤等村都有九郎廟。

韓城九郎廟與著名歷史悲劇《趙氏孤兒》

著名歷史悲劇【趙氏孤兒】

韓城建九郎廟事出有因:春秋時期北起龍門南到華陰沿黃河一帶稱西河,屬晉國領土。程嬰藏孤兒之山叫韓山,正在韓城境裡。原來,春秋中期趙衰輔佐晉文公,始為晉卿。趙衰之子趙盾仕晉襄公、靈公、成公、景公四朝,權勢顯赫,為晉正卿。晉靈公暴虐無道,趙盾屢次直諫,靈公不但不採納反而要殺趙盾,趙盾出逃,其族弟穿弒靈公,立成公。趙盾子趙朔娶成公姊為夫人。趙氏的政敵處心積慮要為靈公報仇,除掉趙氏。成公死後,景公立,屠岸賈為司寇,掌管司法大權。屠岸賈是趙氏的死對頭,借景公寵幸圖謀滅掉趙氏。

晉景公三年,屠岸賈準備發難消滅趙氏家族。他通告諸將說:“靈公被殺,趙盾雖然不知道,但他是逆賊的頭子。臣子殺害了國君,子孫仍在朝廷做官,怎能懲治壞人?請大家把他們都殺了。”韓厥提出異議:“靈公遭逆賊殺害,趙盾出逃在外,先君也認為他元罪,所以沒有殺他。現在大家想殺他的後代,這違背先君的意志屬枉殺無辜。”屠岸賈一意孤行,不聽韓厥勸阻。韓厥立即通知趙朔逃走。趙朔不肯,他說:“你一定記著,不要讓趙家斷了祭祀,我死了也就沒有遺憾了。”韓厥答應他的請求,趙朔從此稱病不朝。屠岸賈擅自圍攻趙氏住宅下宮,一舉殺了趙朔、趙同、趙括、趙嬰齊等人,滅了趙氏一族。

趙朔的妻子是晉成公的姐姐,這時正懷孕,逃到了晉景公宮中藏匿。趙朔的門客公孫杵臼問趙朔的朋友程嬰:“為什麼不去死?”程嬰說:“趙朔的妻子已懷孕,如果有幸生個男孩,我將好好撫養他;如果是個女孩,我再死也不遲。”不久,趙朔的妻子分娩了,果然生了個男孩。

韓城九郎廟與著名歷史悲劇《趙氏孤兒》

屠岸賈得知消息後,立即到宮中搜索。趙朔的妻子將孩子藏在褲襠中方才脫險。程嬰與公孫杵臼商議,弄到一個嬰兒,由公孫杵臼抱到深山之中,程嬰對諸將謊稱:

“如果誰給我千金,我就告訴他趙氏孤兒躲藏的地方。”

屠岸賈答應了他的要求,帶兵捉拿公孫杵臼。公孫杵臼假意罵程嬰,迷惑屠岸賈,連同嬰兒一起被殺害。程嬰帶著孤兒渡過黃河來到西河之地,與孤兒藏在韓山之中。

過了十五年,晉景公病了,卜者說這是秦趙的共同祖先的後代中有冤屈的人在作怪。景公問韓厥,韓厥藉機訴說了趙氏的冤屈,並說趙氏孤兒還在。景公立即與韓厥商議,秘密接回孤兒,藏在宮中。孤兒就是趙武,景公讓趙武與諸將一起攻打屠岸賈,滅了屠岸賈家族。後將趙氏原有田邑封給趙武。

等到趙武二十歲時行了加冠禮,程嬰就向諸大夫一一告別,又對趙武說:“從前下宮之難時,大家都殉難了,我不是不能死,而是想扶立趙氏的後代。如今你已長大成人,恢復了祖先的地位,我準備到黃泉下去報答趙宣孟和公孫杵臼了。”趙武一邊哭泣,一邊叩頭請求說:“我願意竭盡全力報答你的大恩大德,一直到死……”程嬰說:

“我不能不這樣做。公孫杵臼認為我能辦成大事,所以他放心地先我而去,如今我不去覆命,他還以為我沒有把事情辦成呢。”說完就自殺了。

趙武為程嬰服喪三年,將程嬰與公孫杵臼安葬在今韓城高門原堡安村東南的塬頭上。趙武還設立了專供祭祀的田邑,春秋按時祭奠。趙武死後,與程嬰、公孫杵臼葬在一起,這就是至今留傳的“三義墓”。

講仁、義、禮、智、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公孫杵臼、程嬰救孤兒的義舉兩千年傳頌不衰。戲劇《趙氏孤兒》從元雜劇開始以至現代,在我國各地方劇種中廣為流傳久演不衰。此外,該劇又在1732年傳人法國,後又傳人英國、德國等國家,有的出版該劇譯本,有的改編演出,程嬰、公孫杵臼成了世界人民所讚美的義士。

韓城九郎廟與著名歷史悲劇《趙氏孤兒》

根據清代有關碑石記載:韓山即程嬰藏孤兒之處。

《韓山趙文子祠鑄鐘》中載:“韓山,即《詩》所歌《韓奕》,《梁》所稱晉望也。其峰二十有四,綿亙於韓、合、澄、洛問,循麓而上,西北行五十里,界當四邑之郊,日韓山,俗呼為救郎山,又訛呼為九郎山。相傳為程嬰藏趙氏孤兒處。山之腹有趙文子祠……劉向《說苑》又載其事”。王朝珍《九龍山祈雨記》說:“九龍山距縣百二十里,山之巔建道院焉,向祀奕應侯。考諸邑乘,侯即趙文子武,韓固其故里也。”二說一致,確鑿無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