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從少爺變窮小子,竟是因為考試作弊?

魯迅,著名近代作家,他在寫給別人的信裡說到過“我的祖父是做官的,到父親才窮下來,所以我其實是‘破落戶子弟’”。為何魯迅有這樣的說法?這還要從他爺爺周福清參與的一次科舉舞弊說起。

魯迅從少爺變窮小子,竟是因為考試作弊?

圖丨周福清

周福清,原名周致福,字介孚。是浙江的一個普通讀書人,他在同治六年參加浙江鄉試,中了第86名的舉人,也還不錯。然而在之後的會試中也不知是他寫的文章跑了題還是標點沒用對,好好的文章考了幾年也沒有考中,於是開始走上了納捐的道路。

魯迅從少爺變窮小子,竟是因為考試作弊?

所謂納捐,就是通過給朝廷貢獻銀子,讓朝廷給自己一官半職。說難聽點就是買官。在今天嚴令禁止的納捐行為,在當時的清朝可是合法的。

乾隆時期,納捐剛開始的時候,“捐納官”的比例不高,僅佔所有官員的29%。然而到了周福清所在的清末,朝廷不比昔日,就開始“廣開財路”,到光緒六年時,非“納捐官”僅佔20%,幾乎倒了個個兒。

魯迅從少爺變窮小子,竟是因為考試作弊?

好歹是通過使銀子謀上了一官半職,雖然此時的周福清已經五十多歲了,但是他從未放棄自己的政治抱負——或者說,周家的政治抱負,只不過他把這種抱負,轉移到了兒子周伯宜身上。

魯迅從少爺變窮小子,竟是因為考試作弊?

圖丨周伯宜

光緒十九年(公元1893年),周伯宜準備參加浙江鄉試。偶然之間,周福清聽說這次鄉試的主考官,是當年和自己同時考試的殷如章。自己憋屈了一輩子,不能讓兒子也走自己的老路。

考試沒有很厲害的周福清,歪腦筋倒是動得快,他馬上寫了一封信,在信裡,他跟殷如章約定“宸忠”,“茂育”作為暗語,只要老殷看見試卷上有這兩個詞,那就一定是他兒子周伯宜。周福清說來也爽快,信中周福清寫道“酬洋銀一萬”。然後派自己的僕人陶阿順,將這封至關重要的信件送到殷如章的官船上。

魯迅從少爺變窮小子,竟是因為考試作弊?

這個陶阿順,是後來魯迅作品中“閏土父親”的原型,笨得連紅包都不會塞,送交信件後,殷如章完全可以大大方方收下信件——誰沒有個書信往來呢?

但是“閏土爹”陶阿順傻了吧唧,大聲說道“老爺,這封信可是關係到一大筆錢,你不寫個收條我沒法交差”。殷如章和在場的其他官員全都傻眼了。為了自保,殷如章當場打開信件,人證物證俱在,周福清試圖賄賂主考官的罪行被抓了個現行。

魯迅從少爺變窮小子,竟是因為考試作弊?

在當時,考生且不說,官員一旦參與科舉舞弊,那可是要殺頭的。不過光緒皇帝念在周福清平時沒幹過什麼壞事,決定網開一面,判了個斬監候——也就是死緩,這一緩就緩了八年,到了義和團鬧事兒的時候,被放了出來。

八年裡頭,周家人為了從天牢裡撈出周福清,到處疏通關係。家財散盡,從此家道中落。而他的兒子周伯宜也在此期間病逝,年僅35歲就鬱鬱而終。那年,周伯宜的兒子周樹人13歲。

魯迅從少爺變窮小子,竟是因為考試作弊?

在《吶喊》的自序裡,魯迅對於這段生活是這麼寫的,“幾乎是每天,出入於質鋪和藥店裡,年紀可是忘卻了,總之是藥店的櫃檯正和我一樣高,質鋪的是比我高一倍,我從一倍高的櫃檯外送上衣服或首飾去,在侮蔑裡接了錢,再到一樣高的櫃檯上給我久病的父親去買藥。”

所以說,作弊毀一生,不過從另一個角度思考,如果缺乏了這段艱苦生活的磨礪,周樹人,還會是我們所熟知的那位魯迅先生嗎?

魯迅從少爺變窮小子,竟是因為考試作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