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大分享:關於企業競爭、危機、發展、改革、人才,馬雲這麼說

一家企業沒有經歷過殘酷時代,經不起風浪

乾貨大分享:關於企業競爭、危機、發展、改革、人才,馬雲這麼說

“春江水暖鴨先知。”對於經濟形勢,企業家是有直覺的。當前的經濟形勢確實不好,所以作為野生動物的企業家才要練內功。

當前經濟形勢非常不好,而且可能會持久不好,但還要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那就是大家都不好。其實也沒什麼好緊張的,既然大家都差不多,經濟形勢好跟你就沒什麼關係;反之,經濟形勢不好,也跟你沒什麼關係。因為好形勢下,爛企業多得是;壞形勢下,好企業也多得很。中國絕大部分好企業都不是在好的經濟形勢下做出來的。因為我不懂技術,不懂管理,不懂財務,所以我專門研究一家企業在生長過程中,哪些災難是一定要經歷的。

經濟形勢不好的情況下,你會發現80%~90%的優秀企業都經歷過三到四次非常殘酷的失敗。一家企業如果沒有經歷過殘酷的時代,沒有經歷過內亂,沒有經歷過外鬥,沒有經歷過陣痛,那它是經不起風浪的。

所以,股市好的時候,賺錢的千萬別把自己稱為投資者,那是炒股;股市不好的時候,依然賺了錢的才叫投資者。當街上的老太太都能在股市裡賺錢的時候,你把自己稱為投資者,我覺得不太合適。

乾貨大分享:關於企業競爭、危機、發展、改革、人才,馬雲這麼說

但是,大家要記住,改革是不可能在好的時候進行的,改革是被逼出來的,創新也是被逼出來的;在今天經濟形勢不好的情況下,改革是到了非改不可的時候。但是,改革也不要等中央政府下發一個文件才開始。

永遠不要等中央下發文件說做哪個方向吧,大家才做出來的。中國很多好的企業都不是說等出了某一個文件才去做的。事實上,一旦中央下發文件說要發展某個產業,你進去後死的概率反而是90%。因為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你一定會死,所以企業家的眼光判斷是極其關鍵的

乾貨大分享:關於企業競爭、危機、發展、改革、人才,馬雲這麼說

經濟形勢不好的時候,大家切記要冷靜。改革開放之前,中國的GDP和非洲最窮的國家也差不了多少;中國國企改革之前,85%的國企是虧損的;中國金融體制改革之前,四大銀行基本上都是負資產。現在,全世界最大的銀行都來自中國。中國這次供給側改革,是因為產能過剩非常嚴重,不改不行了。那互聯網產業好不好?我們也如履薄冰。

說到創新,大家都在創新,未來一段時間我認為經濟的減速狀態會持續,而且未來五到十五年內,我們國家能夠扛住5%的經濟增速已經相當了不起了,因為我們是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即使增長3%~5%,有些行業的增長照樣是雙位數,甚至有20%~30%的增長,當然也有一些是負增長。事實上,這個時候有些局部的負增長並不是壞事。阿里巴巴有一個很重要的考核指標跟別的公司不一樣,我們有些部門是以增長率來考核的,有些部門考核的是今年5000人做的事情明年3000人就做成了,就要獎勵,至於增長,可以不在乎。精兵簡政很重要,而有些部門確實不需要了,關掉就要獎勵。因為我們要思考清楚,在公司內部,哪些業務必須拿掉,哪些模式一定要改,哪些部門必須shut down(關門),有些手術必須是你忍痛也要動的。因此,未來五年到十五年,我越來越看好中國經濟。為什麼?這跟今天中國所做的改革有關。第一,反腐敗為市場經濟走向更加透明、更加規範化打下了一個基礎;第二,扶貧是一個巨大機會。

政府對經濟的影響力,在未來五到十五年會越來越弱,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市場的力量會越來越強,企業的力量會越來越強。只要你這家企業能夠創造價值,並且持久地創造價值,你就有可能在市場經濟中活下來。

今天很多企業的痛苦,一方面來自全球經濟下滑的影響,另一方面,未來十年到十五年,當企業越來越走向市場機制的時候,你的機制不適應,你的文化不適應,你的人才不適應,你的組織不適應,那你就會死得很慘。

乾貨大分享:關於企業競爭、危機、發展、改革、人才,馬雲這麼說

沒有哪一家在順風順水中長大的企業是能夠經得起長久考驗的,要想經得起長久的考驗,就要折騰自己,不要去折騰市場。我們強的時候去折騰市場,形勢不好的時候折騰自己,蠻好的。

企業出現危機,考驗的是CEO和企業文化

乾貨大分享:關於企業競爭、危機、發展、改革、人才,馬雲這麼說

第一是考驗CEO,第二是考驗企業原來設定的文化是否扛得住。CEO主要有兩件工作,形勢非常好的時候一定要做判斷,什麼東西是不好的,哪些危機是必須消滅掉的;形勢不好的時候,員工和市場一片悲哀的時候,CEO要找出好的機會在哪裡,讓員工充滿信心。這是CEO的第一職責,只有領導者才會做這樣的事情,職業經理人是不會思考這些問題的。

這就要求企業的CEO具備眼光、胸懷,還有實力。

第一是眼光,眼光是看問題的角度、深度和廣度。在經濟困難的時候,當企業面臨困境的時候,所有的老闆都應該靜下心來回答一個問題:當初你為什麼要做這樣一家企業?當初你看好的那些東西今天還在不在?你今天看好的是什麼?你相信的是什麼?不是說別人說這個行業很好,競爭對手在做這個,政府在鼓勵做這個,你就做,而是你到底有沒有想明白這是不是你想幹的,就算死也要死在這條路上。只有把這個問題想清楚了,你做了你所熱愛的事情,你做了你所相信的事情,你把相信你的人、相信你做的這件事情的人集聚在一起,你才有機會,你才有能量。

第二是胸懷。在變革的過程中,年輕人成了一支很重要的力量,但年輕人的想法可能真跟你不一樣,所以我們對年輕人,應該學會傾聽。雖然有時候年輕人未必是對的,他講的很多話跟我們講的不一樣,但對你而言,這就是開闊思路。這個胸懷很重要。

第三是抗擊打能力,既不要盲目樂觀,也不要盲目悲觀。這十年來,我們每逢年底和年初都要說“難”,阿里的員工已經習慣了,2003年說2004年越來越難,大家準備好;2004年說2005年越來越難,還是要大家準備好……確實,你只有看到最艱難的東西,才能保持客觀冷靜,這是對的。如果你沒有看到未來的困難在哪裡就沾沾自喜,你的樂觀就是盲目的。企業家要非常明白,你這個行業的什麼東西會讓你死。

企業要花很多時間去考慮公司內部怎麼改革,以適應未來。辦法是要想出來的。因為你把門堵住了,員工就會想盡一切辦法在技術上完善,在產品上完善,在制度上創新,否則他們做起來就很簡單,加人、加原材料就是了,可那就亂套了。

所謂改革就是改革自己

要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情,現在的機會還是非常多的。

第一是消費的拉動。今天中國所處的消費市場的位置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我希望大家重新審視整個中國的消費市場。只有懂得了中國市場和市場規律,你才有可能做起來。比如,在美國用得好好的東西,到中國來有時候反而不靈了。美國人是花明天的錢,花人家的錢,中國人是花昨天的錢,花自己的錢,兩個市場是完全不同的性格。

再比如,我發現很多企業,尤其是跨國企業,他們經常給高管加工資,但是中國企業一定要給普通員工加工資,這是倒過來的。高管加工資,你一個月給他加五萬、十萬塊錢,他其實是沒有什麼感覺的,他覺得我反正就掙兩百萬;但是你給普通員工加3000塊錢、5000塊錢,他會非常感謝,而士氣就是企業的戰鬥力。

還有一點很重要,中國人一天到晚研究美國,但我們更需要研究自己,研究中國這個獨特的市場,研究它的市場規律。我認為了解了中國人的人性,瞭解了中國的市場,就可以找到機會。

有人抱怨互聯網經濟,其實根本不用抱怨。你抱怨,它在;不抱怨,它還在,而且它長得越來越快。大家說實體經濟不好,但是,這次參加“雙11”購物節的商家中,75%是新的實體經濟,他們這些公司完全按照消費者的需求來生產,特別是年輕人和新興群體的消費需求,這些新生代創造出來的需求以前都沒聽說過。所以,新實體、新消費正在誕生,不是實體不行了,是你自己的實體不行了;也不是零售不行了,是你們家的零售不行了。

乾貨大分享:關於企業競爭、危機、發展、改革、人才,馬雲這麼說

第二是改革的風口。中國現在所處的改革階段千載難逢,特別是反腐敗,還有全面脫貧,這是我們巨大的機會。在過去的1000年當中,中國的GDP有800年是領先的,但也有兩百年是落後的。就是因為改革開放,我們用30年就回到了世界第二。到了今天,我認為市場倒逼改革的壓力是難得的,但是不要等待改革,而是要創造改革。創造改革很重要的一點是從自己的企業開始創造起來,從自己的企業開始改革起來,不要等。

第三是科技的風口。過去20年,互聯網公司很風光,但是20年不能說明什麼問題。第一次技術革命,從蒸汽機發端到完成有50年時間,前20年是技術革命,後30年是技術應用。第二次以能源驅動的技術革命也是這樣,任何一場技術革命,都是後面30年才真正發力的。

今天我想告訴大家,20年的互聯網公司,剛剛過了21年,後面的30年,不管你是“+互聯網”也好,“互聯網+”也好,變革都勢在必行,並且遠遠超出大家的想象。

未來30年,商業的模式是什麼?跨界、小組織、快速文化創新……組織架構在發生很大的變革。

但中國企業不用太擔心,因為在座的浙商的企業,絕大部分發展了10~15年左右,如果已經是100年或者80年的企業,那改起來是非常痛苦的。

今天,在DT時代,所有的企業都是透明的、分享的,所有的企業都必須是創新的、獨特的,原因是什麼?因為消費者要求你透明,消費者要求你分享,消費者喜歡的東西是創新的、獨特的,如果你不是一個以消費者驅動、以客戶驅動的企業,基本上要做死。

所以,一切圍繞客戶,圍繞消費者去轉,這個企業在21世紀才有機會。所謂改革就是改革自己,適應未來,適應消費者,適應需求。

還有一點,未來的世界不會建立在規模經濟上,不會建立在金錢、權勢和力量上,而是建立在知識、智慧和創新上,而且很多問題是在發展中解決的。比如交通工具,以前大家用馬車,馬路上就會有很多馬糞,大家就討論怎麼解決馬糞的問題,要有人去撿、去掃。汽車出現以後,馬糞開始減少了,當大部分人的注意力還在馬糞上的時候,少部分人把注意力放在了汽車上,於是圍繞汽車生態的產業圈慢慢建立起來……很多公司需要想一想,未來是什麼。

對任何東西都要有前瞻性的思考,為未來改革今天才有意義。

乾貨大分享:關於企業競爭、危機、發展、改革、人才,馬雲這麼說

今天,大家思考一下,如果你在十年以前,什麼事情今天做會不一樣?同樣的道理,你站在十年以後思考現在,我這家企業必須做什麼事情,十年以後才有機會?你越不知道明年怎麼過的時候,越要思考五年以後、十年以後。

21世紀,企業一定要高度注重組織變革,組織、人才、變化,經濟不好的時候,就要在這些方面練內功。當年,毛澤東在延安做了三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第一是建立抗日軍政大學,用以培養幹部;第二是開展延安整風運動,以統一價值觀和使命感,重塑理想主義;第三是南泥灣開荒,要先活下來。今天,在經濟形勢不好的情況下,企業也要思考這幾個問題。

首先,要用理想主義繼續保持對未來的樂觀,想清楚你這家企業要做的什麼事情是別人做不到、做不好的。其次,要重新培訓管理層和員工,因為好的時候,大家是靠市場和運營;不好的時候,冷靜下來,要學習管理,重新整理人才,把不好的人請出去,把好的人請進來。這時候加入公司的人往往是想清楚了才來的。

再說南泥灣開荒,請大家在困難的時候守住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把產量搞好!

企業永遠要把資源放在可以聽見炮聲的第一線上,只有第一線的員工創新的速度越快,創新的成本越低,你才有可能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