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十三陵在北京,明孝陵在南京,为何湖北钟祥还有一座明朝皇陵?

宋安之

湖北钟祥的明皇陵是明显陵,葬的是嘉靖皇帝的生父,兴献王朱祐杬。为什么被称之为皇陵?那是因为嘉靖皇帝朱厚熜追尊了生父为皇帝。

(朱祐杬)

朱祐杬是明宪宗成化皇帝朱见深第四子,在成化帝在位时获封兴王,弘治七年就藩,封地为湖广安陆州(即今天的钟祥市)。正德十四年,朱祐杬去世,武宗皇帝赐谥号献,故称兴献王。葬于钟祥市东北松林山,那时陵墓称为兴献王墓。原本那也就是一座普通的明朝王爷墓地,但是后来发生了变化。起因要从宪宗朱见深之后的皇帝世系说起。

(朱厚照无后)

朱见深死后,其第三子朱祐樘继承皇位,是为明孝宗弘治皇帝。孝宗仅有一子,即明武宗正德帝朱厚照。朱厚照无子而死,皇位产生空缺。古代皇位继承,无外乎父死子继、兄终弟及两种。现在武宗既无皇子又无皇弟,于是只能从堂弟中找,于是首辅杨廷和选中了兴献王之子朱厚熜。朱厚熜是朱祐杬第二子(长子早夭),从血统上来说也与武宗最为接近。于是,朱厚熜入京继承皇位。

(朱厚熜)

可惜朱厚熜不是省油的灯,他即位后即爆发了明朝著名的“大礼议”事件。朱厚熜强调自己是“继统不继嗣”,只是来做皇帝的,而不是像大臣们说的给孝宗皇帝做儿子的。他的父亲还是朱祐杬。经过与大臣们长达三年的斗争(在此不多做赘述了),将父亲朱祐杬的尊号由“皇叔父兴献大王”到“皇叔父兴献帝”到“本生皇考兴献帝”最后到“皇考恭穆献皇帝”。

(明显陵)

这就明确了尊朱祐杬为“皇考”,不仅给朱祐杬谥号“恭穆献皇帝”,还给他加庙号“睿宗”,入太庙受后世祭拜。朱厚熜的生母蒋氏也被尊为“慈孝献皇后”。于是,朱祐杬、蒋氏夫妇成了皇帝皇后,兴献王墓也就升格为皇陵,屡次加盖扩建,形成了庞大的规模,被称为显陵。


伊耆角木

湖北钟祥那座明朝皇陵叫显陵,是明世宗朱厚熜(嘉靖皇帝)的父亲兴献王朱佑杬的陵墓。

钟祥是朱佑杬的封地,也是朱厚熜呆了十五年的地方。

为了显陵能够合法化,嘉靖帝朱厚熜和朝臣之间也爆发了无数次的争斗,最终的结果是明太宗朱棣被追尊为明成祖,明仁宗朱高炽的牌位被挤下了太庙正堂。

大明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正德皇帝朱厚照驾崩。这位童心未泯的皇帝并没有留下子嗣,也就意味着大明帝国的皇位没有了法定的第一继承人。

国不可一日无君。

首辅杨廷和按照《皇明祖训》中“兄终弟及”的原则,将帝国最大的一顶帽子戴在了兴王朱厚熜的头上,因为他的血缘和朱厚照最为接近。

一个湖北安陆的小王爷摇身一变,成为大明帝国的最高统治者,那一年朱厚熜才十五岁。

可是没有人会料到,这个十五岁的少年其实是一头伪装的霸王龙,他不顾礼法毅然揭开了以谁为皇考(宗法上的父亲),以及生父朱佑杬尊号的皇统问题进行了长达三年半的“大礼仪之争”。

朱厚熜一意孤行,追尊生父朱佑杬为兴献皇帝,生母为兴国皇太后,称明孝宗朱佑樘为“皇伯考”。


最终还是朱厚熜获胜!

嘉靖十七年九月(公元1538年),朱厚熜为了自己生父的牌位能够进入太庙,追尊明太宗朱棣为成祖,请下明仁宗朱高炽的灵牌给朱佑杬让位,追尊朱佑杬为“睿宗知天守道洪德渊仁宽穆纯圣恭简敬文献皇帝”,灵位排序在明武宗朱厚照之上,同时改兴献王墓为显陵。

至此,大礼仪之争以朱厚熜的胜利而告终。

明朝多了一位没当过皇帝的皇帝,中国多了一处明皇陵,多了一份历史遗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