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 區塊鏈及加密貨幣新聞聯播

新聞

  • Bithumb強化反洗錢,防止虛擬貨幣被用作犯罪資金等用途
  • 俄總統顧問:歐亞經濟聯盟將會引入數字貨幣
  • CryptoKitties因涉嫌違反NDA面臨訴訟
  • 全球首個高校共建區塊鏈創新聯盟“青藤鏈盟”在京成立
  • 烏克蘭首都或將豎立中本聰虛擬紀念碑
  • 羅斯柴爾德家族或將籌備數字貨幣項目IMMO
  • 區塊鏈資本合夥人Bogart:比特幣儘管虧損但仍值得購買
  • John McAfee:將每天推出數字貨幣區塊鏈相關視頻
  • 委內瑞拉比特幣交易量上週達到3.87萬億玻利瓦爾
  • 波蘭數字貨幣稅法因投資者抵制監管崩潰
  • GMO 互聯網集團推出首個7納米挖礦設備
  • 因數字貨幣借記卡推出 歐洲使用比特幣更便捷
  • 吳忌寒:廖翔正在花錢要求記者寫BTG遭51%攻擊的消息
  • 360發佈白皮書:8成數字貨幣錢包存安全隱患,38%核心代碼未加固
  •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林念修:將持續推動區塊鏈等新技術、新產業的發展
  • 工信部副部長陳肇雄:工信部將加快核心技術研發,推進區塊鏈等技術交叉融合
  • 馬雲:未來10-20年內 機器智能、IoT和區塊鏈三大技術讓人類面臨挑戰
  • 招商銀行信息技術部總經理:銀行業是區塊鏈技術很好的應用場景
  • Altmarket CEO:當收益不足以吸引礦工保護網絡時網絡會遭到攻擊
  • 工程院院士沈昌祥:
    可信免疫的計算模式才能解決區塊鏈安全問題
  • 網信辦信管局局長梁立華:2025年全球GDP中有10%的相關信息將用區塊鏈技術保存
  • 工信部李穎:區塊鏈今天的發展跟90年代初互聯網還相差很遠
  • 京東物流程巖:區塊鏈在物流領域的發展方向應該是“區塊鏈+人工智能+物聯網”

媒體觀點

  • 清鏈學堂李俊明:微信七年前遭受用戶嚴厲批評,但現如今人們生活已經離不開微信;區塊鏈技術和微信一樣,現在有批評爭議,未來同樣很光明。未來區塊鏈領域將不再僅限討論幣價漲跌。
  • 灰度投資公司總經理:關於比特幣生存能力的問題,似乎只有兩個結論。無論是支持“ 泡沫 ”論點,還是支持“ 未來貨幣 ”概念或任何其他立場,都必然導致“繁榮或蕭條”兩種結論之一。就比特幣而言,沒有中間立場。而對於比特幣的命運如何,Sonnenshein認為,只要技術不斷改進,數字貨幣就有希望,比特幣的未來與其在新興的數字貨幣格局中保持相關性的能力息息相關。
  • 俄羅斯央行第一副行長奧爾加·斯科羅博加託娃將區塊鏈應用劃分出兩大用例:首先,區塊鏈系統可以用於銀行支付處理的分佈式結算基礎設施,比如Ripple和Corda;其次,可以提供智能合約功能的區塊鏈平臺,比如以太坊和超級賬本
  • 恆大研究院任澤平:智能合約可能是區塊鏈上最具革命性的應用。如果智能合約在區塊鏈上實現廣泛運用,經濟分工將在互聯網時代進一步細化,全球範圍內的各網絡節點將直接對接需求和生產,更廣泛的社會協同將得以實現。如果上述願景實現,區塊鏈技術與行業的結合有望迎來“從1到N”的爆發時刻,它的爆發或將不是線性的而是非線性的,區塊鏈也才可能從“信任機器”升級成為引領產業浪潮的重要“引擎”。此外,他還預測了行業發展趨勢,在行業方面,預計未來3-5年將以金融行業為主,逐漸向其他實體行業輻射,更多切合實際的場景加速落地,行業從“1到N”發展出包括娛樂、商品溯源、徵信等。技術方面,目前聯盟鏈的共識算法、技術性能相較於大型公鏈可以更好地滿足企業對實際商業場景的落地需求,預計未來三年將大規模發展。政策方面,區塊鏈可以增加執法透明度,探測行業信用情況,加快實體經濟革新,預計未來各國將根據自身情況不同力度地輔以政策支持。全球區塊鏈相關公司超95%以上融資事件處於種子輪、天使輪及A輪階段,B輪及以後只佔3%,這說明目前產業依舊處於早期階段。而2014年後VC融資輪投數量逐步減少,平均輪投規模逐漸增加,說明產業已經逐漸進入早期階段的尾聲。此外,通過智能合約的廣泛運用,區塊鏈將創造多個特定領域的線上細分市場,直接對接全球範圍內各網絡節點間的需求和生產。網絡拓撲意義上的分工協同將與地理意義上的分工協作將形成更緊密和更深層次的互補,區塊鏈也有望從“信任機器”升級成為產業浪潮的重要“引擎”。
  • 分析師Naeem Aslam:自2017年12月以來,儘管比特幣已經失去了一半的價值,但哈希值仍在繼續上升。市場分析師Naeem Aslam認為,這一趨勢暗示著即將到來的價格上漲。根據Aslam的數據,礦商對比特幣的前景仍持樂觀態度,否則,他們將更樂於轉移資源去開採其他的數字貨幣。
  • 數字貨幣分析師:生產諸如BTC或ETH等數字貨幣所消耗的能源要比生產法定貨幣小得多。Young認為,目前絕大多數人都把比特幣的用電量與美聯儲等央行的紙幣生產作比較,而不考慮發放和轉移資金所需要的體力勞動,能源以及電力消耗。因為BTC的分散性,沒有第三方被要求進行交易,因此不會像傳統銀行一樣僱傭數十萬員工去處理業務,這會讓數字貨幣在與法定貨幣競爭中佔據一定優勢
  • 央視財經:節目採訪了參加2018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的“數字經濟之父”唐·塔普斯科特、張首晟、陳磊等嘉賓,並稱預計將在2018年-2019年之間,出現一批區塊鏈應用場景和技術。同時提出,如何用可落地的區塊鏈場景應用和技術來替代虛擬貨幣引發的泡沫。
  • 李想:影響投資計劃與風險管理的因素有三點

1.認知價值:項目本身的熱度、流通性溢價。熱度包括人群熱度和資金熱度。流通性溢價主要看令牌的交易流動性,流通性高大眾可藉此提高對區塊鏈的認知,由此對區塊鏈價值產生正面影響。

2.信息不對稱:包括投資者的信息來源、信息加工、個人的性格心態三個方面。信息來源不同如信息接收端相對決策者、媒體獲取信息的速度更慢;信息加工的過程,也就是對信息的理解不同;個人的性格心態,如保守型的人投入資源可能相對較少。

3.人性:理解自己與他人,利用市場人性獲得所需資源。正確的投資理念大多是逆向操作,而不是市場漲就買入,市場跌就賣出。

  • 楊東:區塊鏈作為信任傳遞的工具,能夠在沒有中心化節點的前提下實現陌生人之間的可信記賬,從而為金融交易和經濟生活的其他方面帶來巨大的機遇。有人曾稱區塊鏈是比人工智能更偉大的技術,這句話不無道理。從維度上來看,人工智能更主要是解決生產力,而區塊鏈更多的是解決生產關係,所以區塊鏈比人工智能維度更高,因此對經濟社會國家,乃至個人更具廣泛的影響和衝擊,因此區塊鏈火爆是必然的。
  • 劉曉蕾:中國有必要做自己的數字資產交易所,監管不是管死。這是一個摸索的過程,總是要開始,不是你把它管死了就是最好的監管,我們認為是尋求一個最優的監管方法。比如說現在我個人觀點,我們應該考慮自己搞一個數字資產的交易所。數字經濟大家都認同,數字資產作為核心資產,我們作為一個大國,無論是爭奪這個資產的定價權也好,或者話語權也好,開發一個或者我們自己去搞一個,我們自己的數字資產交易所,都是非常非常有必要的,我們也就會摸索出來一個比較好的監管的經驗在中國是ICO和加密數字貨幣交易平臺是非法的,但並沒有禁止買賣比特幣
  • 元道:ICO遲早會開禁,當全球都可以ICO,為何中國不可以。區塊鏈初期階段最可愛和偉大的地方是不確定性,任何打著區塊鏈名義比如說承包、半個月內翻番都是紅色警報;可愛之處在於不確定,任何的“確定保障”都是紅色警報的基本標誌。ICO應該由合格的投資者參與,不是由老百姓參與的。購買者自己要有足夠承擔風險和判斷的能力,區塊鏈這三個字發明得特別好,與互聯網的平行世界,互聯網兩個部分組成,一個是互聯網的基礎設施全世界共建共享,任何一個人可以參與,互聯網之上是互聯網平臺,平臺經過20多年的發展,平臺是獨享。什麼是區塊鏈?把這些核心能力下沉變成一個共同的基礎設施,包括去中心化的身份,包括這些支付,這些核心能力都變成大家共建共享共有的一個能力,有了這樣一個新基礎之後,所有人回到一個起跑線上,因此區塊鏈可以創造一個比互聯網規模大10倍,100倍的藍海。
  • 張首晟:整個世界上都圍繞著全球化做討論,中國是完全擁抱全球化的。走向全球化,首先不應該有中心區域,其實用區塊鏈是最好的辦法。中國已經把“一帶一路”建成一個國策,怎麼推行?張首晟指出,本來每個國家都是去中心化的國家,在“一帶一路”上面,先推區塊鏈比現在中國推區塊鏈來得好。全球範圍裡面,每個國家有自己的金融系統,“一帶一路”再加“一鏈”連在一起,是中國可以對全球化起的作用,互聯網是交換信息,區塊鏈交換的是價值,我們可以想象在互聯網時代大家相互交換自己所產生的信息,但是在區塊鏈上面我們回答一個問題比如說我們要寫一本書,全世界的網民一起寫一本書,怎麼來加N+1,回答就是我們要解一個數學難題,是很難解的,一旦解出來是很難被驗證的,誰把這個解出來,誰就有權把這個加進去,這是一個思想
  • 俄羅斯央行副主席:在技術證明加密貨幣的適用性後 可以重新考慮將其作為支付手段
  • “數字經濟之父”唐·塔普斯科特:區塊鏈技術改變了個人的生活方式,“未來每個人都會有一個主權身份,我們可以自行採集自己的數據、決定以什麼方式公開這些數據。政府也有合理的權力獲得很多數據,但是我們身為公民也有自己合理合法的權力。世界上哪個政府會率先走向區塊鏈,走向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政府呢?迪拜說它要走在第一位,中國其實是具有世界上最理想的條件,可以重新革新、加強信用、消除腐敗。因為區塊鏈上面是完全透明的,陽光是最好的消毒劑,讓我們的體制變成‘裸體’,它必須強身健體。分佈式賬冊的技術代表了互聯網第二個發展階段。四十年來,我們由傳統的信息機構到現在基於價值的互聯網,包括股票、債券、房產、藝術品、文化資產,我們自身的身份,碳排放權,任何有價的資產都可以用區塊鏈來以安全、私密方式進行交易,而無須依託一箇中介機構,不需要有大家信賴的中間平臺,信用的建立可以單靠程序代碼,所以區塊鏈技術可以說是經濟體的操作系統,也是一個平臺,讓我們可以革新企業和公司的模式。
  • 陳磊:區塊鏈難懂的原因主要是沒有把中文翻譯的通俗易懂,概括來說“共識記賬本”更能體現區塊鏈的本質。陳磊將家庭記賬來解釋“共識記賬本”的概念,主要原因是:第一賬不會錯,第二信息公開透明,家裡所有開支都很清楚,第三信息不能篡改。區塊鏈通過算法高效、高性能地去解決賬單問題。在科技領域區塊鏈也是一個重要的突破口,如果能夠在家庭這樣的小環境裡面建立這種信任,也可以在社會產業裡面建立信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