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院裡非常重要的一個場所 象徵法寶!

法堂,是供奉經律論三藏與講法的地方,象徵三寶中的法寶,是禪寺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場所。

佛教是宣揚真理、傳播智慧的宗教,所有的施設目的都是在凸顯真理智慧的內涵,以期落實到每一個眾生的心中,讓有機會接觸佛法的眾生,都能脫離一切苦厄,過上解脫自在安祥的生活。從廣義上說,整個寺院都是宣揚佛法的場所;從狹義上講,法堂是禪寺講法的地方,供奉經典的地方,相當於律寺、講寺的講堂。

演說、講論佛法的殿堂稱作“法堂”,是七堂伽藍之一,乃禪林傳宗演教的地方,相當於講堂,而“講”通於“講教”,在禪宗,為別於他宗,且示其教外別傳、直指人心的佛法根本宗旨,所以特稱為“法堂”。通常位於大雄寶殿的後方,及丈室的右方。由於各寺院大小不同,地勢不同,此非硬性教條規定,個別寺院的建設也有所區別。

在《華嚴經》卷五中說:“世尊凝睟處法堂,炳然照曜宮殿中。”說明佛陀住世時,就有法堂的建立。在《大方等日藏經》卷一中也提到佛陀教導弟子說:“於當來世,是中皆應起立塔寺,造作法堂。”以便於佛教的弘化。法堂在中國佛寺的建立歷史悠久。《六學僧傳》卷十七《隋羅雲傳》載:“上明東寺,其法堂十二間,蓋道安、曇翼所造。”《景德傳燈錄》卷四《慧忠傳》載:“後眾請入城,居莊嚴舊寺,師欲於殿東別創法堂。”據此可知,隋唐以前的法堂建制已具規模。到了百丈懷海禪師制禪院規約,一個道場只有一個法堂和修行的生活設施,不建佛殿等。由此可見,佛教傳入中國發展到禪宗時期,對大眾更深度的關懷,甚至不建佛殿,但也沒有忽視修行生活。由於佛教流傳歷史的久遠,各宗對佛法的詮釋也有所不同。禪宗本著繼承佛陀的本義本懷,契理契機、應病與藥,運用棒喝機鋒等靈活形式來啟發學人悟入佛法大義,但並沒有忽視弘揚佛法這唯一的使命,法堂的設立即為了能夠定期性或隨機性地來演揚佛法。

法堂的建築一般是兩層樓,其上即是藏經樓,既有供奉法寶(經典)的功能,又有圖書館與閱覽室的功能,以供有能力研究的大眾來研究佛理,學習知識;樓下是講法的地方,內部佈局依照皇宮的太極殿形式建立,堂內中央設一高臺,四方均得仰望,以便於聽聞佛法。高臺上有座,名獅子座,為禪師代替佛陀說法時所居。後來法堂建制稍有不同,一是無中央的高臺,二是法座後方設有大板屏,已經改變了原來朝制的樣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