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國的動員兵:59-2A主戰坦克背後的故事(下)

升級火控 該車配備了雙向穩定自動裝表簡易射控系統,射擊精確度大幅提高,射擊瞄準/預備反應時間大幅縮短。測試結果顯示,此套火控系統能在短暫停車情況下,對運動目標實施準確打擊,對靜止目標的反應時間不大於7秒,對移動目標反應時間不大於10秒,使用脫殼穿甲彈射擊固定目標的有效射程可達2 500米,對移動目標有效射程則為2 400米。爬上車身,可以看到車長指揮塔前安裝有一座新型的炮長夜視用微光觀瞄鏡,白天炮長仍然可以使用火炮左側橢圓形的59式坦克炮炮長晝間瞄準鏡進行操炮,夜間則使用處於炮塔上方微光瞄準鏡,使患有“夜盲症”的59式坦克擁有了可靠的夜間打擊能力。從打開的艙蓋往裡看,可以看到這個觀瞄鏡下連著一個DCC綜合控制檯,從銘牌來看該控制檯綜合控制了穩定器裝置、電操作裝置和擊發三項。

59-2A式坦克還有一個與59-2式坦克差別較大的地方,該車實現了全被動夜視化,包括炮手、車長與駕駛都使用了微光夜視或瞄準儀,不需要安裝會暴露自身位置的紅外線探照燈,夜戰能力大幅提高。而在列裝的59-2式坦克上還保留了駕駛員用紅外夜視儀,所以在左側翼子板上方還有一個獨立的紅外小燈,成為59-2式坦克的識別標誌。

共和國的動員兵:59-2A主戰坦克背後的故事(下)

綜合防護 有資料稱59-2A式坦克首次在車首上部掛裝了新型複合裝甲,為了安裝這一裝甲板,車首上的大燈也被移至車體兩側翼子板上方,但保留了防浪板安裝位置。博物館中的這輛樣車正面並未安裝附加的複合裝甲板,在廠區一輛破舊的59式坦克樣車底盤上,確實有用螺栓固定在前裝甲上的整體式附加複合裝甲板,非常厚重,為確保航向機槍射擊正常還在這塊裝甲板上留有射擊用小孔,車體兩側也加裝了側裙板來保護懸掛系統,或許這就是59-2A的初樣車底盤吧。

此外,在多輛樣車上都看到炮塔兩側配備的四聯裝拋射式煙幕彈發射器,這在59式坦克改進工程中算是第一種型號,使用的煙幕彈射程可達100米,能製造出一個寬60米、高8~10米的煙幕屏障,持續時間為2分鐘,可有效降低敵方反坦克武器命中率。比起原本位於車尾的發動機熱煙幕發生器,煙幕彈發射器體積小、反應速度快、煙霧效果更好。

轉到車尾,可以看到炮塔尾部首次在59系列坦克上安裝了屏蔽用隔柵,既可以搭載隨車物品,又能對炮塔後部提供一定的應對RPG破甲彈頭的防護力。此外,該坦克還安裝有自動滅火抑爆系統,在緊急情況下可以通過駕駛員人工開啟滅火抑爆系統,車體後部發動機艙防爆網處也安裝有可以拆卸的防彈蓋板,進一步提升對莫洛托夫雞尾酒瓶等拋擲燃燒物的防護。

共和國的動員兵:59-2A主戰坦克背後的故事(下)

工程機械 一拖廠是生產民用工程機械出身,該廠研製的59-2A式坦克也確實很有工程機械的特點。視線往車下看,可以發現車首下部不是傳統的牽引鉤,而是增加了一座機械推土鏟。據介紹,放下這個推土鏟後只需20分鐘就能完成一個坦克掩體,大幅減低坦克部隊人員的工作負荷。此推土鏟也是59-2A式坦克與其他59系列坦克外觀上最大的區別,不過與新型坦克的液壓推土鏟不同,該推土鏟需要人工收放,操作起來略顯麻煩。

一拖廠在59-2A式中型坦克的基礎上,還研製了專用的59-2A式掃雷坦克。而唯一的一輛59-2A式掃雷坦克樣車位於一拖廠內的停車場內,該樣車未安裝炮長微光瞄準鏡,取消了車首下部的推土鏟,安裝了一具J78LZ01型犁刀式掃雷器。這是一種車轍式、液壓升降、電氣控制的犁刀挖掘式掃雷裝置,外形類似於蘇制KMT-5、6、8型車轍式掃雷鏟,後者廣泛裝備在蘇式各型坦克車輛上,主要作用是在中等硬度的較平坦的可耕地和生荒地土壤中實施掃雷作業,為坦克掃出一條可供履帶通過的車轍道路。J78LZ01型犁刀式掃雷器副犁展開時為4.16米,副犁收起時為3.39米,能以車轍式掃雷犁開闢出兩條寬度分別為0.85米的車轍式通路,最大挖掘深度為0.18米,掃雷速度為4~6千米/小時,掃雷率大於90%。

共和國的動員兵:59-2A主戰坦克背後的故事(下)

另外,該掃雷坦克還在2個犁刀之間安裝了一對彈性杆,用於掃除埋設在兩個車轍之間的觸發杆式炸底盤地雷。有趣的是為了防止掃雷器收起來後對後方兩側的車大燈的影響,該車又將兩側位置的車大燈移到了首上裝甲的中間位置,這一佈局在59系列坦克中也是獨一份的。

綜上所述,59-2A式中型坦克是完全利用我國自己的技術對老裝備改造的成果,它性能穩定,工作可靠性較好,對原59式坦克的工藝繼承性強、成本低、便於組織批量生產,特別是採用的新工藝、新材料、新技術和良好的維修、使用性能,受到試驗部隊的高度評價。59-2A式中型坦克也是筆者父輩工人們辛勤付出的結果,證明了在上世紀90年代之前,洛陽同樣存在一個坦克研發生產試驗一體化基地,隨時準備應付可能突如其來的裝甲洪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