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反反覆覆的肩周炎,該怎麼辦?

肩周炎又稱肩關節周圍炎,俗稱凝肩、五十肩。以肩部逐漸產生疼痛,夜間為甚,逐漸加重,肩關節活動功能受限而且日益加重,達到某種程度後逐漸緩解,直至最後完全復原為主要表現的肩關節囊及其周圍韌帶、肌腱和滑囊的慢性特異性炎症。肩周炎是以肩關節疼痛和活動不便為主要症狀的常見病症。

面對反反覆覆的肩周炎,該怎麼辦?

肩周炎高發人群

1.50歲以上的老年人,尤其是當存在著生理的一過性自主神經、內分泌系統紊亂時,有新陳代謝障礙和軟組織退行性變,對於損傷反應不易修復,進一步發展,可致肩部某些肌肉疼痛性痙攣,廢用性萎縮。特別是炎性組織的異常修復、粘連等,最終可導致肩關節功能障礙,形成典型的肩周炎。

2. 慢性累積性疲勞損傷係指在長期的週而復始的重力作用下,雖然受力一般仍在肩關節軟組織強度內,但組織出現了慢性疲勞,強度和韌性即下降,有的表面無特殊變化,但內部組織結構已出現損傷或病理改變。如廚師的工作掂大勺和使用刀、鏟、勺的姿勢和活動量即屬此類;教師寫黑板板書時上臂外展、上舉、內旋姿勢;司機把握方向盤的姿勢等等,日積月累,容易造成肩周炎的發生。

面對反反覆覆的肩周炎,該怎麼辦?

臨床表現

1.肩部疼痛

起初肩部呈陣發性疼痛,多數為慢性發作,以後疼痛逐漸加劇或鈍痛,或刀割樣痛,且呈持續性,氣候變化或勞累後常使疼痛加重。肩痛晝輕夜重為本病一大特點,若因受寒而致痛者,則對氣候變化特別敏感。

2.肩關節活動受限

肩關節向各方向活動均可受限,以外展、上舉、內旋外旋更為明顯,隨著病情進展,由於長期廢用引起關節囊及肩周軟組織的粘連,肌力逐漸下降,加上喙肱韌帶固定於縮短的內旋位等因素,使肩關節各方向的主動和被動活動均受限。

3.怕冷

患者肩怕冷,不少患者終年用棉墊包肩,即使在暑天,肩部也不敢吹風。

4.壓痛

多數患者在肩關節周圍可觸到明顯的壓痛點,壓痛點多在肱二頭肌長頭肌腱溝處、肩峰下滑囊、喙突、岡上肌附著點等處。

5.肌肉痙攣與萎縮

三角肌、岡上肌等肩周圍肌肉早期可出現痙攣,晚期可發生廢用性肌萎縮,出現肩峰突起,上舉不便,後伸不能等典型症狀,此時疼痛症狀反而減輕。

肩周炎發病的階段

急性期:以肩關節疼痛為主要表現。炎症初期,肩部疼痛難忍, 常有日輕夜重的特點。在急性期應減少運動,充分休息。劇烈活動不利於炎症吸收,反而會加重炎症滲出,造成日後更廣泛的關節粘連。

粘連期:以疼痛減輕,而出現肩關節活動受限為主要表現,如不能上舉,常影響日常生活。

恢復期:是肩關節疼痛基本消失,關節功能開始恢復至完全恢復的階段。

面對反反覆覆的肩周炎,該怎麼辦?

物理療法

中藥療法

日常鍛鍊方法

1.彎腰轉肩

彎腰垂臂,甩動患臂,以肩為中心,做由裡向外,或由外向裡的畫圈運動,用臂的甩動帶動肩關節活動。

2.後伸下蹲

背向站於桌前,雙手後扶於桌邊,反覆做下蹲動作,以加強肩關節的後伸活動。

3.手指爬牆

面對牆壁站立,用患側手指沿牆緩緩向上爬動,使上肢儘量高舉,到最大限度,在牆上作一記號,然後再徐徐向下回原處,反覆進行,逐漸增加高度。

4.聳肩

坐位或立位,兩肩聳動,幅度由弱到強,每天2次,每次50~100下。

5.摸頸

坐位或立位均可,兩手交替摸頸的後部,每天2次,每次50~100下。

6.擱手壓肩

將患側手擱在與肩關節等高的物體上,用健側手按壓患肩部,一按一鬆,反覆進行。

7.枕手展肘

頭枕雙手 患者仰臥位,兩手十指交叉,掌心向上,放在頭後部(枕部),先使兩肘儘量內收,然後再儘量外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