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火燒上方谷下雨時,為什麼不用弓箭?

談談價值投資

不是不用,是沒來得及用。


諸葛亮火燒上方谷,最主要的目的是消滅司馬懿。

用火攻是最好的辦法,大火可以造成無差別殺傷,比弓箭的殺傷力要強的多。

大火一起,玉石俱焚。尤其是上方谷葫蘆形的特殊地形中,大火堵住出口,司馬懿必然落得個葬身火海的下場。鎧甲再厚、衛兵再多也沒用。所以諸葛亮精心謀劃了這個火攻計劃,只要司馬懿進入上方谷,正常情況下必死無疑。所以諸葛亮就沒有準備用弓箭。太過於自信了。

弓箭很難殺傷司馬懿。

諸葛亮軍中肯定有很多弓箭手,包括先進的諸葛連弩。但是要想射殺司馬懿,也是難上加難。首先,司馬懿身披重甲,弓箭的很難穿透,造成實質性傷害。其次,司馬懿位於中軍,身邊親兵衛隊數不勝數,有這些人擋著,很難直接射中司馬懿。第三,大軍混戰之中,很難確定司馬懿的具體位置,要想射中,更加困難。即便是萬箭齊發,有眾人保護,司馬懿也能順利逃脫。在三國演義實際的描述中,上方谷火剛滅,司馬懿就衝出了包圍圈,逃之夭夭。可見困住司馬懿的是大火,而不是蜀漢的軍隊。

綜上所述,諸葛亮在上方谷之所以沒有用弓箭,是因為他精心謀劃用火攻,認為萬無一失。沒有做好用弓箭的準備。火一滅,司馬懿就迅速逃走,諸葛亮沒有用射箭的時間。而且就算使用弓箭,也很難殺死司馬懿。


上將噯福斯

諸葛亮火燒上方谷時候,用的是疑兵計。


因為司馬懿多疑,恐怕被諸葛亮算計,所以諸葛亮讓少量的兵押送糧草,故意讓司馬的軍隊截獲自己的糧草,如此半個月讓司馬懿放鬆了警惕。

然後又讓被截獲的軍士故意透露諸葛亮打算和司馬懿打持久戰,還洩露了諸葛亮辦公的地點就在上方谷。而且,上方谷還是蜀漢的糧草儲存地。司馬懿覺得自己撈了個大便宜,於是決定出奇兵奇襲上方谷。


諸葛亮事先已經讓馬岱在葫蘆谷準備了乾柴火藥等引火之物,單等司馬這隻老狐狸咬鉤。


葫蘆谷這地方嘴小肚大,兩面都是高山,一旦兩邊出口被堵,在中間用火攻,準能烤成燒豬。


然後諸葛亮又讓魏延領500兵丁在葫蘆谷誘惑司馬懿,且敗且走,把他們引進葫蘆的肚子裡。


注意,不管是在上方谷的諸葛亮,還是作為疑兵的魏延,都不可能世人很多,因為要誘多疑的司馬懿上當,人太多了肯定露餡。

即使這樣,司馬懿還是疑心重重。讓張虎、樂綝領了一萬人馬在外接應。


這時候上方谷火起,如果沒有下雨,司馬父子必備燒死,但是天不絕司馬,因為司馬父子一死,後面的西晉就沒戲了。


所以嘩啦啦下了一場大雨,為什麼諸葛亮不趁機用箭?


很簡單,弓箭的射程有限,即使諸葛亮在山上埋伏了人馬,亂箭齊發,射到司馬父子跟前時,那箭也沒有什麼準頭和力量了,跟撓癢癢差不多。


而且,司馬懿進葫蘆口偷襲上方谷的大軍是數萬,而諸葛亮為了誘惑司馬上當,把他們引到必死之地的葫蘆口,把所有的精銳部隊都撤了,最大的部隊不過是魏延領導的五白先鋒軍而已。


所以即使箭有準頭也射不死幾個魏軍。

上方谷之後,諸葛亮也迎來了他的大限,上方谷是他最後翻盤的機會,可惜天不佑,丞相也只能無語垂淚了。


這是《三國演義》上的故事,在《三國志》的真實歷史上,火燒上方谷根本沒有發生過。


薛白袍

首先,正史中是沒有上方谷之戰的,就是野史中也找不到記載,所以上方谷之戰是三國演義作者虛構的!諸葛亮設計引誘司馬懿進入上方谷中,然後雷炸火燒準備致司馬懿與其大軍於死地,但是天不作美,下起了瓢潑大雨,火被澆滅,司馬懿逃得性命!諸葛亮見下雨,為什麼不用弓箭呢?我來談談我的幾點看法!



一,諸葛亮為了準備火攻,壓根就沒有準備那麼多的弓箭!



諸葛亮費盡心機,為了使聰明才智不下於自己的司馬懿上當,進入自己預設的包圍圈,已經把木牛流馬等輜重全部扔在了撤退的路線之中,當然包括弓箭兵器!司馬懿也是能謀善斷之輩,若想讓司馬懿上當進入山谷之中,必定要放棄很多軍用物資,這樣作出潰敗狀才能騙的了司馬懿!所以不是諸葛亮不用弓箭,而是確定了用火攻之後,軍需物資已經按計丟掉了,包括弓箭!


二,山谷很深,弓箭作用不大,谷口安排射殺漏網之魚的弓箭手,又不宜太多!


上方谷很深,若是安排弓箭射殺的話,由於弓箭射程的問題,很難造成大規模殺傷,所以諸葛亮才做了火攻的計策!而在谷口安排的弓箭手,只是為了射殺逃跑的漏網之魚,還不宜過多,否則精明的司馬懿就會從蛛絲馬跡中察覺出不妥!

三,正史中,司馬懿是三國時期最大的贏家,晉朝政權的奠基者,小說中再怎麼演義,主線還是要尊重歷史的!

在正史中,上方谷一戰是沒有記載的!所以這是三國演義作者杜撰的情節,作者通篇其實是抑曹揚劉的,上方谷之戰的目的,是為了顯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和天命屬曹的無奈!而因為司馬懿不能死,所以作者在這裡,把司馬懿寫成了天降大雨,從而得以逃得一命!


方外談客

文/炒米視角

不知道小時候有多少人看《三國演義》的時候 ,和炒米有同樣的想法?“草船借箭”的時候,霧那麼大,曹操為什麼不射火箭?“馬躍檀溪”的時候,的盧馬是怎麼飛上去的?“華容道”的時候,為什麼趙雲、張飛攔而不截,非留給關羽去放?“空城計”的時候,司馬懿為什麼不派少量部隊衝進去試探一下?“上方谷”諸葛亮可是都可以借東風的人,卻算不出會下雨?

幼時太多疑惑解不開。直到長大後看了《三國志》,看了更加“人性化”的《三國》後,才有所感悟。任何虛構的東西,必然有不貼近實際的邏輯漏洞。《三國演義》過於優秀,過於普及,這讓我們對裡面很多人物形象和情節 ,深信不疑。這個世界上最難看清的過程就是,看回頭的路。目光所及,淡化了艱難抉擇的心境,卻又神話了正確的結果。

所以再去覆盤那些失敗的案例,哪怕是真的事件,也難以得到一個正確的路徑。更何況那只是一個虛構的情節。以故事結果去推導事件動因 其實是荒唐的。

如果真的有”上方谷”事件,那也必然不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因為該謀有太多的bug。“上方谷”本來就是山谷之中,周邊樹木重巒疊嶂,煙氣氤氳。有過在山裡生活經驗的人都知道,山雨不是氣候,雲漂何處,雨落何處?所以既然火攻,怎能不算雨落?這應該是考慮問題如何也逃不過的選項。

或許有人提出北方的荒山不同南方的山。上方谷谷地入口窄、腹地闊,兩邊高、中部低。那麼上方山堵住出入口後,就像一個瓶子。這種地理環境其實更容易造成對強流天氣環境。瓶底部燒灼,產生大量熱氣。學過中學物理的人都知道,熱氣上升,冷氣下沉。冷熱氣交匯,形成強對流天氣。這雨怎樣也逃不過。

那個懂天文、地理,精通奇門遁甲之術的諸葛亮物理常識不如如今的中學生。

那麼既然下雨了,為什麼不用弓箭?覆盤來看,根本無法使用弓箭。當上方谷內燃燒起來的時候,諸葛亮和他的蜀國軍隊應該在哪?有人說,當然是在山坡上了。我說不在,原因很簡單,一旦谷底燒起來,溫度最高的地方是哪裡?不在谷底。而就在山坡。什麼?怎麼可能? 學過中學物理的認應該懂得“焰心<內焰<外焰”溫度吧!所以如果蜀軍仍然伏在山坡,那麼最先烤焦的是蜀軍。所以諸葛亮的蜀軍應該是撤出了“上方谷”,那麼弓箭俯射,威力較猛。離開這種環境,弓箭還能有多大效果,不用講了。

所以看《三國演義》,開心就好 ,無需較真。因為在這一套理論裡,有個甚為煽情的解釋。因為諸葛亮洩露了太多天機而遭到的報應,所以在上方谷之戰後,諸葛亮借七星燈失敗不久便病逝在五丈原。這個解釋過於合理,竟然無法證偽!


炒米視角

火燒上方谷是發生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第五次北伐期間,但是縱觀《三國志》中都沒有找到火燒上方谷的記載,而且在記載中諸葛亮第五次北伐期間,司馬懿基本沒有出戰,一直在五丈原把諸葛亮耗死了。

所以諸葛亮火燒上方谷應該是《三國演義》作者虛構的,至於為什麼說不用弓箭?我認為是作者寫的故意為之的。

我為什麼說故意為之?我們熟悉《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看諸葛亮應該分為兩部分。前半部分,諸葛亮神機妙算,自信滿滿;後半部分,諸葛亮總是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總是有算不到的地方。

諸葛亮一出場便是“三分天下”,接著就是舌戰群儒,又算的老天必出東風,助周公瑾贏的赤壁之戰;可是到後半場,錯用馬謖,過於謹慎而放棄魏延的奇計,還有上方谷沒有算到會下雨。

如果按作者之前對諸葛亮的描述,諸葛亮可以算的老天幾時有風,幾時有雨。那麼後期他應該也是會算到上方谷有雨的,可是偏偏沒有。

所以我認為這是作者故意寫的,為了承接後期諸葛亮多次出現決策的失誤;也為了突出後期蜀國人才接二兩三去世,蜀國大任都壓在諸葛亮身上對諸葛亮的影響。


綜上,我認為這是作者故意寫的,突出後期諸葛亮的特點。


震霜秋


星下靜思


仰天笑


歷久不忘

火燒上方谷是《三國演義》虛構的,發生在諸葛亮和司馬懿之間的一場戰鬥。真正歷史上是沒有此事的。


老版《三國演義》和新版《三國演義》中,都採用原著的說法,只用了火攻。不過,在最近吳秀波主演的《虎嘯龍吟》中,有了改變,諸葛亮不僅用火了,還用了弓箭!

當司馬懿父子三人被火圍困時,司馬懿走頭無路。諸葛亮在谷頂,看見天色要變,忽悠司馬懿抓緊自殺,可以放過他的兒子。此時,魏延等不及,還射了司馬懿一箭。結果,司馬懿命大,這一箭剛好射在“心猿意馬”(司馬懿養的那隻烏龜)上。司馬懿高興的對諸葛亮吐舌頭!



此時,大雨傾盆而下,魏國盾牌兵衝進來護住司馬懿父子。司馬懿父子三人在盾牌的掩護下,爬出上方谷。

《虎嘯龍吟》改的比較大膽,但是已經注意到前面電視劇中諸葛亮沒用弓箭的問題。

(文/勇戰王聊歷史)


勇戰王聊歷史

首先這段故事,是《三國演義》虛構的,那麼就根據作者的意思,分析一下下雨時,為何不射箭?



第一,殲滅戰。

上方谷之戰,諸葛亮提前做好了計劃,把司馬懿引到上方谷,目的是要殲滅魏軍進入谷中的部隊或者司馬懿本人。不是擊潰戰。

第二,弓箭的威力。

弓箭作為殲滅戰,威力最大化就是火箭了,可以點燃周邊的一切易燃物體,這種附帶的效果才是殲滅有生力量的威力。

第三,暴雨的影響。

原文中,黑氣漫天,狂風大作,傾盆大雨。這樣的氣候能見度,弓箭的力量和準確度都會受到影響。

第四,有弓無箭了。

剛開始,司馬懿被截斷在谷中,這麼好的時機,弓箭手的箭是不會保留的,應該都作為火箭射出了。到不是要射死司馬,最主要是想燒死司馬懿。



第五,張虎,郭淮接應。

大雨澆滅了大火時,張虎他們已經殺過來接應了。

第六,作者的意願。

作者要表達司馬懿有老天罩著,不然要被諸葛亮給收了。否則,作者也可以讓司馬懿被流箭射中或者被洪水淹沒。

作者也不能讓司馬懿死了,但又要表達諸葛亮的智慧在司馬懿之上。所以,《三國演義》裡的意思是客觀因素使得司馬懿逃脫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