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都把卫青霍去病当偶像 诗文和史料让人怀疑:曹操是奸臣吗?

说起三国时期的英雄,所谓的“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并不是按照英雄的标准来评价的,而是按照“小说形象”来搞的一个想当然的排名,甚至都不是真正的单挑排名,因为这其中有很多一方将帅,他们虽然是“万人敌”,但指的是他们的统兵能力,让一方诸侯和职业保镖典韦赵云单挑,那就有点欺负人了。说句不客气的话,前面排的那些人的综合能力,甚至可能还真比不上袁绍刘表公孙瓒,就更不要说跟三国三巨头曹操孙权刘备相比了。就像韩信号称战神,但是却总被没啥文化的汉高祖刘邦玩弄于股掌之上,只好自我解嘲说:“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擒)也。”

父子都把卫青霍去病当偶像 诗文和史料让人怀疑:曹操是奸臣吗?

而曹操在《让县自明本志令》中的一句大实话,也能看得出三国第一英雄自然非曹操莫属:“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这话很自信,但是却一点也不是吹牛,孙权和刘备虽然也很牛,但是曹操称魏王之后,他们才相继成为汉中王、吴王,孙权那个吴王,还是曹丕册封的。

曹操在世的时候,只有袁术不知死活过了一把皇帝瘾,但也真的是“过把瘾就死”,结果先被曹操打残,又被曹操派的刘备、朱灵去给困死了。老袁家另一个不知死活的袁绍,也曾有过僭位称尊的念头,还曾经拿出一个“玉玺”给曹操看,结果也上了曹操的“死亡名单”。

父子都把卫青霍去病当偶像 诗文和史料让人怀疑:曹操是奸臣吗?

所以说曹操在维护汉室尊严和表面上的统一问题上,那是一点也不含糊的,从他的《上杂物疏》中,也能看出曹操曾经对汉献帝忠心耿耿,不言要给穷得吃不上饭的刘协送上奢侈品,还表示“这本来就是先帝赏赐给我家的,我这不叫送,叫还。”

从曹操两次跟汉献帝起冲突来看,都是汉献帝想先发制人干掉曹操,董卓的余孽董承本来就不是什么好东西,当上了车骑将军还不满足,仗着自己是汉献帝董贵人的亲爹,就像干掉曹操自己独掌朝纲;至于汉献帝的正牌老丈人伏完,那是仪比三司的辅国将军,在建安十四年就寿终正寝了。直到建安十九年,伏完跟女儿合谋要干掉曹操的密谋东窗事发,那时候伏完坟头上的树已经老高了。可以说,当时董承和伏完结成联盟要干掉曹操,跟对汉室的忠诚无关,那其实是外戚与朝臣的权力争夺,无论哪一方胜利,汉献帝都还是傀儡,只不过是牵线操控的人换了一个而已。

父子都把卫青霍去病当偶像 诗文和史料让人怀疑:曹操是奸臣吗?

在曹操本心,其实是想跟汉献帝搞好关系的。这也是他审时度势的结果:如果自己取代汉献帝而建号开国,那么孙权刘备乃至西凉韩遂、汉中张鲁、辽东公孙康,都有理由起兵“勤王讨逆”,本来曹操看着“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曹操《蒿里行》)”的惨状,就已经痛心疾首了。而自己建号称尊刀兵四起,那时候老百姓真的就是“没有最惨只有更惨”了。而在曹操眼里,皇帝其实是个苦差事:“天地间,人为贵。立君牧民,为之轨则。曹操《度关山》”所以他才说:“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现在总有人拿这句话来“证明”曹操要篡汉,可是熟读历史的人都知道,周文王从来就没去进攻过商纣王,而且放在曹操那个时代,汉献帝并不是残暴的商纣王,而且汉献帝也没资格残暴——除非是董承伏完等一帮外戚做大之后把汉献帝培养成汉桓帝汉灵帝,那自然另当别论。

父子都把卫青霍去病当偶像 诗文和史料让人怀疑:曹操是奸臣吗?

而且曹操也知道“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曹操《龟虽寿》”什么王侯将相、开国之君,一切都将是过眼云烟,最后都只能落个“土馒头”。为了一点虚名而令生灵涂炭,不管曹操是奸雄、枭雄还是英雄,这种事情都是能避免就避免。所以曹操才把自己六个女儿中的三个一股脑都嫁给了汉献帝,这实际也是一种拉关系示好:我现在就是最大的外戚,这回就没有外戚跟我动刀子了。

父子都把卫青霍去病当偶像 诗文和史料让人怀疑:曹操是奸臣吗?

有时候曹操是比刘备孙权还能顾全大局的,正当孙权刘表(刘备还寄居刘表门下)虎视眈眈蠢蠢欲动的时候,曹操亲帅大军去远征乌桓,虽然打胜了,但却是险胜,不但搭上了年轻的谋士郭嘉的性命,自己也差点渴死在大漠;赤壁之战后,本已元气大伤的曹操,还是派出自己最能打的黄须儿曹彰去北疆征战,曹彰也不负父望,连曹丕也不得不承认:“彰前受命北伐,清定朔土,厥功茂焉。”而曹彰的理想就是“丈夫一为卫、霍,将十万骑驰沙漠,驱戎狄,立功建号耳。”曹彰这个理想从哪来的呢?当然是受他父亲曹操的影响,因为曹操当年的理想,就是:“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希望死后能在墓碑上写上“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万里觅封侯,原来曹操心中的偶像也是卫青霍去病。

父子都把卫青霍去病当偶像 诗文和史料让人怀疑:曹操是奸臣吗?

曹氏父子能够把扬威朔漠、打出大汉血性与威名的卫青霍去病当做偶像,又怎么会是大汉奸贼?当然,时过境迁,有些事情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正像《芋老人传》说的那样:“时位之移人也。”曹操也是会变的,他要是不变,那些想凭着“拥戴之功”再进一步的属下们也不答应。而这可能也是曹操内心最大的痛处——崔琰那句“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正好戳中了他的痛处:我曹操可能也要变了,就是这该死的时局,让我做不成忠臣能臣!所以虽然崔琰并不是骂曹操,但是曹操还是赐死崔琰,可见曹操当时的心情是多么复杂。

父子都把卫青霍去病当偶像 诗文和史料让人怀疑:曹操是奸臣吗?

不管曹操是奸雄还是英雄,但是作为三国时期唯一能镇得住场子的大人物,笔者认为他还是要比“大汉皇叔”刘备更顾全大局,也比孙权更有英雄气概的,只是不知道读者诸君意下如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