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 1% 公司的核心價值主張

成為 1% 公司的核心價值主張

一個產品必然要經歷三個階段:1. WANT;2. NEED;3. UTILITY。

Facebook 的 F8 開發者大會剛剛落幕,這場大會吸引了業內人士的廣泛關注。相較於 FB 現在的輝煌,我們可以通過回顧它的初期發展,來探求社交產品背後的奧秘。許多人將 Facebook 用戶數的持續增加歸功於“growth 團隊”。的確,這支首創於 FB 的團隊立下了汗馬功勞,但同時我們也應意識到,在公司將目光投放在如何實現用戶增長之前,它的狀態已達到 PMF (product market fit)。

關於 PMF 這個概念,42章經之前的一篇文章裡已經有過非常詳盡的介紹——世上的創業公司只有兩種,一種是找到PMF的,一種是沒找到的。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會明白,所有打算追求產品爆發式增長的決策者,都需要理解這樣一點:

達到 PMF,才是鋪開市場的先決條件。

為什麼實現 PMF 是至關重要的一步?

所以,如何量化體驗?如何通過這一點來改良社交產品?很榮幸,我參與了包括 Facebook 旗下眾多軟件,包括數個手機遊戲以及社交產品在內不少 App 的開發、成長階段,並見證了他們的發展。從這些經歷中,我歸納出一個針對社交類產品消費者體驗的思考框架,劃分為三個階段。

整個過程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WANT”,顧客想要這樣一款產品;在第二個階段“NEED”中,“想要”轉化為“需要”;市場上的許多產品並未邁入第三階段“UTILITY”,而這個時期,單一的產品演化為一種效用。具體定義如下圖所示。

成為 1% 公司的核心價值主張

WANT——擁有新奇而獨特的核心價值主張;

NEED——顧客離不開這款產品,甚至願意付出付費;

UTILITY——產品特性延伸至其他產品。

頂尖的社交產品都必然會完整經歷這三個階段,而處於發展階段的產品還在這三個階段中的某一段。Facebook 和 Twitter 就是最好的例子,他們發展迅速,擁有極大的用戶群,正處於或已完成上述三個階段。

Facebook

成為 1% 公司的核心價值主張

階段一:WANT

2004 年 2 月,Facebook 在哈佛上線,兩週內,2/3 的哈佛學生註冊登錄。

Facebook 很快風靡學校,秘訣在於它允許學生互相訪問對方主頁。起初,FB 選擇了已有通訊錄的學校上線,因為這些學生已經有了相互聯繫的需求和行為。此外,FB 允許同學之間相互查看各自的檔案簡介,添加好友。很快,大家軟件上的好友人數超過了通訊錄人數。

階段二:NEED

在扎克伯格看來,Facebook 應該是線上的高校通訊錄。而且他給團隊定下的規矩是,求好,不求多。

這就直接導致了,Facebook 的創始者們一開始並沒有什麼好高騖遠的規劃,他們做的只是集中注意力,創造一個風靡高校的軟件。2005 年 12 月,FB 允許用戶在圖片中標記朋友,這一功能加速了 Facebook 的發展,也讓不少大學生更喜愛這款軟件。

階段三:UTILITY

2006 年 12 月,距離 FB 在哈佛的初次上線已經兩年半了,Facebook 不再將產品侷限於高校學生,而是開放給了每個人。這時的 Facebook,開始步入 UTILITY 階段的開端。

當社交軟件步入第三個階段,不再代表一種產品,而成為一種效用的代名詞時,你常常在其他產品上看見它的影子。FB 的生命力可以歸功於其為打造平臺而做的不斷努力,且在過程中,開發者們一直保留著 Facebook 的特點和功能。雖然同類產品不斷湧現,但 Facebook 沒有一味坐觀其他產品模仿,而將產品設計得更為簡單,更親近每位用戶,因此它也一直佔據極大的市場份額。

Twitter

成為 1% 公司的核心價值主張

2016 年 3 月 21 日,Jack Dorsey發出了第一條tweet。自那以後,Twitter 的發展歷程有起有伏,從下面這張趨勢圖中可以看清幾個重要節點。

成為 1% 公司的核心價值主張

階段一:WANT

2009 年 1 月 15 日,Jkrums 發佈了關於紐約哈德遜河客機墜毀事件的 tweet。對於 Twitter 而言,這是一個重要轉折點。(見下圖)

成為 1% 公司的核心價值主張

因為這標誌著,Twitter 先於媒體和博客,第一個將墜機事件公之於眾。這時,人們才意識到Twitter 在生活中的獨特作用。

階段二:NEED

自這條哈德遜河 tweet 之後,Twitter 的點擊率增長平穩,並且逐漸成為用戶獲取新聞信息的重要渠道。在媒體和電視上,也常常出現“關注我們的 Twitter 賬號…“等提示。媒體大量提及Twitter,吸引了不少觀眾註冊使用,並時常登錄賬號查看關注人的最新動態。

成為 1% 公司的核心價值主張

據上圖顯示,Twitter 在 2012 年 12 月點擊率達到頂峰,之後便不斷下滑,2015 年時,Twitter 已跌落至 2011 年初的水平。

階段三:UTILITY

不同於 Facebook,Twitter 並未邁入第三階段。但在第二階段中,其增長幅度巨大。開發者們開始使用 Twitter API,建立新的客戶和社交媒體分析工具。但是因為開發平臺過早爆發,12 年 8 月,Twitter 切斷了第三方軟件的 API 接入口,當年 12 月,Twitter 指數開始一路下滑。

產品特徵輻射其他公司產品,一直是 Facebook 的戰略之一,也是他們最終能進入第三階段,演變為社會效用的關鍵。 Twitter 在限制開發人員 API 訪問之前,也處於相同的狀態。但由於對 API 訪問的限制,以及產品發展缺少相應的歷史機遇等原因,使得消費體驗不佳,影響了公司進入第三階段。團隊為此做出了很多努力,想重新獲得開發者的青睞,但這些努力太微不足道,也來得太晚。

WhatsApp

成為 1% 公司的核心價值主張

2008 年,WhatsApp 還處於第一階段,團隊專注於提供快速、簡單和跨平臺的體驗。WhatsApp 如同能跨平臺使用的 iMessage,支持完全不同的手機系統,創造難忘的用戶體驗。通過和賬號與手機的關聯,用戶可以發送免費訊息。那時,蘋果產品還未完全普及,由於沒有同類軟件存在,WhatsApp 讓人新奇,獨一無二。

隨著用戶群體擴增,加之網絡效應影響疊加,WhatsApp 已經成為一種用戶需求,進入第二階段。而接下來,WhatsApp 需要讓更多的公司將其納入他們的產品中。這一策略與Facebook 的發展歷程類似,最終,FB 收購了這家公司。

Instagram

成為 1% 公司的核心價值主張

正所謂,時機勝過一切,Instagram 就是最好的例子。這是 iPhone 上第一批第三方照片應用程序中的一個,2010 年底時,大多數人都專注於 Facebook 平臺,並不認為移動端能實現營利,但其實已有很多投資者在此領域投資了近 10 年,那時的 Instagram 還處在第一階段。

創立初期,Instagram 沒有太多競爭對手。使用濾鏡優化拍攝的每張照片,的確很酷。

Instagram 的濾鏡是用戶最喜歡的部分,使用體驗很棒,感覺新穎而獨特,也因此吸引了大量用戶,形成社交網絡。朋友之間可以相互查閱各自發布的照片。隨著 iPhone 設備上的照相設備性能提升,Instagram的核心優勢也越為凸顯。

目前,Instagram 仍處於第一階段,每天都有大量用戶登錄使用。產品團隊專注於產品的核心價值體現,通過增添好玩的新功能吸引用戶,促進產品成長。新開設 Feed,explore/discovery,direct messages 區域,及幾個獨立的內容創建應用程序,有效增加用戶使用頻率、使用時間,有助於 Instagram 的發展。 開發者們試圖創建包含 Instagram 在內的早期健康生態系統,但這還不足以證明 Instagram 正邁向第三階段。

Snapchat

成為 1% 公司的核心價值主張

Snapchat 的啟動始於一個發現——許多產品無法吸引青少年。據 ABC 新聞報道,初期的Snapchat 對青少年有強大的吸引力。Snapchat 認為,每個群體是獨一無二的,需要特別對待。這也是他們的核心價值主張。

在第一階段,Snapchat 團隊特別關注青少年群體,這一點和 Facebook 團隊早期對大學生的關注如出一轍。這樣的關注重點有助於他們為用戶創造一段獨一無二的娛樂體驗。隨著Snapchat 的發展,他們仍堅持最初的核心主張,並據此開發更多的新功能。Snapchat 創造了“閱後即焚“功能,並在此基礎上開發了後續的 Messages,Stories,Discovery。 現在,Snapchat 正處於第一階段的中間位置,如果能一直觀察他的發展歷程,一定也充滿趣味。

結論

1、每個成功的社交軟件都有獨特的核心價值主張。

2、只有那些堅持核心主張的公司,才有機會最終成長為行業巨頭。一開始便著手創建社交網絡是行不通的。

3、為用戶提供一段新奇而難忘的體驗才是正確的出發點。大多數想法或有趣,或愚蠢,只要堅持最初的核心價值主張,隨著時間的推移,終將嵌入文化,成為一種社會效用。

4、只有消費者不斷獲得良好的用戶體驗,社交軟件通過層層階段,從WANT到UTILITY,才能讓產品做得更久,做得更好。

原文:https://backchannel.com/lessons-learned-growing-consumer-products-550fc04c63c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