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治皇帝出家五臺山的真相是什麼?

太原晚報

流動的水沒有形狀,漂流的風找不到蹤跡。

唯一看透真相的,是外表看似讀者,其實真的是讀者的名偵探

太原晚報粉~

在清朝歷史上有一個很大的謎團:順治所謂的感染天花不治身亡,其實是在五臺山出家了。

這件事有兩種解釋。有人說順治一向好佛,出家只是為求修身得道。也有說法是順治是為了死去的董鄂妃出家。那麼順治出家五臺山的謎團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清代的順治皇帝是民間傳說中真正皈依佛門的皇帝。有人說順治出家只是一心向佛,相傳,順治皇帝曾經結識了高僧別山法師,更是受過一些高僧的指點。其中有一位玉林通琇高僧,

傳說中,順治帝的法號“行痴”就是他起的。對佛學的愛好讓年輕的天子放棄了一切。

這裡還有一種說法:順治是因為深愛的妃子死去,受到精神打擊,看破紅塵,選擇在山西五臺山皈依為僧。在順治短短的一生中,他一共娶了19個妻妾,差不多是每年1個,但是最愛的,只有董鄂妃一人。在順治眼裡,董鄂妃才是他的靈魂伴侶。出於對董鄂氏的偏愛,順治皇帝甚至打算將皇位傳給董鄂氏所生的孩子。

孩子夭折之後。董鄂氏大受打擊,再加上皇太后的折磨,抑鬱而死。為哀悼董鄂妃,順治曾經5天不理朝政。並且特意給董鄂妃追封諡號:孝獻莊和至德宣仁溫惠端敬皇后。也是一對不被命運善待的痴情人啊~對於這個傳說,《清史演義》《清代野史大觀》等書中均有關於順治帝因董鄂妃去世而為情出家的故事。皇帝離家出走做了和尚,這在清宮絕對是驚天的消息。為了封鎖消息謊稱順治感染天花不治身亡,也是合乎邏輯的!

好了各位看到這裡的各位大偵探們,你們認為真相是怎樣的呢?

在這裡,為大家提供三條線索:

(一)在康熙親政後,他曾經多次前往五臺山進香。他的目的可能是看望父親嗎?

(二)康熙年間,兩宮西狩,經過晉北,地方上無法準備供御器具,卻在五臺山上找到了內廷器物,是什麼樣的僧人可以擁有這種皇族的待遇?

(三)如果這些物品真的屬於順治,那麼擁有它們的,會是一位為了求道可以放棄一切的佛系帝王,還是一位情殤太深的悲情君主呢?

請親們踴躍在評論區開始推理,大膽的說出你的觀點吧!


太原晚報

痴情於董鄂妃的順治皇帝,出家五臺山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主要原因一:順治皇帝看到人世間因為王朝更替,導致戰亂頻繁、生靈塗炭,所以遁入佛門尋求內心的安寧。順治皇帝出生於明朝晚期的亂世,他六歲登基,七歲伴隨清朝入主中原。由於年幼的順治皇帝入關時只有七歲,實際掌權的為攝政王多爾袞。但多爾袞入主中原後強迫漢族剃髮易服,導致反清復明的浪潮一浪高過一浪。年幼的順治皇帝目睹了多爾袞對漢族的血腥屠殺,致使其內心深處對漢族有愧疚。隨著順治皇帝年齡逐漸增大,加之其熱愛漢文化,致使這種內心的愧疚愈發演變為不安。尤其當鄭成功打著反清復明的旗號,包圍明朝曾經的“留都”南京時,順治皇帝坐立不安。因為南京一旦被鄭成功攻破,代表著反清復明事業達到了一個里程碑,甚至投降清朝的漢族大臣,都會認為反清復明即將實現而紛紛背叛清朝。年輕的順治皇帝此時細思極恐,一度想帶領滿族逃回東北老家。雖然鄭成功反清復明最終失敗了,但漢族百姓發起的反清復明運動時常讓順治皇帝戰戰兢兢。——順治皇帝接觸佛門後,發現佛法能慰藉他悸動的心。


主要原因二:順治皇帝治國治得自己心力憔悴,渴望佛主賜予神力而加入佛門。多爾袞死後,順治皇帝終於能親政了,他想有一番大的作為。然而順治皇帝接手清朝大權後,面臨著諸多嚴峻的挑戰。一方面順治皇帝年輕、缺乏執政經驗,所謂“主少國疑”,朝中老謀深算的老政客是其難以把控的;一方面清朝入主中原後,要實現民族間的融合實屬不易;一方面滿清舊的政治體制問題重重,要革除弊端、高效掌控全國是個艱鉅的任務。這麼重的負擔,壓得缺乏政治歷練的順治皇帝步履維艱,甚至拖垮了身體。——順治皇帝潛心佛學後受益良多,佛系精神成為他精神的支柱。


主要原因三:順治皇帝因為自己唯一的摯愛離世,傷心欲絕而寄託佛門。順治皇帝登基第十七年,其唯一的摯愛董鄂妃病逝於承乾宮。順治皇帝為此陷入了無法自拔的痛苦之中。這時只有佛法使他還有所寄託,所以他便萌生出出家之念,於是命人給其剃髮出家。——此時的順治皇帝只有遁入佛門,才能麻痺他痴情於董鄂妃的心。


i暢想歷史

順治皇帝是否出家五臺山在歷史上一直是個謎團,眾說紛紜,說什麼順治為了一個女人而看破紅塵就出了家,還有後來的康熙多次親臨五臺山,是為了看望在此修行的父親順治,民間口口相傳,再加上一些好事之人的添油加醋,那簡直把順治出家說得有模有樣,有根有據。清世祖順治皇帝是滿清入關後的第一個皇帝,他六歲登基,十二歲才真正親政,他為了穩固滿清政權,化解滿漢矛盾,重用漢族官員,懲治貪官汙吏,安定了混亂的社會,為以後的康熙、乾隆盛世奠定了強有力的基礎。


順治從小就與佛教有關,他的媽媽蒙古人,信奉喇嘛教,他親政後認識了禪宗高僧別山法師,對他十分敬佩,嚮往哪些清心寡慾、不食人間煙火的出家人,羨慕他們誠心向佛,與世無爭。常常請他們入宮深敘,探討佛法,研究佛經。達到了痴迷的境地,幾度想削髮為僧,由於皇太后的極力阻止才未能如願。後來他最愛的寵妃董鄂妃和愛子的相繼去世,使他精神上遭受重大的打擊,人一旦精神垮掉了,人也就完蛋了。事情到這裡就開始有謠言了。謠言一,不久,順治染上了天花病,於1661年駕崩,時年不到24歲,英年早逝,這個應該是事實,也是廣大史學家們認可的。謠言二,家庭的不幸,政務繁雜,使順治更加產生了避開凡塵,遁入空門的想法。



遺產君

1、正常駕崩,至於死因,主流說法是順治死於天花,但正史中沒有明確記載。《清世祖實錄》對於順治帝駕崩的記載異常簡短,“丁巳,夜,子刻,上崩於養心殿”,寥寥幾字一筆掠過,令後人浮想聯翩。

2、五臺山出家,這個論點多見於民間傳說和清代的稗官野史,加之順治生前對於佛法頗為痴迷,所以這個說法有非常廣泛的市場。

3、被鄭成功炮擊身亡,這個說法出自《延平王起義實錄》,雖然玄之又玄,令人震驚,但考慮到該書發現於鄭成功後裔的家中,所以其真實性得到了不少專家的肯定。



順治十六年,江南湖州報恩寺高僧玉林秀入京面見福臨,福臨雖然貴為九五之尊,但他是一個非常虔誠的佛教信徒,對他來說,這是一個參禪悟道的大好機會。於是,福臨封玉林秀為“大覺禪師”,自稱弟子,玉林秀賜福臨法名“行痴”。

次年八月,福臨一生的摯愛董鄂妃病逝於承幹宮,年紀輕輕的痴情天子陷入了難以自拔的巨大悲痛之中,他萬念俱灰,看破紅塵,決心遁入空門。由於孝莊皇太后和朝廷眾臣的極力反對和干預,福臨未能遂其所願,暫時罷了剃度出家的念頭,但他一心向佛,只是在塵世間空留一副皮囊。



民間傳說並不可信,大多是充當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而已。不過,前幾年的一次民間文物普查活動,卻使得順治出家的民間傳說,瞬間變成了呼之欲出的真相,且聽我慢慢道來。

河南民權縣有一座白雲寺,始建於大唐貞觀元年。白雲寺香火最旺盛的時候是在康熙年間,傳聞康乾曾三次駕臨白雲寺,時至今日,當地人們對此依然津津樂道,自豪不已。前幾年,民權縣史志辦的工作人員在白雲寺周邊開展文物普查工作的時候,從一戶村民家裡發現了兩幅僧侶的畫像。

其中有一副畫像令工作人員大吃一驚,百思不得其解,那副畫像中一個老和尚端坐在一把椅子上,椅子後面赫然露出了一顆龍頭,仔細辨認,發現他還穿著一雙朝鞋。和尚穿朝鞋坐龍椅,竟還敢明目張膽的畫出來,真是膽大包天,千古奇聞啊!工作人員詢問之下,存畫之人說,這個老和尚法名叫“醒遲和尚”。



“行痴”和“醒遲”互為諧音,更令人驚奇的是,工作人員通過對比順治皇帝和“醒遲和尚”的畫像,發現二人的容貌神態極其相似。工作人員到白雲寺仔細考察,試圖尋找新的線索。果不其然,在白雲寺的舊倉庫裡,工作人員發現了一些令人震驚的物件,在文革時期被拆的琉璃瓦上,刻著一條條凌空飛舞的五爪金龍。

五爪金龍是皇家獨享的瑞獸,普通寺院斷然不敢使用,由此推斷,白雲寺以前必然是一座皇家寺院,如此看來,康熙三下白雲寺並非子虛烏有。當地的一些老人更是異口同聲,信誓旦旦的保證,“醒遲和尚”就是順治皇帝,五爪金龍琉璃瓦是康熙御賜之物,順治活到73歲才圓寂於此。

當然,老人們眾口鑠金難免有為自家臉上貼金之嫌,就在此時,一個更有力的證據浮出水面——當地的園林工人在白雲寺栽樹挖坑時,挖出了一塊石碑,石碑竟然是康熙四十九年康熙帝親筆為白雲寺題寫的一塊御賜碑,上書“當堂常賞”四個大字。按照當地人的說法,順治在白雲寺活到73歲,民間傳聞他24歲出家,康熙49年親筆題字,二者相加正好73歲,也就是說,這塊石碑是順治圓寂後康熙親筆御賜的,符合邏輯推理。



不過這裡又有一個疑問,民間傳說順治出家五臺山清涼寺,怎麼會到了千里之外的白雲寺呢?據民權縣地方縣誌記載,明末清初,黃河決口,兩岸人口死傷無數,白雲寺也毀於一旦。為了重建這座千年古剎,當地的善男信女組團來到山西五臺山,請求佛定和尚出面坐鎮主持白雲寺的重建工作。

佛定和尚是當時著名的得道高僧,活佛轉世,而出家五臺山的順治是他堅定的追隨者。

佛定帶著順治來到民權縣重建白雲寺,建好之後二人沒有回去,而是一直待在白雲寺一心參悟佛法,直到雙雙圓寂。白雲寺也因為這層特殊的關係,成為香火旺盛的名剎古寺,與洛陽白馬寺、嵩山少林寺、開封相國寺並稱為中原四大名剎。

以上就是關於順治出家的最新論調,據說相關證據已經移交北京,等待專家們進一步考證。

心若頑石,帶刀修行;無材補天,落魄江湖。我是西嶽頑石,碼字不易,請關注我。


西嶽頑石

順治帝去五臺山當和尚,這個只是民間傳說而已,傳說嘛,當不得真。

只是這個傳說怎麼來說,說法很多。

有說法認為,這是當時漢族百姓對清朝統治者不滿,但是吧造反又容易被殺,咋辦?

於是,來桃色新聞,比如

1、太后嫁人;

2、比如順治為了女人出家。

在古代,這都是荒唐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