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有沒有五臺山的詳細介紹?

蒲公英51213


五臺山

14-25℃

山西省忻州市五臺山共12個含義

五臺山(Mount Wutai),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地質公園,國家自然與文化雙重遺產,中華十大名山,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世界五大佛教聖地。位於山西省忻州市,介於北緯38°50'—39°05'、東經113°29'—113°44'之間,總面積592.88平方千米。 《名山志》載:“五臺山五峰聳立,高出雲表,山頂無林木,有如壘土之臺,故曰五臺。”五臺山是中國唯一一個青廟黃廟共處的佛教道場。截至2017年,五臺山有寺院47處,臺內39處,臺外8處,其中多敕建寺院,多朝皇帝前來參拜。著名的有:顯通寺、塔院寺、菩薩頂、南山寺、黛螺頂、廣濟寺、萬佛閣等。2018年10月1日起,五臺山旺季門票價格由現行145元/人/次降為135元/人/次。

中文名稱

五臺山

所屬國家

中國

地理位置

山西省忻州市

英文名稱

Mount Wutai

別稱

清涼山、紫府山、靈鷲峰

所屬山系

太行山系

總面積

592.88平方千米

地理座標

北緯38°50'—39°05',東經113°29'—113°44'



五臺山位於中國山西省東北部忻州市五臺縣東北隅,位居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稱為“金五臺”,為文殊菩薩的道場。五臺山並非一座山,它是座落於“華北屋脊”之上的一系列山峰群,景區總面積達2837平方公里,最高海拔3058米。五座山峰(東臺望海峰、南臺錦繡峰、中臺翠巖峰、西臺掛月峰、北臺葉鬥峰)環抱整片區域,頂無林木而平坦寬闊,猶如壘土之臺,故而得名。

五臺山據傳擁有寺廟128座,現存寺院共47處,臺內39處,臺外8處,其中多敕建寺院,多朝皇帝前來參拜。著名的有:顯通寺、塔院寺、菩薩頂、南山寺、黛螺頂、廣濟寺、萬佛閣等。2009年6月26日在西班牙塞維利亞舉行的第33屆世界遺產大會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東臺, 五臺山屬太行山脈,面積2800多平方千米,山南山北各有溪流分別注入清水河和滹沱河。由於五座臺頂所處方位不同,分別稱為東臺、西臺、北臺、中臺、南臺。其中東西北中四臺,位於同一道山脈,新月狀排列。只有南臺獨居一方,與四臺遙遙相望。五峰以內稱臺懷,為五臺中心區,五峰以外稱臺外。東臺又稱望海峰,臺頂如鰲魚脊,聳立於臺懷鎮東北10千米處,海拔2795米。臺頂面積最小,僅7萬平方米。臺上曾建有望海樓,據傳登樓能遠眺東海日出,故名。今樓已毀,但登此臺晨觀日出,眺望群山秀色,欣賞雲海變幻,依然壯麗非凡。幸運時,還可看到難得一見的佛光。據史載,隋文帝曾下詔在五臺各建一座寺廟,供奉名目不同的文殊菩薩。東臺頂原建有一座望海寺,內供文殊像。現僅存北宋宣和年間(公元1119~1125年)建的笠子塔。


西臺, 距臺懷鎮23千米,海拔2773米,面積約28萬平方米。臺地的周圍群山拱圍,岩石幽深,峰頂舊建法雷寺,供奉獅子文殊像。每逢皓月當空,只見銀光瀉地,層峰朦朧,萬籟俱寂,儼若懸鏡,故取名為掛月峰。  

南臺,距臺懷鎮南面25千米,海拔2485米,臺頂面積約14萬平方米。山峰聳峭,煙光凝翠,繁花似錦,千巒彌布,五彩繽紛,因之取名為“錦繡峰”。頂上建有普濟寺,內供智慧文殊佛像。農曆四月,北面四臺還是冰天雪地,而南臺山腰卻是百花怒放。   

北臺,北臺又稱葉鬥蜂,約距臺懷鎮25千米,為五臺之最高峰,海拔3058米,臺頂面積37萬平方米,頂天立地,有“華北屋脊”之稱。此臺特點是臺高、風猛、雷激。臺頂建有靈應寺,內供無垢文殊佛像,《清涼山志》載:“在其下仰視,巔摩斗杓……風雲雷雨,出自半麓。有時下方驟雨,其上羲晴……時或猛風怒雷,令人驚怖。常有大風,吹人墮澗,若槁葉耳。”


中臺,中臺又稱翠石峰,距臺懷10千米,臺頂面積約15萬平方米。與四臺相比,中臺的主要特點是大。在臺頂有一巨石,立如奔馬,臥似喘牛,長有斑斑苔蘚,在陽光照射下,丹碧生輝,故取名為翠巖峰。峰的西北面有太華池,北有甘露泉,東南有玉龍池,池旁還有三株泉,是南北五溪流水的發源地。臺頂有演教寺,內供文殊佛像。還有明朝建的祈光塔,四角各有小塔,象徵東西南北中五臺。   


五臺古剎,顯通寺,位於臺懷鎮中心地,是五臺山歷史最古、規模最大的寺廟。該寺始建於漢明帝永平年間,原名大孚靈鷲寺。北魏教文帝時期擴建,因寺側有花園,賜名花園寺。唐代武則天以新譯《華嚴經》中記載有五臺山,乃更名為大華嚴寺。明太祖重修,又賜額“大顯通寺”。現佔地面積約120畝,各種建築400餘座,規模浩大。

顯通寺周圍山巒起伏,寺內殿閣巍峨,兼有蒼松翠柏參插其間,佛教氣息濃郁。在全寺中軸線上,寺前銅塔聳立,七重殿宇分為觀音殿、文殊殿、大佛殿、無量殿、千缽殿、銅殿和藏經殿,各具特色,無一雷同,輝煌壯麗。尤其最為突出的是青銅鑄造的銅殿,是在明代萬曆三十七年(公元1609年)萬曆皇帝母親李太后之師妙峰和尚,集全國13省市佈施,先後鑄成三座銅殿,一置峨眉山,一置南京寶華山,一置五臺山。三個銅殿均在湖北省荊州澆鑄,運至現場組裝,如今僅存五臺山這一座了。銅殿方形,外觀重簷兩層,高約5米,四周隔扇上欞花圖案和壺門花鳥裝飾,形象生動,工藝絕佳。內壁四面鑄滿小佛萬尊,中央臺上端坐一尊大佛,故稱“萬佛如來”,殿前原有同期鑄造銅塔五座,按東西南北中方位佈置,象徵五座臺頂,可惜在日本侵華期間,被日本侵略者盜走了三座,現僅存東西兩座。塔有13層,高8米,塔身滿鑄佛像圖案,底座正方形,四角各鑄一尊力士,手託,肩扛或頭頂塔身。兩塔下西南角有大如拇指的小銅廟,內坐小指大的土地像。銅殿兩旁各有一座潔白小巧的重簷磚殿。寺院門前,有一種樓,氣勢宏偉,內懸萬斤銅鐘,系明代所鑄,若人擊之,鐘聲可遍及全山,誠為珍稀之文物。



塔院寺,塔院寺在顯通寺南側,原是顯通寺的一部分,元代大德六年(公元1302年)由尼泊爾匠師阿尼哥設計,至明永樂年間獨立起寺,與顯通寺分開,院內修建白塔一座,取名為塔院寺。寺內主要建築排列為:大慈延壽寶殿在前,藏經閣在後,大白塔居中,周設廊屋,佈局完整。整個寺院殿閣巍峨,金碧輝煌,蒼松翠柏,氣象莊嚴。人們進入臺懷鎮,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高大的塔院寺白塔,非常引人注目,常被人們看作是五臺山的標誌。大白塔基座呈八角形,南面(俗稱正面)正對“大慈延壽寶殿”的後牆,有三個很淺的石洞,中間石洞上刻著釋迦牟尼的足跡圖。腳印“長一尺六寸,廣六寸,足心有千輪相和寶瓶魚劍圖。足趾上各刻‘卍’字”。據碑文解釋,釋迦去世前將腳形印在石上,對弟子阿難說:“我最後留此足跡以示眾生,誰見足跡,瞻禮供奉,就能免罪消災。”唐僧玄奘到西域取經,同時把佛足跡拓印,帶了回來。唐太宗敕文刻石上供奉於宗廟。到了明代,塔院寺修建大白塔,有云遊僧人前來獻佛足圖,刻碑於此。北面(俗稱後面)正對大藏經閣,也有一石洞,洞內供奉護法神韋馱。大白塔的下層俗稱塔殿,內有文殊、觀世音、普賢、地藏等四菩薩和一尊釋迦佛像,還有瓷質濟公和尚和木雕劉海戲金蟾。其中的濟公和尚和劉海戲金蟾,色調鮮豔,手工細膩,小巧玲瓏,是精細的工藝美術珍品。這座大白塔,是我國建築史上的一項巨大成就。在當時科學不發達的情況下,能進行60米高的空中作業,是很不簡單的。整座塔粗細相間,方形與圓形互相搭配,造型優美,比例適中,巍峨壯麗。風吹大白塔風鈴,“叮噹”作響,使世人從塵俗中警醒。

菩薩頂,位於顯通寺北側的鷲峰上。從下往上仰望層層臺階,猶如天梯,直達菩薩頂上的梵宇琳宮。相傳文殊菩薩就居住在山頂上,故起名叫菩薩頂,亦稱文殊寺。原為青廟,初建於北魏,到了清朝順治年間,經過擴大重修改為黃廟,由喇嘛主持。寺院規模宏大,佔地45畝,有殿堂房舍430餘間,均為清代重建。參照皇宮模式營造,瓦為三彩琉璃瓦,磚為青色細磨磚,非常豪華,為五臺山諸寺之首。寺居山巔,門前築有臺階108級,據說是暗示山西舊屬108個縣;也有的說是象徵人間有108種煩惱,香客一定要把它統統踩在腳下,方能瞻仰菩薩真容。菩薩頂上,建有一座華麗的木牌樓,上懸“靈峰勝境”匾額,傳說是康熙皇帝御書。寺內有康熙乾隆御碑各一塊。乾隆碑系一漢白玉四稜石柱,四面分別刻有漢、滿、蒙、藏四種文字,象徵著各民族的團結。遊人至此,俯瞰四周,只見翠綠山色與各方古剎相互輝映,莊嚴之感油然而起。菩薩頂有三口巨型銅鑄大鍋,最大的口徑2米多,深1米以上,過去每年使用一次,一次是在臘月為慶祝釋迦佛成道日,用黃米、綠豆、栗子、紅棗、大米、桃仁、紅糖煮成八寶甜粥,或稱臘八粥,對外施捨一天;一次在六月為慶祝主供佛文殊菩薩生日盛會,供應外來眾僧,使用這三口大鍋煮一個月的飲食。 棲賢寺,位於五臺山的大社村,故谷稱大社寺。據傳,北宋年間,楊七郎在一次擂臺比武中,打死了潘仁美第三子潘豹,潘家即把楊家視為不共戴天的仇人,不斷向皇帝控告楊家“罪狀”,加上潘仁美之女潘妃在宋太宗面前哭哭啼啼,內外夾攻,迫使宋太宗下令將楊家父子革職為民,遣送到五臺山大社寺軟禁。被軟禁的第二年秋天,遼邦撕毀了和約,大舉進犯宋朝邊境,宋太宗以潘仁美為師,御駕親征,結果被困在幽州,此時勢逼宋太宗又要啟用楊家將,便派八賢王赴五臺山向楊家父子求救。當楊家父子離開大社寺時,村裡人為紀念他們,把大社寺更名為“棲賢寺”。 棲賢寺的中殿,內有高約一米,長約二米的銅牛立像,稱之為大社銅牛,系五臺山十景之一。天王殿內有八角十三層木塔一座,高約9米,結構精巧,尤其是鬥橫,雕工極佳,是五臺山唯一的一座木塔。後殿有一面大鼓,鼓面直徑4.5尺,厚5尺,是五臺山最大的牛皮大鼓。龍泉寺,原為楊家將家廟,始建於宋代,民國初期重建,佔地15950平方米,殿堂僧舍165間。因這裡由九道山嶺環抱,泉水清澈見底,謂之龍泉,寺因此而得名。龍泉寺有一座牌坊,是五臺山文物中最出名的石刻牌坊。它共有三門六柱,呈“一”字形,整體雄偉壯觀,巧奪天工,據說是由工匠耗時六年才建成。牌坊上刻有89條蛟龍,鱗爪俱現,神態逼真;人物表情栩栩如生。遊人觀後,無不交口稱讚,印象深刻。   距龍泉寺西北里許的山坡,有一座楊業的瘞骨塔。傳說楊業死後,五郎將其屍骨葬此,並建塔紀念。宋太宗後來追封楊業為楊令公,故後人稱此塔為令公塔。碧山寺 ,位於五臺山光明寺村,坐北朝南,背山面水,是一座香火繚繞的古老寺院。舊時初到五臺山,不去參觀遊覽碧山寺,宛如外地人到北京,不去登長城一樣遺憾! “落日北山寺(碧山寺舊名),蕭然古洞邊。白雲生翠峰,明月下寒泉。”這是古人對碧山寺的描繪。寺院居高臨下,亭臺樓閣,星羅棋佈,被兩丈多高蒼翠蔥鬱的白楊樹包圍著。淙淙泉水,清脆可聞。沐浴在陽光之下的幢幢殿宇,掩映在水光山影之間,雄偉壯觀。廟門前高懸橫匾額一塊,上書“護國碧山十萬普濟寺”幾個鎦金大字,兩側是木製的對聯,紅底黑字,筆力遒勁,異常醒目。   

金閣寺,從龍泉寺對面的公路盤升,經過九拐十八回,就可望到一處南臺之北,中臺之南的金閣寺了。除五座臺頂的寺廟建築外,金閣寺所處的地勢最高,海拔1900多米,距臺懷鎮15公里。唐代宗大曆五年(770年),從印度來華的三藏法師不空被詔往五臺山,他根據名僧道義禪師所說的文殊菩薩顯聖處“金閣浮空”而創建了金閣寺。該寺銅鑄為瓦,瓦上塗金,以合“金閣”聖名。在金閣寺修建中,由印度那爛陀寺純陀法師監工,依照經軌建造。三藏法師不空是唐玄宗時從印度來的,後來中國的幾代帝王,都對他十分優禮。當年秋金閣寺落成後,不空回京師,唐代宗迎入城。三藏法師不空是當時新興密宗的主要創立者,不空離開五臺山後,門徒高僧含光常住金閣寺弘揚密宗。因此,歷史上金閣寺在國內外很有聲譽。


金閣寺,現存的寺廟建築及塑像設置,均為明、清、民國復修,現有殿堂160多間,寺院佈局為兩處大院、一進四重坐北向南的殿閣。寺前有天王殿和鐘鼓二樓。第一處大院中間,矗立一座大閣,內供高17.7米的千手(實為48臂)觀音銅像,這是五臺山最高最大的聖像,銅鑄,外補薄泥,然後貼金。千手觀音身旁又有兩尊高大的脅侍像,一男一女,左邊男像懷抱寶劍,據說,這是觀音的父母。殿閣兩壁各供有十二尊塑像,統稱為“二十四諸天”。古印度神話中有二十個天神去惡護善的說法,佛教採用其說,以為護持佛法的神,稱二十諸天。傳入我國後,有的寺宇塑造時增補為二十四諸天。千手觀音站壇的西南壁角,還塑有詔令建造該寺的唐代宗李豫像。殿閣內左右後柱下兩個1米高的石柱礎,為圓形中間束腰上下卷蓮瓣形,是唐代遺物。金閣寺前立有明嘉靖三十六年和三十七年石碑2通,又有民國二十四年石碑1通,民國年間的碑記對金閣寺歷史及觀音造像情況作了較詳細的介紹。金閣寺第一處大院的北側有一排木構建築,下層是僧舍,上層是塑有各種聖像的供殿,塑像設置龐雜,其中玉皇殿和三皇殿頗具特色。玉皇是道教所稱天上最高的神,又稱玉帝。三皇指古代傳說中的三個帝王,或稱伏羲氏、燧人氏、神農氏為三皇,或稱天皇、地皇、人皇為三皇。


鎮海寺,鎮海寺位於臺懷鎮南清水河西側,距臺懷鎮5公里。這裡是五臺山的一處風景區,蒼翠的古松、杉樹和楊樹掩映山寺。漫步林間踩徑,聽颯颯松風,給人一種靜寞幽深的感覺。鎮海寺建在陡峻的石山嘴上,緊貼大院的前沿有幡杆、石獅、山門、天王殿和鐘鼓二樓。鎮海寺有殿堂樓房100間。主要建築是一進三重大殿,天王殿內兩壁有四大天王,正在供彌勒佛。中殿內有三尊坐佛,背後飾有“靈光”,一色金身。後殿內正中有文殊菩薩坐臥獅塑像,前側又有三尊金身坐像。從中殿西側的小門穿過是一套院,院內有乾隆五十一年建造的十五世章嘉活佛墓塔。塔基八角,每角塑有大力士,八面雕有精細的人物圖案,塔腹正中雕有三尊坐佛,另外圍有八尊站像。


廣仁寺,又稱十方堂,在羅睺寺山門東側,為羅睺寺的屬廟。清代道光年間修建。清代康熙年間,羅睺寺由青廟改為黃廟(喇嘛廟),常住藏族喇嘛。青海、甘肅等地的藏族佛教徒朝聖五臺山,就在該寺居住修持。後來僧眾逐漸增多,道光年間,修建了十方堂,專門招待從遠地來的喇嘛和少數民族善男信女。因該寺沒有地產,日常開支佛用仍由羅睺寺擔負。十方堂有三進殿宇,殿宇兩側配樓房長廊。殿堂和殿堂設置有明顯的藏式風格。寺內第一座殿是天王殿,旁有鐘鼓二樓。中間一座殿是宗喀巴大師殿,殿內主供黃教祖師宗喀巴大銅像。第三層殿面闊5間,簷額上掛一塊書有藏文的木匾,意為彌勒殿,殿內供彌勒菩薩等銅像數尊,兩壁的經架上置道光版藏文《甘珠爾》經。


登高遠望


五臺山位於中國山西省東北部,是國家級地質公園,擁有林場和美麗的自然風光,與四川峨嵋山、安徽九華山、浙江普陀山共稱“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五臺山由東西南北中五大高峰組成,據說代表著文殊菩薩的五種智慧:大圓鏡智,妙觀察智,平等性智,成所作智,法界體性智;以及五方佛。

最佳旅行時間

夏季(7-8月)是來五臺山旅遊的最佳季節,五臺山一派生機勃發,萬木爭榮,松柏蒼翠,百草濃綠,野花鋪錦,牛驢騾馬在臺頂牧遊,群鳥在亭塔樓閣上空飛翔。只上五個臺頂大朝臺可以5-9月去,人不多,景色美,南臺還有各色野花看。如只是前往臺懷鎮祈福時間就不限定了,可選初一和十五,想人少清淨,可以冬季去,冬天連五爺廟和黛螺頂都沒有遊客,真真所謂佛門淨地。純粹為了觀景建議最好避開初一十五。

消費水平

五臺山淡季和旺季花費差別較大,如果從鴻門巖入單純大朝臺並途中掛單,食物自帶,費用不超過100元,如果在臺懷鎮上香,入住臺懷鎮,旺季經濟型住宿費用約在100-120元,門票加上交通費184元,各寺廟香花券6-10元不等,總計花費約在600元左右。

穿衣指南

總體來說,山裡是小氣候。即使山外是大晴天,山裡也會狂風暴雨大冰雹。所以對驢來說,天氣預報只可作參考,如果登頂看日出,則需要租軍大衣。春秋季(3-5月、9-11月)臺內臺外早晚溫差大,特別是5月和10月份,需帶毛衣毛褲。即使是夏季(6-8月)最舒適的季節,雨水多,須帶雨具,早晚也需穿著外套防寒保暖,並注意防曬。冬季(12-2月)是五臺山最寒冷的時候,此時人少,上山難度相對大,尤其注意做好保暖工作。

景點概況

五臺山其實並不是一座山,而是由五座大山組成,因此叫做五臺山,環繞其中的就是臺懷鎮,分為東臺、西臺、南臺、北臺和中臺。五座高峰分別供奉著文殊菩薩的五個法身,又叫五方文殊:東臺望海寺供聰明文殊、南臺普濟寺供智慧文殊、西臺法雷寺供獅子吼文殊、北臺靈應寺供無垢文殊、中臺演教寺供孺童文殊。

美食概況

五臺山當地菜講究重油重色,炒拔爛子、烙餅、莜麵栲栳栳、油糕、刀削麵、貓耳朵等山西面食隨處可見,特別推薦五臺山當地特有的深山蘑菇——苔蘑,幾乎是家家都有,路邊也有很多特色的臺蘑夾肉餅,非常不錯。懷臺鎮內有很多小餐館,提供基本的家常菜,主要集中在鎮內主幹道上。五臺山的許多菜都從山外運來在外面進,所以貴些。五臺穿越中各寺廟均可過齋,因此不用擔心無飯可吃。

景點有:五爺廟、黛螺頂、塔院寺、菩薩頂、大顯通寺、殊像寺、望海峰、佛母洞、南山寺、葉鬥峰、普化寺、鎮海寺、清涼寺、龍泉寺、中臺翠巖峰、南臺錦繡峰、西臺掛月峰等景點。


叫朕吾皇70003702


五臺山屬太行山系的北端,位於山西忻州市五臺縣臺懷鎮,以臺懷鎮為中心,由一系列大山和群峰組成。其中五座高峰峰頂平坦如臺,故名五臺。又因山上氣候多寒,盛夏仍不見炎暑,故又別稱清涼山。

五臺山五峰聳立,峰頂平坦如臺:東臺望海峰、西臺掛月峰、南臺錦繡峰、北臺葉鬥峰、中臺翠巖峰。五峰之外稱臺外,五峰之內稱臺內,臺內以臺懷鎮為中心,方圓2km內由30多座古廟宇組成的古建築群,是我國四大佛教聖地之一。五臺山最低處海拔僅624米,最高處北臺頂海拔3061.1米,有“華北屋脊”之稱。

著名的寺廟有塔院寺、殊像寺、顯通寺、菩薩頂、鎮海寺、普化寺、五爺廟……

集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於一體,是旅遊避暑之首選。





行者60後


五臺山的詳細介紹,五臺山最應該去的10大寺廟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28122000397b049b8c100\

小星的日記本


五臺山位於山西省東北部,忻州市五臺縣和繁峙縣之間,西南距省會太原市230公里。與浙江普陀山、安徽九華山、四川峨眉山、共稱“中國佛教四大名山”。與尼泊爾藍毗尼花園 五臺山、印度鹿野苑、菩提伽耶、拘屍那迦並稱為世界五大佛教聖地,或者世界五大佛教名山。五臺山所在的山西處於黃土高原,地旱樹稀,視野裡整整一個是土黃色的世界,可以稱為金色世界;峨眉海拔很高,山頂積雪,可謂銀色世界;東方琉璃世界系藥師佛的淨土,藥師佛即藥師琉璃光如來佛的簡稱,據佛經記載藥師琉璃光佛手持藥缽,醫治一切眾生之病源和無名痼疾,藥師佛的十二大願中,其中最令人矚目的一條是“除一切眾生病,令身心安樂。”藥師佛還有兩個化身:一是藥樹王,二是如意珠王。藥師佛的濟世本願和化身從一個側面呼應了大乳山旅遊度假區的“福地養生”的主題。結合福地養生理念,以琉璃為主要的建築材料,體現其玲瓏剔透的特性,展現了一個晶瑩剔透的琉璃光世界。九華山緯度低,不會太冷,一年四季都可去。普陀山也是,不過最好在春季,萬木發陳之時。五臺山最好在夏季,其他季節會很冷。峨眉山高,景點多在高處,因此也是夏季去最宜,但四季相差不太大。[1] 五臺山屬太行山系的北端,跨忻州市繁峙縣、代縣、原平市、定襄縣、五臺縣,週五百餘里。中心地區臺懷鎮,距五臺縣城78公里、繁峙縣砂河鎮48公里、忻州市150公里、山西省會太原市240公里。在北緯38°50'~39°05'、東經113°29'~113°44'之間,由一系列大山和群峰組成。其中五座高峰,山勢雄偉,連綿環抱,方圓達250公里,總面積592.88平方公里。 五臺山是地球上最早露出水面的升遷陸地之一。它的孕育,可以追溯到26億年 五臺山

前的太古代。到震旦紀時期,又經歷了著名的“五臺隆起”運動,形成了華北地區最雄渾壯偉的山地。第四紀時期,冰川覆蓋了五臺山,留下了彌足珍貴的冰緣地貌。五臺山地層完整豐富,特別是前寒武系地層典型奇特,是全國地質科考的重點地區。五臺山境內的絕大部分地層組段,都是以該地區的山、水、村、鎮命名的,它們在地質學領域具有重要的位置和作用。 五臺山最低處海拔僅624米,最高處海拔達3061.1米,為華北最高峰,有“華北屋脊”之稱。臺頂雄曠,層巒疊嶂,峰嶺交錯,挺拔壯麗,大自然為其造就了許多獨特的景觀。五臺山氣候寒冷,又被稱作“清涼山”。全年平均氣溫為零下4度,7至8月最熱,分別為9.5度和8.5度,1月份最冷,平均氣溫零下18.8度。臺懷地區比臺頂早一個月入春,遲一個月入秋,溫度相差6度左右,全年平均氣溫2-3度,最低氣溫零下30度,最高氣溫為30度。臺懷地區夏季空中雲層較低,溼度大,常有雨水。 五臺山奇峰靈崖隨處皆是,著名者達五十餘處。其中寫字崖,用水灑 五臺山景區溼以後,拿手帕仔細拭擦,崖面會顯示出類似篆隸體字跡,水乾字隱。有人曾除去表皮石層,結果下層仍能擦出字來。層層有字,字字不同。據載曾發現過“天之三寶日月星,地之三寶水火風,人之三寶精氣神”的聯句。五臺山方圓約320公里,因五峰如五根擎天巨柱拔地而起、 巍然矗立,峰頂平坦如臺,故名五臺。又因山上氣候多寒,盛夏仍不見炎暑,故又別稱清涼山。是一個融自然風光、古建藝術、歷史文物、佛教文化、民俗風情、避暑休養為一體的旅遊區。1982年,五臺山以山西五臺山風景名勝區的名義,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名單,歷年來獲得了“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中華十大名山”之一、“國家地質公園”、“國家自然與文化雙遺產”、“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世界遺產”等榮譽。 五臺山由古老結晶岩構成,北部切割深峻,五峰聳立,峰頂平坦如臺,故稱五臺︰東臺望海峰、西臺掛月峰、南臺錦繡峰、北臺葉鬥峰、中臺翠巖峰。五峰之外稱臺外,五峰之內稱臺內,臺內以臺懷鎮為中心。五臺周長約250公里,總面積2837平方公里。五臺之中以北臺最高,北臺頂海拔3061.1米,有“華北屋脊”之稱。山中氣候寒冷,臺頂終年有冰,盛夏天氣涼爽,故又稱清涼山,為避暑勝地。五臺山自然植被以草地為主,由草甸、草原、灌叢構成,是優良的夏季牧場。





林之旅vlog


五臺山,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地質公園,國家自然與文化雙重遺產,中華十大名山,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世界五大佛教聖地。位於山西省忻州市,總面積592.88平方千米。

《名山志》載:“五臺山五峰聳立,高出雲表,山頂無林木,有如壘土之臺,故曰五臺。”五臺山是中國唯一一個青廟黃廟共處的佛教道場。截至2017年,五臺山有寺院47處,臺內39處,臺外8處,其中多敕建寺院,多朝皇帝前來參拜。著名的有:顯通寺、塔院寺、菩薩頂、南山寺、黛螺頂、廣濟寺、萬佛閣等。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五臺縣臺懷鎮

五臺山由古老結晶岩構成,北部切割深峻,五峰聳立,峰頂平坦如臺:東臺望海峰、西臺掛月峰、南臺錦繡峰、北臺葉鬥峰、中臺翠巖峰。五峰之外稱臺外,五峰之內稱臺內,臺內以臺懷鎮為中心。五臺山最低處海拔僅624米,最高處北臺頂海拔3061.1米,有“華北屋脊”之稱。山中氣候寒冷,臺頂終年有冰,盛夏天氣涼爽,故又稱清涼山,為避暑勝地。五臺山自然植被以草地為主,由草甸、草原、灌叢構成,是優良的夏季牧場。

五臺山地質古老,地貌奇特,地處華北大陸的腹地,與恆山-太行山連續,相對高差達2400多米,大面積出露了地殼不同層次的岩層和地質構造,展示出中國大陸基底的地質構造和地質組成,是由大於25億年的世界已知古老地層構成的最高山脈。在漫長的地球演進中,五臺山經過了“鐵堡運動”、“臺懷運動”、“五臺運動”、“燕山運動”,形成了以“五臺群”綠色片岩及“豆村板岩”構成的“五臺隆起”,具有高亢夷平的古夷平面、十分發育的冰川地貌、獨特的高山草甸景觀,更有第四紀冰川及巨大剝蝕力量造成的“龍磐石”、“凍脹丘”等冰緣地貌的奇觀。

五臺山擁有獨特而完整的地球早期地質構造、地層剖面、古生物化石遺蹟、新生代夷平面及冰緣地貌,完整記錄了地球新太古代晚期—古元古代地質演化歷史,具有世界性地質構造和年代地層劃界意義和對比價值,是全球地質科學界研究地球早期演化以及早期板塊碰撞造山過程的最佳記錄,是開展全球性地殼演化、古環境、生物演化對比研究的典型例證。因此,五臺山被譽為“中國地質博物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