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用種植類——莧菜種植技術

莧菜,又稱米莧,是莧科莧屬中以柔嫩莖葉為食用部分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原產我國,只有中國、印度、日本等為蔬菜栽培。我國長江以南栽培較多,北方現也有栽培。

莧菜營養豐富,每100克鮮嫩莖中含水分90.1克,蛋白質1.8克,碳水化合物54克,粗纖維0.8克,維生素C28毫克,胡蘿蔔素1.95克。礦物質含量也很高,其鈣的含量在蔬菜中除芥菜、榨菜外,莧菜是最高的,為180毫克;鐵3.4~4.8克,比菠菜高1倍;磷的含量46毫克。莧菜主要以幼苗或嫩莖葉作菜,炒食作湯。

由於莧菜耐熱性強,適應性廣,所以分期播種,分期上市,能從4月供應至11月,為增加夏淡季市場蔬菜花色的重要蔬菜之一。採用大棚種植可以實現週年供應。

一、生長髮育及對環境條件要求

溫度:莧菜性喜溫暖,耐熱力較強,不耐寒冷。生長適溫23~27℃,20℃以下生長緩慢,溫度過高,莖部纖維化程度高。10℃以下的溫度條件,種子發芽困難。

光照:莧菜是一種高溫短日照作物,在高溫短日照條件下極易開花結籽。在氣溫適宜日照較長的春夏季栽培,抽薹遲,品質柔嫩,產量高。

土壤、水分與養分:莧菜對土壤適應性較強,以偏鹼性土壤生長較好。莧菜具有較強的抗旱能力,但水分充足時,葉片柔嫩,品質好。莧菜不耐澇,要求土壤有排灌條件。另外土壤肥沃有利獲得高產。

二、品種的選擇

莧菜除野莧和籽用莧外,培養莧菜品種很多。依葉形可分為圓葉種和尖葉種。圓葉種葉圓形或卵圓形,葉面常皺縮,生長較慢,成熟期較晚,但產量高,品質好,開花抽薹晚。尖葉種葉披針形或長卵圓形,先端尖,植株生長較快,早熟,但產量低,品質較差。莧菜一般以葉的顏色分為綠莧、紅莧、彩莧3種。

1、綠莧:葉和葉柄綠色或黃綠色,葉面平展,株高30釐米左右,食用時口感較紅色莧和彩色莧為硬。耐熱性較強,適於春季和秋季栽培。 如:上海白米莧、廣州柳葉莧、南京木耳莧等。

2、紅莧:葉片、葉柄及莖均為紫紅色。株高30釐米以下,葉面微皺,葉肉厚。食用時口感較綠莧綿軟,耐熱性中等。生長期30~40天,適於春秋栽培。如:重慶大紅袍、廣州紅莧、昆明紅莧菜等。

3、彩莧:莖部綠色,葉邊緣綠色,葉脈附近紫紅色,或在葉片上半部或下部鑲嵌有紅色或紫紅色的斑塊,葉面稍皺,株高30釐米左右。早熟,耐寒性較強,春播約50天採收,夏播約30天採收。適於早春栽培。如:上海尖葉紅米莧、廣州尖葉花紅莧等。

三、常規栽培技術

1、栽培季節與方式:

莧菜為喜溫耐熱蔬菜,從春季到秋季的無霜期內都可栽培,春播抽薹開花較遲,品質柔嫩。夏秋播較易抽薹開花,品質粗老,華北及西北地區露地4月下旬至9月上旬播種,5月下旬至10月上旬採收,生長期30~60天。

2、栽培技術:

整地作畦:栽培莧菜要選擇地勢平坦、排灌方便、雜草較少的地塊。採收幼苗、嫩莖和葉的一般進行撒播,播種前耕深15釐米,每畝施入腐熟的有機肥1500~2000千克。整地作畦的質量要求較高,畦面土壤必須細碎平整,否則影響出苗率和出苗整齊度。

藥用種植類——莧菜種植技術

藥用種植類——莧菜種植技術

莧菜種植技術

莧菜,又稱米莧,是莧科莧屬中以柔嫩莖葉為食用部分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原產我國,只有中國、印度、日本等為蔬菜栽培。我國長江以南栽培較多,北方現也有栽培。    莧菜營養豐富,每100克鮮嫩莖中含水分90.1克,蛋白質1.8克,碳水化合物54克,粗纖維0.8克,維生素C28毫克,胡蘿蔔素1.95克。礦物質含量也很高,其鈣的含量在蔬菜中除芥菜、榨菜外,莧菜是最高的,為180毫克;鐵3.4~4.8克,比菠菜高1倍;磷的含量46毫克。莧菜主要以幼苗或嫩莖葉作菜,炒食作湯。    由於莧菜耐熱性強,適應性廣,所以分期播種,分期上市,能從4月供應至11月,為增加夏淡季市場蔬菜花色的重要蔬菜之一。    1.植物學特徵 莧菜根系發達,直根系,主側根發達,分佈深廣。莖高80~150釐米,分枝少。幼苗期,莧菜莖部質地較脆嫩,主莖生長點摘除後,側枝可迅速生長。葉互生,全緣,先端尖成鈍圓;卵圓形,長卵圓形或披針形,葉面皺縮,長4~10釐米;寬2~7釐米,有綠色,黃綠色,紫紅色,綠色與紫紅色嵌鑲。花單性或雜性,穗狀花序,花極小,頂生或腋生。種子極小,圓形,黑色有光澤,千粒重0.27克。    2.生長髮育及對環境條件要求    (1)溫度 莧菜性喜溫暖,耐熱力較強,不耐寒冷。生長適溫23~27℃,20℃以下生長緩慢,溫度過高,莖部纖維化程度高。10℃以下的溫度條件,種子發芽困難。    (2)光照 莧菜是一種高溫短日照作物,在高溫短日照條件下極易開花結籽。在氣溫適宜日照較長的春夏季栽培,抽薹遲,品質柔嫩,產量高。    (3)土壤、水分與養分 莧菜對土壤適應性較強,以偏鹼性土壤生長較好。莧菜具有較強的抗旱能力,但水分充足時,葉片柔嫩,品質好。莧菜不耐澇,要求土壤有排灌條件。另外土壤肥沃有利獲得高產。    3.品種 莧菜除野莧和籽用莧外,培養莧菜品種很多。依葉形可分為圓葉種和尖葉種。圓葉種葉圓形或卵圓形,葉面常皺縮,生長較慢,成熟期較晚,但產量高,品質好,開花抽薹晚。尖葉種葉披針形或長卵圓形,先端尖,植株生長較快,早熟,但產量低,品質較差。莧菜一般以葉的顏色分為綠莧、紅莧、彩莧3種。   (1)綠莧 葉和葉柄綠色或黃綠色,葉面平展,株高30釐米左右,食用時口感較紅色莧和彩色莧為硬。耐熱性較強,適於春季和秋季栽培。    ①上海白米莧 上海農家品種,葉卵圓形,先端鈍圓,葉面微皺,葉及葉柄黃綠色;較晚熟,耐熱力強,適春播或秋播。    ②廣州柳葉莧 廣州農家品種,葉披針形先端銳尖,邊緣向上捲曲成匙形,葉綠色,葉柄綠白色,耐寒和耐熱力較強。    ③南京木耳莧 南京農家品種,葉片較小,卵圓形,葉深綠髮烏,有皺褶。    (2)紅莧 葉片、葉柄及莖均為紫紅色。株高30釐米以下,葉面微皺,葉肉厚。食用時口感較綠莧綿軟,耐熱性中等。生長期30~40天,適於春秋栽培。    ①重慶大紅袍 重慶農家品種,葉卵圓形葉面微皺,蠟紅色,葉背紫紅色,葉柄淡紫紅色。早熟,耐旱力強。    ②廣州紅莧 廣州農家品種,葉卵圓形,先端銳尖,葉面微皺,葉片、葉柄紅色,晚熟耐熱力較強。    ③昆明紅莧菜 昆明農家品種,莖直立紫紅色,分枝多,葉卵圓形,葉面微皺,紫紅色。    (3)彩莧 莖部綠色,葉邊緣綠色,葉脈附近紫紅色,或在葉片上半部或下部鑲嵌有紅色或紫紅色的斑塊,葉面稍皺,株高30釐米左右。早熟,耐寒性較強,春播約50天採收,夏播約30天採收。適於早春栽培。    ①上海尖葉紅米莧 上海農家品種,葉長卵形,先端銳尖,葉面微皺,葉邊緣綠色,葉脈附近紫紅色,葉柄紅色帶綠,較早熟,耐熱性中等。    ②廣州尖葉花紅莧 廣州農家品種,葉長卵形,先端銳尖,葉面較平,葉邊緣綠色,葉脈附近紅色,葉柄紅綠色,早熟、耐寒力強。    4.栽培技術    (1)栽培季節與方式 莧菜為喜溫耐熱蔬菜,從春季到秋季的無霜期內都可栽培,春播抽薹開花較遲,品質柔嫩。夏秋播較易抽薹開花,品質粗老,華北及西北地區露地4月下旬至9月上旬播種,5月下旬至10月上旬採收,生長期30~60天。    莧菜為葉用菜,生長快,因此可在塑料大棚或節能日光溫室春、秋、冬栽培;塑料小棚春、夏、秋栽培。莧菜生長期短,植株較矮,適於密植,可在主作物茄果類、瓜類、豆類蔬菜中間間作或邊沿種植,充分利用土地,提早供應。    (2)栽培技術;    ①整地作畦 栽培莧菜要選擇地勢平坦、排灌方便、雜草較少的地塊。採收幼苗、嫩莖和葉的一般進行撒播,播種前耕深15釐米,每畝施入腐熟的有機肥1500~2000千克。整地作畦的質量要求較高,畦面土壤必須細碎平整,否則影響出苗率和出苗整齊度。    ②播種 播種前要澆足底水,水滲下後,撤底土,再播種。早春播種,氣溫低,出苗差,播種量宜大,每畝3~5千克。晚春或晚秋播種,每畝播種量2千克。夏季及早秋播種,氣溫較高,出苗快且好,每畝播種量1~2千克。以採收嫩莖為主的,要進行育苗移栽,株行距30釐米。    ③田間管理 春播莧菜,由於氣溫較低,播種後7~12天出苗,夏秋播的莧菜,只需3~5天出苗。當幼苗2~3片真葉時,進行第一次追肥,12天后進行第二次追肥;當第一次採收莧菜後,進行第三次追肥;以後每採收一次,應追一次糞,每次每畝施尿素5~10千克。春季和秋冬氣溫低時,可追施稀薄的糞稀,春季栽培的莧菜,澆水不宜過大,夏秋季栽培時要注意適當灌水,以利生長。加強肥水管理是莧菜高產優質的主要措施。水肥跟不上,幼苗生長緩慢,容易抽薹開花,產量低,品質差。    莧菜田間雜草較多,每次採收後,需要及時將田間雜草拔除。    5.採收 莧菜是一次播種,多次採收的葉菜。春播莧菜在播種40~45天,株高10~12釐米,具有5~6片真葉時開始採收。第一次採收結合間苗,拔出過密,生長較大的苗;第二次採收用鐮刀進行割收,保留基部5釐米左右。待側枝長到12~15釐米左右時,進行第三次採收。春播莧菜畝產為1200~1500千克。夏、秋播種的莧菜,一般在播後30天開始採收,生產上只採收1~2次,畝產量在1000千克左右。

藥用種植類——莧菜種植技術

藥用種植類——莧菜種植技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