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潤暴跌83%,市值最高蒸發700億!比亞迪突然“跌倒”背後

利潤暴跌83%,市值最高蒸發700億!比亞迪突然“跌倒”背後

作為長期在國內新能源市場“一枝獨秀”的自主車企、昔日的“明星股”,比亞迪最近突然“跌落神壇”,交出了一份算不上亮麗的季度“成績單”。

北京時間2018年4月27日晚,比亞迪披露了2018年一季報:公司今年一季度營收237.38億元,相比上年同期增長17.54%;淨利潤1.02億元,相比於去年同期同比下降83.09%。扣非後淨利潤為虧損3.29億元,上年同期為盈利4.46億元。公司預計今年上半年盈利3億至5億元,同比下滑71%至83%

需要一提的是,一季度,比亞迪共收到與汽車相關的政府補助6.4億元。也就是說如果沒有國家補貼,比亞迪這一季度可能就是爆虧5個億。

比亞迪這般表現讓人大跌眼鏡。

資本市場立刻作出反應。5月2號開盤,A股的比亞迪全天股價大跌7.01%。事實上,比亞迪在A股“跌跌不休”了一段時間。自2017年11月23號股價見頂以來,比亞迪A股最近5個多月來

市值最高一度蒸發近700億,雖然最近股價有所回升,補回缺口,但曾經的跌幅還是讓人心有餘悸。

比亞迪怎麼了?

從汽車行業萬眾矚目的明星,到如今業績大減,比亞迪怎麼了?

針對今年第一季度的慘淡業績,比亞迪把主因歸結在了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政府補貼的減少,導致新能源汽車業務尤其是電動大巴部分的盈利能力出現大幅下滑。激烈的行業競爭也仍較大程度的影響了汽車業務的盈利水平。

為了扶持新能車行業發展,中國實施了大規模的財政補貼政,效果顯著。自2013年起,中國新能車就開始進入了快車道:

短短四年之內,年銷量從1.76萬輛一直攀升至77.7萬輛,暴增60倍;

在2015-2017年三年間,我國的新能車銷售量連續保持世界第一;

僅2017年,國內新能車的銷量,就佔據了全球新能車市場的半壁江山。

中國迅速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的第一大市場。

利潤暴跌83%,市值最高蒸發700億!比亞迪突然“跌倒”背後

然而盛世之中,往往會潛伏著不可預知的危機。

新能源汽車補貼本意雖好,但由於缺乏監管,引發了一大弊端——騙補!

《經濟觀察報》曾經報道過,某大型主機廠的兩位員工,辭職去了江蘇某地級市做電動車改裝公司,一臺車國家補貼10幾萬,一年就掙了幾個億。

在2016年,四部委對全行業的93家企業騙補情況進行排查。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93家企業,騙取補貼的居然高達72家!騙補車輛總計達到76374輛,涉及金額共92.707億元也就是平均一輛車,企業騙補高達12萬!

於是,補貼退坡勢在必行。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當國家的退坡令突然來襲,而且比想象中更加迅猛時,新能車企業集體“受傷”。除了比亞迪,2018年一季度——

宇通客車淨利同比大降

67.4%;

中通客車淨利同比下降97%

安凱客車淨利同比下降252.39%

江淮汽車淨利同比下降181.7%……

2017年,比亞迪、中通客車、安凱客車、曙光股份、福田汽車等多家含有新能源客車業務的公司的業績都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下滑。

接下來才是真的機會

利潤暴跌83%,市值最高蒸發700億!比亞迪突然“跌倒”背後

以前國家對新能源汽車大力扶持,環保是一方面,通過發展新能源汽車,在汽車領域實現對發達國家的“彎道超車”也是一個重要原因。但這不能成為新能源車企不思進取、坐吃“大鍋飯”的理由。

痛定思痛!

為了更好地引導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減少車企對國家補貼的依賴,國家主動對車企“斷奶”。

一味保護沒有用,只有充分競爭,才有危機,才有動力。幾天前,國家財政部宣佈,從2018年7月1日開始,大幅降低汽車及零部件進口關稅!

利潤暴跌83%,市值最高蒸發700億!比亞迪突然“跌倒”背後

內有補貼政策退坡,外有外國汽車競爭對手環伺,接下來這才是中國汽車企業的機會——破釜沉舟,依靠自己的真正實力背水一戰的機會!

最近比亞迪已經開始反擊。據《中國日報》報道,5月21日,比亞迪和一家巴西公司簽訂了協議,將為其生產200輛電動卡車。這是至今為止,比亞迪在國際市場獲得的最大一筆電動卡車訂單,也是一個月內公司的第二筆大單。

本月早些時候,比亞迪和另外一家企業簽訂協議,交付500輛電動自卸卡車的訂單,也是電動卡車業務中最大的一單。據悉,這款電動自卸卡車的能效很高,一次充電後可行駛280公里。

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新能源乃至所有汽車企業,都能各憑本事站穩腳跟,也許很快,我們就將看到中國汽車行業的徹底爆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