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宋江招安?

我改啥名才沒有違禁字

宋江招安,對了一半。

為什麼這樣說活呢?

照這原著中的天下形勢分析,當是有四大賊寇:山東的宋江、江南的方臘、淮西的王慶、河北的田虎,從勢力而言,對大宋王朝威脅最大的是方臘,但是從地理上而言,靠著大宋王朝心臟東京汴梁最近的是宋江。

如果大宋王朝下定決定,調集全國的力量,一定要剿滅四大寇的話,那一定會先拿梁山人馬開刀。

如果宋江不招安,宋朝一定會無休無止的征討梁山。雙拳難敵四手,就算梁山人馬再是驍勇善戰,最後的結果恐怕也是被耗得精疲力盡。

相反,另外三大寇會因為宋廷專力征討梁山,無暇顧及他們而大肆發展壯大。

就算梁山將宋廷拖死,最後的結果一定不會是宋江登上龍庭。

宋江招安了,雖然不可能完全打消宋廷的疑忌,但是至少動刀動槍的機會變少了。

梁山和朝廷只見的鬥爭由“武鬥”變成了“文鬥”,由軍事鬥爭變成了政治鬥爭。

另外三大寇的日子恐怕就不好過了。

這就是招安對的一半。

既然有對,那就有錯,那為什麼又錯了一半呢?錯在哪裡?

對了,想必您已經猜到了,錯的一半就是征討方臘。

梁山人馬接受了朝廷的招安以後,那就是朝廷的人了,說得通俗一點,那就是朝廷的鷹犬。既然是朝廷的鷹犬,那就得替朝廷買命,這是必須的。

賣命歸賣命,何必去和方臘拼命呢?

朝廷要梁山去攻打方臘,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是在“以賊滅賊,以寇治寇”。既然明朝讓梁山去征討方臘是個陰謀,宋江為什麼還去和方臘拼命呢?他說是為了“封妻廕子,青史留名”,可是這種封妻廕子,青史留名”有意義嗎?

首先申明一點,不去是不可能的,頂多就是拖延幾天。

去了以後沒有必要和方臘拼命啊。

那怎麼辦呢?

首先,頭兩仗要拿出雷公打鬥富,牛刀殺雞的本事,乘著方臘沒有防備(方臘一開始確實沒有防備),狠狠的打兩仗,將方臘打疼。

那這是為什麼呢?

就是打給朝廷看,打給方臘看。既讓朝廷看到梁山軍的驍勇,也讓方臘嚐嚐梁山軍的厲害。然後就按兵不動。

重要的事說三遍:按兵不動,按兵不動,按兵不動!

按兵不動的目的是一面向朝廷提條件;一面向方臘暗送秋波。

跟朝廷談什麼條件?

要錢,要糧,要兵馬,要官職。我們梁山軍打下來的地方,由我宋江來任命地方官,我宋江要當梁山泊特別行政區節度使,你宋廷幹不幹?不幹也沒關係,反正我已經佔了兩座城池,兄弟們都在裡面休息,就是按兵不動;

跟方臘送什麼秋波呢?

跟方臘說,知道我的厲害了吧,我們坐下來談一下,我們可以合併一處,推翻宋廷,但是問題是,是我宋江領導你方臘,還是你方臘領導我宋江?如果你方臘願意接受我的領導,我們馬上席捲江南,然後北伐。如果你方臘想領導我宋江,那我們就再較量較量。

現在最微妙的局勢是什麼?

就算兩邊賭不答應宋江的條件,也都不會對宋江動手。

那梁山軍就可以由佔山為王進階為占城為王。

方臘答應宋江要求的可能性小;宋廷答應宋江要求的可能性大。

如果宋廷答應了宋江的要求,也不要急於進軍,而是要穩紮穩打,保存實力。對於方臘的降兵降將要真心安撫,並讓他們打先鋒,力爭在全盤接收方臘的地盤以後,梁山軍不是被削弱,而是更強大。

歷史上有過這樣的例子,袁世凱就是弄垮了清朝。“不失南京不足以寒清廷之膽,不克武昌不足以攝革命黨之魄”。

清廷不可能讓老袁當皇帝,最後還是孫中山出手大方,出的價碼高,直接把大總統的位置讓給了老袁,那清廷壽終正寢也就順理成章了。


洞察舊機

宋江招安是一個政治問題。政治問題有時候不太好用對錯來衡量,不同的意識形態和不同的歷史觀,對政治問題有著不同的看法,但是大體上脫離不了歷史發展的脈絡。

先說一下分析《水滸傳》主要人物,首先要說宋江等人,宋江是《水滸傳》中支持招安的一圈人的代表,強烈要求招安的人還有吳用、楊志、花榮、秦明、董超等等,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出身特點:士族階層。士大族階層在中國歷史上可是鼎鼎有名,這一階層好像是崛起於漢代(不太準確)進入統治階層,士族階層尤其是大族,控制著地方,很有勢力。他們一直是歷代統治者依靠並拉攏利用的階層。其次要說反對招安的一圈人物,如武松、魯智深、李俊、李逵等人,他們共同出身特點是:無產貧民。這一階層是窮困無產階級,生活在社會最底層,受壓迫反抗精神最強,改變自身生存環境的動力也最強。還有一類人也必須說說,第一要說晁蓋、柴進、盧俊義,他們出身地主階層,富甲一方,本身就是統治階層,其實是不需要通過落草取得富貴的。晁蓋是在吳用、阮氏兄弟、劉唐等共同遊說下,參加了劫持生辰綱;柴進家族是在政治上失敗,收到當朝打壓而鬱郁不滿,有其政治企圖;盧俊義純粹就是被吳用陷害,這一階層如何就不多說了。有必要說一下劫持生辰綱這事上,吳用和阮氏兄弟等人的目的是不一樣的,阮氏兄弟就是為了發財,過上有酒有肉的好日子,吳用除此之外,還隱藏著政治理想,就是封妻廕子掌握政權,所以我們看到吳用一旦發現晁蓋與自己政治理想不一致時候,果斷的拋棄了他,與宋江聯合在了一起。

說完社會階層,就分析一下宋江招安這事。招安這事一直是《水滸傳》的主線。也是以宋江、吳用等士族階層的政治理想,在當時黑暗的現實社會生態下,他們沒有辦法通過正常的科舉、做官晉級等途徑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同事他們雖然出身士族,但都是小士族或沒落士族,家族勢力非常有限。在因各種原因落草為寇後,為實現政治理想,打出“替天行道”的政治大旗,只反貪官,不反皇帝,他們沒有搞清楚,皇帝就是貪官們所在封建大地主階層的總代表,他們的這種剃頭挑子一頭熱的政治理想和主張本身就決定了他們奮鬥的道路走不遠,也會必然被招安淪為做奴才的命運。最終宋江、吳用這些小士族不出所料被招安,最終淪為大地主階層利用去剿滅農民階層方臘起義的工具。

而武松、魯智深、李俊、阮氏三兄弟等貧民階層,因為沒有明確的政治理想,就表現出盲目的一面,雖然反對招安,有沒組織起反抗招安的組織,盲目跟隨招安後,又去剿滅同時貧農階層的方臘。始於盲目,終於盲目,各自尋找自己的精神歸屬。當然也有清醒的人,比如入雲龍公孫勝。

所以說宋江招安這事對不對?如果不對,那他該如何,保持梁山割據現狀,當然這又是另一個命題了!


競速老貓A

提起宋江我們就能想到《水滸傳》,然而歷史上確實有宋江這個人,但是他在歷史上的影響遠不如名著中那麼大。那我們今天就聊聊書中的宋江招安。



《水滸傳》第一回就寫了洪太尉誤走妖魔,這些妖魔在書中當然就是108將了,梁山好漢有些作為也缺如妖魔一般,行事血腥,但求一個“義”。妖魔化的好漢也自然走向悲劇。這也是書中宋江招安至梁山衰亡的邏輯上的必然。

再談書中宋江這個形象,宋江本是一小吏,思想守舊,他的父親也曾要宋江恪守本分,可見宋江忠君思想是一脈相承。說他忠也是自私的忠說他義也不完全是義。從給晁蓋通風報信和毒殺李逵就能看出來。總之宋江是個極其複雜的人,或者可以說他只想在“忠”的體制下投機完成他的“義”。



宋江上山實屬迫不得已,想圖“封妻廕子”“衣錦還鄉”的他上山乃權宜之策。文章最後“魯智深浙江坐化 宋公明衣錦還鄉”的章回標題,把有圓滿結局魯智深同宋江放在一起,再加上“衣錦還鄉”的詞上,看出來了莫大的諷刺。



宋江到底是“忠君”的宋江,這樣他的精神才能滿足。而且宋朝也沒到崩潰的時候,不招安也不是長遠之計,只能逞一時之快,精明的宋江心理很清楚。但宋江夢見終究破滅,這是讓人最詬病他的地方。

複雜的宋江到現在依然讓人“口誅筆伐”,茶餘談資,僅僅笑談。


大眼大世界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中期,曾開展了一場轟轟烈烈的“評《水滸》批宋江”運動,領袖一錘定音,宋江是個投降派。從此,宋江一力主張的招安便一直為人所詬病,成為宋江被批判的最有力證據。然而,平心而論,梁山泊義軍招安真的錯了嗎?其實,也許宋江才是最清醒的那個人,他的選擇和努力應該為人們尤其是他的梁山兄弟們所尊敬。

招安為梁山好漢鋪設了一條光明大道。常言道:“學成文武藝,賣與帝王家。”憑本事為國效力,也博個封妻廕子,曾是很多好漢們的夢想,然而,因為種種原因,他們被迫落草為寇。從某種程度上說,這也算是他們人生道路上的一次失足,那麼,步入歧途的人若能夠重回正道,自然是夢寐以求的。做強盜終究是難以做一輩子,更不可能讓子子孫孫都做強盜,這也是為社會所不容的。然而,一旦走岔了路,想要回頭卻並不是那麼容易,於是便安於現狀,甚至在泥潭裡越陷越深。而這時,有像宋江這麼一個帶頭大哥,苦心為兄弟們的人生前程著想,若讓梁山好漢們能受朝廷招安,堂堂皇皇地為國效力,洗去之前人生的汙點,也算得是無愧於先人了。所以,很明顯的一個道理是,落草為寇畢竟是邪路,招安為國才是正途,是擺在梁山好漢面前的一條光明大道。

招安是絕大多數梁山好漢的願望。再看梁山好漢自身的心理,其實,絕大多數人是希望受到朝廷招安的。梁山好漢的組成非常複雜,那些原本有意願為朝廷效力,但因種種因素使他們被迫落草的人,如林沖、楊志等,他們內心只怕也並不甘心如此,對招安也就並不排斥;那些被梁山用各種手段或逼或騙上山的人,如李應、徐寧、朱仝、盧俊義等,他們希望儘快結束這樣的草寇生活的願望應該是非常迫切的;那些本就是朝廷將帥,只因兵敗被俘,暫且投降梁山的人,如關勝、秦明、呼延灼、董平、張清、索超等,或許做夢也在想著招安。梁山上真正反對招安的,不過如李逵那樣的沒頭腦沒追求只知道快意吃肉喝酒的蠢物,或是武松那樣江湖痞氣太重的市井混混,再者就是阮氏兄弟那種本就無慾無求只想快活一天是一天的社會最底層的人,而這些人的數量並不太多。所以說,梁山好漢絕大多數都是贊成或至少不反對招安的,宋江顯然明白這一點,於是他也算是順應人心,苦苦為兄弟們謀求招安之路,以實現其夢想。

招安是當時梁山好漢們唯一的生路。從當時情形看,梁山好漢們若要求生存,也只有招安這一條道路可走了。有人說,梁山好漢可以推翻朝廷,打個天下自己坐,甚至可以聯合方臘共同打天下等等。這顯然是痴人說夢,別看小說中梁山軍隊所向披靡,似乎天下就是他們囊中之物,事實上,梁山義軍的規模很小,根本無力撼動大宋朝廷。就算他們克服各種事實上克服不了的矛盾與方臘聯手,依然遠遠不足以與朝廷相抗衡,又怎麼可能打出個自己的天下呢?可以說,朝廷剿滅梁山是遲早的事,那麼,與其到時玉石俱焚,不如此前接受招安,於國於民於己都有益無害,恐怕也是他們唯一的生路了。

這一切,宋江應該是非常清醒的,所以,他心心念念都在思考如何能夠把這一班落草為寇的兄弟帶出泥潭,能夠讓他們把自己的本領獻給朝廷,替國家效力,為祖宗爭光,給兒孫福廕。可以說,宋江是用心良苦的,他也為此不遺餘力,若後人尤其是他的兄弟們因此詬病他,宋江也算是很冤屈了。當然,在這個過程中,宋江也可能夾帶一些他自己的私心,但應該說,主觀上他並沒有想用兄弟們的鮮血來染紅自己前程,不見每個兄弟戰死沙場時,宋江都發自內心地悲慼嗎?何況,愛國之情在任何時候都是應該表彰的,以忠孝著稱的宋江,一心為國,又何錯之有?


隔牆有耳唯聽雨

先扯一個遠的,唐朝後期,藩鎮割據,那些節度使軍政民財一手抓,節度使死了以後,兒子接任,只是象徵性往中\\央打個報告,反正中\\央批還是不批,結果都一樣。

再扯一個遠的,三國故事大家都熟悉,劉表,劉焉,陶謙,馬騰,袁紹,袁術,孫策等等都是刺史太守或者州牧,他們在自己的地盤,軍政民財都是自己說了算,自己死了位置直接留給兒子,朝廷是管不到的,但是,他們名義上還是漢朝子民。


現在問題出來了,那些藩鎮,那些太守,那些州牧,既然已經不聽朝廷的了,為什麼不自立為主呢?

這也是宋江面對的問題,在梁山當老大不好嗎?為什麼要進入體制當個無足輕重的小官呢?

其實,這是實力問題,不是想不想的問題。

唐朝後期,藩鎮割據,他們坐鎮一方當老大,但是他們卻沒有統一天下的能力,其他的藩鎮實力也很強,所以,他們只能服從中\\央。

東漢末年情況也是一樣的,雖然太守是地方實際掌權人,但是,他們的實力都不足以問鼎天下,所以他們名義上還是漢朝的臣子。

宋江的情況當然也是一樣,大宋雖然衰敗,但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梁山只是一股地方勢力,他的實力遠遠沒有達到統一天下的地步,大家不要被水滸傳忽悠了,大宋的一個軍區滅梁山分分鐘的事情。

因此,宋江發展梁山的目的,是讓梁山能進入朝廷的視線,增加自己的籌碼,最後劍走偏鋒進入體制。可以說,宋江的思路是正確的,但是宋江想不到的是,劍走偏鋒的後果就是:梁山人員得不到朝廷的信任,最終朝廷採取借刀殺人和各個擊破,梁山勢力灰飛煙滅。


王俊傑猛

宋江此舉完全是一片愚忠之舉,還言之鑿鑿的說為國出力,為梁山眾兄弟謀好出身。其實完全是私心作祟,完全不顧及眾兄弟的反對之聲。愧他自幼飽讀聖賢之書,殊不知從落草為寇,反對朝廷之時,一切都已經不復存在了,之前的所有頭銜,諸如:宋押司,大孝子,及時雨,宋大善人,將隨著他的落草而終結。在當權者及大宋朝廷的心中,早就把你宋江定為逆臣賊子,早想欲除之而後快的。怎可能會因為你的一時“從良”,一時“改過自新‘’而放過你。盜就是盜,跟你的“金盆洗手”沒有一毛錢的關係。所以就不難想象了,朝廷的“招安”之舉了,其實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將你梁山的亂臣賊子一舉剿滅,僅此而已。宋江殺閻婆惜後,被朝廷流放山東,在大赦天下時,得知自己竟沒有獲得朝廷的寬釋,乘酒興,詩興大發:身在山東心在吳,飄蓬江海謾嗟吁。他日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詩寫的倒也慷慨激昂,倒也心雄萬夫,可是,你終不如黃巢戰死沙場來的痛快,最起碼贏得了一世的英雄之名,👎


碧海潮心

我記得《百家講壇》當初有個“鮑鵬山新說水滸傳”,裡面有這麼一段,就是王朝的更替的條件,我大概記得的有這麼幾個,首先是經濟體系的失衡,細化一點說,老百姓沒飯吃了,窮的更窮,地主階級剝削有增無減,如何士農工商都有飯吃,誰願意造反?第二個,內政的腐化,當官的不為民做主了。第三個,固有的文化受到衝擊,人民的思想,固定的思維方式,方法理念受到新式思想的攻擊和挑戰。人民對本來的觀點產生懷疑和迷茫。第四點,導火索,像東漢末年,黃巾起義,唐朝末年,黃巢起義。有人挑頭就會加快朝代的更替。

北宋末年,也就是宋江那個時代,腐敗的苗頭或者說正處於發展狀態,一切的不安因素其實都顯露出來,只有並沒有到崩盤的時候,像東漢最後一個皇帝是漢獻帝,其實在漢桓帝之前就出現這樣的苗頭了,就像一個人得了絕症,但是距離告別還有一段日子,北宋末年的“刁民”鬧事,都是區域性的,不像太平天國那麼廣闊,並沒有對趙宋王朝造成毀滅性的影響,而真正的導火索是北方金國的崛起。

再說說宋江這個人,站在民間的角度,完全會被噴的狗血淋頭,可是站在政治家的角度,不失一個正確的抉擇,我記得《新水滸》裡有一段吳用的臺詞,“我看大宋朝氣數未盡”,那麼問題來了,所謂的梁山好漢何去何從,要麼就守著梁山過一輩子?要麼被剿滅,要麼歸順朝廷……

宋江的思想不管多複雜,肯定有忠君愛國這麼一條,可是“君”和“國”那絕對是兩回事,岳飛就是理解不了這麼一點。宋江絕對受到了朱熹一干人的思想“洗禮”。以梁山的那群人的整體見識,想要改朝換代那可差遠了,看看李淵當時手下那一幫人,見解多深,看得多遠。更別提經濟來源和軍事力量。別忘了,大多數時代的人把名聲看得多麼重。

所以說,宋江招安是一個明智的選擇,只可惜變成了體制內的人,身不由己了。


竹玉狂士

梁山的實力說大不大說小又不小 實在是很尷尬 說它大 又沒有大到足以和宋朝分庭抗禮 說他小把 將近10萬人聚在一起不聽從朝廷號令 無論在哪個朝代都是必須清除的大患 梁山如果小一點 靠著水泊的地理優勢或許還真的能撐一輩子 雖然沒有出頭日 但至少也能一輩子逍遙快活 如果它夠大 能聚集個上百萬的人馬 那也可以自立門戶和宋朝分而治之 甚至有可能取而代之 但是以梁山的規模 反也不行 守也不行 唯有招安才有一線生機


李頂俊


星辰夜語

宋江的思想就是積累雄厚資本,有資格跟朝庭討價還價,然後歸順朝庭建功立業,搏個封侯蔭子光宗耀祖。只是一將功成萬骨枯,坑了多少一心造反挺翻朝庭遠大志向的兄弟,自己也因不諳政治鬥爭而落得個丟了性命的悲慘結局。宋江不過是當時封建王權下愚忠又想得志的人物,說到底就是當時皇權下的奴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