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裝備】崢嶸與蹉跎 ——二戰後英國航母發展小記

2017年12月底,被譽為“皇家海軍新歷史座標”的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傳出傳動軸橡膠密封圈密封不嚴,導致海水流入艦內,不得不返回位於羅塞斯的幹船塢修理的尷尬消息。英國國防部預計,維修將耗資數百萬英鎊。作為英國海軍噸位最大、技術最先進的航母“獨苗”,這已是該艦第2次出現故障。2017年6月份,在該航母命名服役時,英國宣稱它將在今後數年乃至數十年內體現英國在全球舞臺上的決心。然而,剛服役不久,該艦就因動力系統故障“趴窩”了10多天。

船堅炮利的英國皇家海軍,曾踏浪犁波開啟英國“日不落帝國”的輝煌時代。如今,卻面臨主力驅逐艦集體“趴窩”、新航母問題不斷的尷尬境遇。作為強國海軍的象徵,二戰後英國航母經歷了怎樣的發展歷程?英國還存有幾分航母技術家底?

跌落與崢嶸——戰後初期歲月

二戰時期,英國海軍航母擁有量達到了巔峰,截止戰爭結束,英國海軍共擁有各型航母52艘,僅次於美國。然而,隨著戰爭的結束,以英國為主導的世界格局發生巔峰性變化,英國在失去戰爭對手的同時,也失去了眾多的殖民地,喪失了發展和保有大量航母的動力和能力。為此,英國在大量拆解、退役、售賣航母的同時,也將正在船臺上建造的4艘怒神級航母和2艘魯莽級航母就地拆解。此外,根據《戰時租借法案》等規定,英國歸還了美國為其建造的35艘護航航母。

【軍事裝備】崢嶸與蹉跎 ——二戰後英國航母發展小記

崢嶸與蹉跎 ——二戰後英國航母發展小記

經過此番大刀闊斧的裁撤,到20世紀60年代初,英國海軍航母保有數量銳減至3艘。其中,1艘競技神號輕型航母,2艘艦隊級航母。這些輕型航空母艦的最大缺點是尺寸小,航速低。1943年,開始建造擴大型(或中型)航母,其主機功率比巨人級增加了1倍,滿載排水量25000噸,航速比巨人級增加4~5節。該級艦尺寸增加不多,船體加寬了大約3米,水下防護有改進,載機量比巨人級稍多。最初計劃建造8艘,1945年撤銷了4艘,開工建造的只有海神之子號、堡壘號、人馬座號和競技神號。競技神號航母直到1955年才建成服役,經過多次改裝並參加了英阿馬島衝突,在戰鬥中發揮了很大作用。1984年該艦封存,1985年被賣給印度海軍,命名為維蘭特號,服役到2017年3月6日。

鷹級航母屬於艦隊航母,艦隊航母是二戰時期的特殊產物。相對於護航航母來說,艦隊級航母噸位大、載機多、航速快,是海軍航空兵進行海空大戰的主力。但艦隊航母只能由最大的造船廠來承造,需要耗費大量勞力和設備。鷹號航母屬魯莽級首號艦,由於該級航母僅建成了鷹號和皇家方舟號,因此又被稱為鷹級航母。鷹級航母標準排水量36800噸,滿載排水量46500噸,艦長245米,艦寬34.5米。該級航母採用4臺帕森斯式蒸汽輪機和8座海軍部式三鼓重油鍋爐作為動力,最大航速32節,續航力7000海里/18節,最大載機量60架。戰爭經驗表明,航空母艦上的航空部門人員減員很快。該級航空母艦在確保結構剛性的前提下,減少了一些艦內“夾層”防護結構。為了加快建造速度,水線以下船體部分是按勞氏船級社的商船規範建造的。

鷹級航母2號艦皇家方舟號更具傳奇色彩。該航母於1955年2月25日正式入列英國海軍服役,是世界上第1艘入列服役時就擁有彈射器和斜角甲板的航母,也是世界上第1艘安裝光學助降系統的航母。皇家方舟號航母標準排水量增至43340噸,滿載排水量則增至53060噸,艦長219米,艦寬52.1米,動力系統與鷹號航母一致,因此為了驅動這艘“大胖子”,最大航速下降到31節。最大載機量40架,續航力飆升至11265海里/14節。

總之,從二戰結束到20世紀60年代之初,英國海軍航母保有量銳減,但這是戰爭結束後各國軍備的常態。在這一時期,英國海軍新服役了3艘航母,而且技術水平在當時也十分先進,尤其是英國發明或應用的彈射器技術、斜角甲板技術、光學助降技術,開啟了此後幾十年間航母發展的一條主要技術路徑。

【軍事裝備】崢嶸與蹉跎 ——二戰後英國航母發展小記

表現阿根廷天鷹戰機空襲英軍艦艇的繪畫作品

從戰略定位講,這一時期英國海軍除了在北約中擔負防衛北大西洋的任務外,還承擔了“東蘇伊士戰略”的重任。1956年10月31日下午,英國海軍出動鷹號航母為首的艦隊,對埃及的15個機場、一些兵營和開羅、亞歷山大、塞得港、伊斯梅利亞、蘇伊士等城市的重要經濟、交通設施進行轟炸,同時轟炸西奈的埃及部隊,使擁有250餘架作戰飛機的埃及空軍遭到毀滅性打擊。在強大的海空攻勢下,英國海軍很快掌握了制海權。這也是“日不落帝國”的餘暉。

馬島海戰——英國航母中興

1982年爆發的馬島海戰,被認為是二戰後世界上爆發的惟一一場真正意義上的大海戰。這場戰爭讓全世界重新認識了海洋權益問題,也讓全世界的軍事家對於航母作戰、兩棲作戰、現代化海戰有了全新的認識。對於英國海軍來說,這是“日不落帝國”的餘暉,曾經劈波踏浪的英國海軍,以舉國之力勉強派出老邁的競技神號和剛服役的無敵號航母編隊參戰。馬島海戰的勝利,也讓飽受委屈的英國海軍直起了腰板,保存了航母火種。

1963年,英國提出CVA-01型攻擊型航母建造計劃,打算建造4艘攻擊型航母,替換僅存的3艘輕型航母、艦隊航母。英國造艦委員會的評估顯示每艘CVA-01型攻擊航母的造價約為6000萬英鎊,超出了的預期造價,幾經周折,英國海軍最終不得不向現實低頭,放棄了CVA-01型航母。

CVA-01型航母建造計劃擱淺後,英國海軍和英國造艦委員會玩起了“文字遊戲”,提出了大名鼎鼎的“反潛指揮巡洋艦”計劃。1967年,英國海軍按照需求設計了一型裝備有海標槍導彈,能夠搭載6架海王反潛直升機,滿載排水量達到12500噸的反潛巡洋艦。不過,英國海軍的研究設計並沒有到此止步。經過進一步的研究論證,英國海軍發現,如果將直升機載機數量提升至9架,飛行甲板改為全直通式,加裝升降機,則該艦的作戰能力將會得到極大的提升。

英國國防部深知英國海軍的不易之處,最終在彙報該方案時,刻意將“反潛巡洋艦”描述為一型與虎式巡洋艦相似的軍艦,最終通過預算審核,得以開工建造。1973年7月,經過批准的“反潛巡洋艦”計劃就在維克斯船廠開工建造。

該級航母總共建造了3艘,分別為無敵號、卓越號和皇家方舟號。無敵號航母滿載排水量為20060噸,艦長209米,艦寬36米,動力系統採用4臺羅·羅公司生產的奧利普斯TM3B燃氣輪機,航速28節,續航力為7000海里/19節。作戰系統更換為全新的AWADS10系統。電子戰設備包括8部海蚊130毫米誘餌發射裝置,裝有美國研製得到“大草原”聲幕噪聲抑制系統,雷卡公司生產的UAT電子偵察設備和索恩公司研製的675型電子干擾機。武器設備包括1座雙聯裝海標槍防空導彈系統,3座美製MK-15密集陣近防裝置,3座荷蘭研製的守門員近防系統;雷達系統則有馬可尼公司研製的1022型雷達、992R型雷,2部卡爾文修斯公司研製的1006型和1007型雷達。艦載機為9架FA2型海鷂戰鬥機和6架鷂式GR-7型攻擊機,也能搭載9架海王反潛直升機和3架海王預警直升機。

然而在20世紀70年代,在美蘇全面對抗的大背景下,英國力漸不支,因而採取全面保守的戰略,收縮在全球的軍事佈局,轉為美國的助手和北約體系的一員。在1982年馬島海戰爆發時,無敵號航母剛剛建成,卻因無力維持被出售給了澳大利亞,競技神號航母也老邁不堪行將退役。突如其來的戰爭和英國的強硬態度,為無敵號航母爭得了一線生機。最終,由兩艘航母為核心的英國特混編隊,搭載801中隊8架海鷂戰鬥機和820中隊9架海王直升機,遠征南大西洋,最終取得海戰的勝利。

【軍事裝備】崢嶸與蹉跎 ——二戰後英國航母發展小記

馬島海戰時期的競技神號航母

馬島海戰後,英國海軍航母迎來了中興歲月,與航母相配套的各項技術、戰術也紛紛得以展開研究。馬島海戰暴露出英國航母載機數量不足和航母編隊防空驅逐艦的不足,尤其是北大西洋運輸者號的沉沒和42型驅逐艦謝菲爾德號的沉沒,更讓英國海軍意識到自身航母編隊作戰能力的不足。倘若面對的不是武器裝備嚴重依賴國外供給的阿根廷軍隊,而是面對強大的蘇聯紅海軍,英國航母特混編隊很可能將葬身海底。

蹉跎歲月——英國航母現實與未來

在經歷了3年左右的中興歲月後,英國航母發展再次陷入蹉跎。二戰後,英國國力總體上呈現衰落之勢,曾憑藉第一次工業革命和第二次工業革命成為發達國家的英國,在第三次科技革命時乏善可陳。不斷滑坡的國力和不停收縮的國際戰略,讓英國難堪世界第一流大國。另一個不可忽略的事實是,從1997年至2010年,英國工黨連續取得3次大選的勝利,而工黨一向被冠以“海軍裁撤專家”的名號。

1997年5月,英國啟動新一輪戰略防衛評估,要求海軍建設緊緊圍繞“前沿存在”和“由海向陸”的作戰思想展開,放棄海上決戰的思路,將兩棲作戰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該報告的指導下,英國海軍擬定了多項主戰裝備的發展計劃,準備在2010年前後組建“全球艦隊”,其中包括航空母艦(CVF)。1998年,英國在《國防戰略審查報告》中,提出了未來航母建造計劃,希望用兩艘排水量更大、通用性更強、戰機更先進的航母,取代無敵級航母。這就是伊麗莎白女王級航母。

1999年11月,CVF第一階段初期規劃展開,主要內容是設計評估和飛機選擇。英國皇家海軍總共提出9種方案構想進行評估,其中有7個為全新設計建造,大致分為短距起飛垂直降落型方案、短距起飛攔阻降落型方案以及傳統航母的彈射起飛攔阻降落型方案3類。其中短距起飛垂直降落型方案有4個,艦載機數量分別為40、26 、20、15架;短距起飛攔阻降落型方案有1個,搭載26架艦載機;彈射起飛攔阻降落型方案有2個,分別搭載40和36架飛機。

【軍事裝備】崢嶸與蹉跎 ——二戰後英國航母發展小記

無敵級航母

評估階段開始後,皇家海軍採納了以BAE系統公司和泰雷茲集團為首的兩個團隊初步設計的範圍,集中在可搭載30~40架艦載機的區間。雖然設計方案仍在完善中,但CVF的排水量預計為5.5~6.5萬噸,小於美國10萬噸的尼米茲級但大於法國4.3萬噸的戴高樂級,是其前輩2萬噸的無敵級的3倍。

2005年2月,克羅格·布朗·路特公司加入航母研製“聯合體”,並被指定為實體整合者,負責規劃最佳生產戰略。沃斯柏·桑尼克羅夫特集團和巴布科克公司也相繼被批准加入了“聯合體”,一起參與新航母建造。至此,伊麗莎白女王級航空母艦正式完成設計定型工作。該航母總體設計經過數次變動,如今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成為具有雙艦島設計、滑躍式甲板、全電推進的航母;2號艦威爾士親王號則被改為直升機航母。

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帶有明顯的對陸打擊作戰思維,體現了“由海向陸”的作戰演變,要求實現全球到達,戰時除了獨立組成航母作戰編隊,主要定位於跟隨美國航母編隊進行協同作戰,執行海外干預。因此,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不再追求全面的制空能力,轉而繼續搭載短距/垂直起降的戰鬥機。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滿載排水量達到65000噸,最多可搭載40架F-35B戰機,在兩棲突擊模式下,可以搭載18架梅林運輸直升機、6架CH-47支奴幹直升機、6架AH-64阿帕奇直升機,或者直接搭載24架CH-47運輸直升機。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保留了加裝攔阻裝置的可能,這樣未來也可以使用需要彈射起飛的如E-2鷹眼式預警機,省去了重新研發或改裝新式預警機的費用。

如實評述,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技術具有先進性和前瞻性,但在成熟性和可靠性上存在欠缺。伊麗莎白女王級航母採用了IFEP整合式電力推進系統,包括2臺羅·羅公司研製的單機功率為36MW的MT-30型燃氣輪機和2具單機功率為9MW的16V38B柴油機,作為發電機動力來源,總輸出功率在108MW以上。但是,英國目前無法為該型航母研製適用的先進感應電動機,採用的是4臺法國研製的先進感應電機,總功率達到80MW。該級航母的驅動方式為2軸螺旋槳,每軸螺旋槳由2臺電機驅動。該航母配備有綜合電力管理技術,能夠實時分配電力,實現動力系統效能最優化。

結 語

從1912年1月10日,英國海軍飛行員查爾斯·薩姆森駕駛肖特S27戰機從戰列艦上起飛起,英國海軍探索、使用航母技術已超百年時間。百年間,尤其是二戰之後,英國航母經歷了許多崢嶸歲月,也留下了許多蹉跎與遺憾。如今,英國依然保留有設計、建造先進大型航母的能力,在許多先進的航母技術上,英國有著較為雄厚的技術積累和使用經驗。但不容忽視的現實是,英國海軍經費日益短缺,英國海外利益消弭殆盡。F-35B戰機的引進,表明英國已經喪失了研製先進的第五代隱身艦載戰鬥機的能力。海軍、航母諸等,均立於國之本,這是決定航母發展的根本因素。

【軍事裝備】崢嶸與蹉跎 ——二戰後英國航母發展小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