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毛女》的作者王大化,一個“人民藝術家”

美麗的龍沙公園內,一片松柏之間,矗立著一座高大的花崗岩墓碑,碑的正面鐫刻著“人民藝術家王大化同志之墓”。

《白毛女》的作者王大化,一個“人民藝術家”

60多年過去了,歌劇《白毛女》已經家喻戶曉,《白毛女》的創作者王大化的名字也留在鶴城人的記憶中。

每當清明時節,人們總要在紀念碑前獻上鮮花,紀念犧牲在這片沃土上的年輕藝術家。

王大化,1935年入北平藝文高中學習,同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過“一二·九”學生救亡運動,後考入南京國立戲劇學院。抗日戰爭期間,參加了洪深領導的演劇隊,在國民黨統治區從事黨的進步文化和地下工作。1939年到革命聖地延安,在馬列學院學習後調到魯迅藝術學院工作,從事進步戲劇的創作、研究、演出。

《白毛女》的作者王大化,一個“人民藝術家”

1943年,由王大化和李波創作演出的《擁軍花鼓》受到群眾的熱烈歡迎,老百姓跟著秧歌隊,看了一場又一場,王大化成了群眾公認的明星。在此基礎上,他參與創作了第一個反映工農兵生活的歌劇《兄妹開荒》,併成功地飾演了劇中哥哥的角色。這個劇是1942年邊區大生產運動的藝術反映,演出轟動了延安和陝甘寧邊區,推動了大生產運動。當時以這種形式歌頌勞動,歌頌勞動人民,這是延安文藝界整風後改變作風的第一次演出,是一次有歷史意義的演出。《兄妹開荒》成為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一個劃時代的作品,很快流行到全國各解放區。

1944年冬,延安魯迅藝術學院為了向黨的“七大”獻禮,集體創作大型民族歌劇《白毛女》,他和賀敬之、舒強、丁毅同志一道埋頭創作歌詞,探討配樂並擔任了首次演出的執行導演。在短短數月中,大家齊心協力,終於圓滿完成了《白毛女》的排練任務。《白毛女》在延安演出後,即成為解放區文藝創作時期成就最為突出的作品之一,是我國新歌劇的奠基石,標誌著我國新歌劇正式形成,在我國新歌劇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白毛女》的作者王大化,一個“人民藝術家”

抗戰勝利後,王大化隨文工團到東北開展工作,擔任文工團戲劇隊長和組訓部長。1946年隨文工團到齊齊哈爾,當年12月19日率創作組去訥河蒐集材料,途中摔傷,經搶救無效於12月21日犧牲,年僅27歲。

經毛主席批准,授予王大化同志“人民藝術家”稱號,追認王大化同志為“革命烈士”。東北人民在齊齊哈爾市龍沙公園為其建墓立碑。


分享到:


相關文章: